2024年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隆重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企业参展,众多创新的医疗技术和新型药物在此汇聚一堂。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白岩松将本届进博会的关键词精炼地概括为“生命”与“生活”,其中“生命”这一主题与患者的医疗健康紧密相连,凸显出患者的现实需求和临床痛点始终是医学研究与医疗服务关注并致力解决的核心议题。
本次进博会展示的众多前沿医疗产品和技术,正是为了回应患者的这些迫切需求,旨在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医疗解决方案,直击临床痛点。在众多展品中,依柯胰岛素凭借其一周仅需注射一次即可有效控制血糖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荣登央视新闻的特别报道。那么,在进博会这一国际舞台上,依柯胰岛素究竟为何能脱颖而出,备受瞩目呢?
图1 央视新闻报道依柯胰岛素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居全球各国之首高达1.4亿[1]。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糖尿病管理从传统的“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倡导形成有利于糖尿病防治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一转变旨在有效降低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死亡和伤残,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2]。
白岩松提及依柯胰岛素,即“诺和期”,其中“期”字不仅寓意着七天的治疗周期,更承载着广大糖尿病患者对于健康生活的热切期待。与这一理念相呼应的是,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糖尿病与幸福感”,明确地将幸福感纳入糖尿病管理的核心范畴,与个人福祉紧密相连。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治疗手段,百年以来,胰岛素制剂采用多种研发策略,经历多次代际更迭,使得基础胰岛素日制剂作用时间逐步延长,持续改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但仍需每日注射[3-5]。数据显示,93%的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和91%的医生表示,亟需一种良好控制血糖、但又无须每日注射的胰岛素治疗方法[6]。针对患者和医生不同维度的调查显示,医患双方均认为需要每天注射是胰岛素治疗中的重要障碍和负担之一[7]。因此,在如此迫切的临床需求和患者期待下,依柯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周制剂,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4年6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了依柯胰岛素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作为截至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的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改变了人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并通过连接脂肪酸侧链(图2),从而与白蛋白强效、可逆地结合,减慢胰岛素受体介导的清除,作用时间显著延长,兼顾疗效与安全性,并有效改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开启胰岛素治疗周制剂时代[8-9]。
依柯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在血液循环中与白蛋白结合形成储库,随后,有活性的依柯胰岛素分子从储库中缓慢、持续地释放,如“涓涓细流”般作用于靶器官和组织;在人体内半衰期长达196小时,一周给药间隔内,依柯胰岛素降糖作用分布均匀,降糖作用时间可覆盖一周[10-11]。
白岩松对企业相关负责人针对糖尿病患者特别关心的问题提问道:“过去一天一针的基础胰岛素日制剂,和现在七天一针的新型制剂,在控制糖尿病的效果上是否一样?”负责人表示:“这正是依柯胰岛素在研发过程中既定的目标,此外,我们还考虑到当便捷性大大提升时,依柯胰岛素的安全性是否也能得到保证。”
因此,为了确保依柯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得到全面而严谨的验证,开展了5项严格的3a期临床试验(ONWARDS1-5系列,均为随机、多中心的临床研究)。5项研究共涵盖了3700多名患者,旨在评估依柯胰岛素在不同患者人群中长期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不同的基础胰岛素日制剂对照[12-16]。
ONWARDS 1-5研究显示,无论患者之前是否接受过胰岛素治疗,依柯胰岛素组HbA1c降幅相较于基础胰岛素日制剂组,均显著更优或相似,其中ONWARDS 1、2、3、5研究终点与对照组相比更是达成优效(图3)[12-16]。无论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胰岛素治疗,依柯胰岛素组相较于基础胰岛素日制剂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均相似(图3)[12-16]。
参考文献:
[1]IDF Diabetes Atlas 2021.
[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7/content_6965000.htm
[3]Heise T,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7 Jan;19(1):3-12.
[4]Retnakaran R, Zinman B. Diabetes Obes Metab. 2022 Jan;24 Suppl 1:17-26.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 315-409.
[6]Peyrot M, et al. Diabetes Med. 2012; 29(5): 682-689.
[7]Chen T, et al. Clin Ther. 2020 Aug;42(8):1549-1563.
[8]Blair HA. BioDrugs. 2024 Jul 20.
[9]Bendtsen KM, et al. Eur J Pharm Biopharm. 2024 Aug;201:114375.
[10]Kjeldsen TB et al. J Med Chem. 2021 ;64(13) : 8942-8950.
[11]Nishimura E, et al. 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 2021 ; 9(1)e002301.
[12]Rosenstock J, et al. N Engl J Med. 2023 Jul 27;389(4):297-308.
[13]Philis-Tsimikas A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3;11(6):414-425.
[14]Lingvay I et al. JAMA. 2023 Jul 18;330(3):228-237.
[15]Mathieu C et al. Lancet. 2023;401(10392):1929-40.
[16]Bajaj HS et al. Ann Intern Med. 2023 Nov;176(11):1476-1485.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