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2日讯(记者 闫军)从9月底深夜发布“干”字当头的推文,到11月12日,以“站上起跑线”为主题的2025年资本市场年会,中信证券研究部重申对A股持续乐观的态度。
“如果说9月至今市场处于预期大逆转向行情大拐点的过渡阶段,那么当前A股已经站上了年度级别马拉松行情的起跑线。”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在此次年会上对A股投资策略进行了全方位地展望。
他表示,当前市场迎来外部、政策和价格三大拐点信号得到验证,美元降息启动和美国大选落地后,外部信号已经明朗;而9月下旬以来,国内政策转向的强信号带来了预期的大逆转,市场拐点出现且短期快速上行;未来增量政策影响下,预计价格信号的拐点也将提前到来。
秦培景表示,站上起跑线,A股三大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投融资生态方面,随着资本市场“1+N”政策框架之下,A股预期回报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投资者生态方面,个人投资者的迅速入场,这客观上就是牛市初期的预演,随着社融出现回升后,外资、活跃私募资金有望增加;
产品生态方面,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在今年二季度超过主动投资,ETF成为个人投资者趁手的入场工具。
周期上行的新起点
在秦培景看来,信用周期、宏观价格以及A股盈利在2025年都将迎来周期上行的新起点。
信用周期上行的核心在化债,“轻装上阵”在中信证券资本年会上多次被提及。
秦培景表示,在化债加码落地之下,有助于帮助地方政府减少付息压力,专项债支持收储存量住房和土地,将缓解地方现金流压力。明年财政政策的重点将是地方政府“化债”和金融机构的“减负”,而以财政发力为起点,化债加码有望撬动新一轮信用周期。
债务置换能够来带三重效果,即地产政府压力减少、改善企业信心以及修复居民收入预期,继而产生惠民生、促销费、稳信心的外溢影响。
房地产“止跌回稳”是当前整个宏观预期企稳的关键变量。秦培景认为,随着政策决心坚定并分步落地下,房地产市场有望从一线城市开始分批分区域实现止跌回稳,预计回购存量土地、新增城中村改造、强化白名单机制等成为政策重点方向。
秦培景进一步表示,随着需求侧政策起效和信用周期重启,破立并举下供给侧结构持续优化,预计2025年国内宏观债务-价格的负循环将被有效阻断,综合考虑特朗普再次当选后对外需的影响,预计2025年PPI同比负增长将缓慢改善,下半年读数有望转正,核心CPI向上修复或仍面临压力,而GDP平减指数同比在经历了两年多负增长后,有望于明年四季度初次转正。
随着信用与价格修复,那么A股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
秦培景介绍,2025年广义财政扩张或带动社融和PPI改善,从而推动A股盈利复苏。,复盘2014-2015年的财政扩张初期阶段,在各个宏观指标上都会有陆续的传导。例如2015年货币先行,M2也在2015年5-11月系统性回升,工业增加值在2015年同期企稳,但整体增速中枢相比2014年仍有下滑。财政收支方面,2015年下半年财政支出触底反弹,这都是货币先行、财政随后发力的传导机制。当然,客观上来看PMI和PPI价格的企稳相对较为缓慢,2015年仍是磨底状态,直到2016年才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
“考虑到明年广义赤字扩张推动PPI底部企稳和需求复苏,预计2025年A股盈利同比增速(中证800口径)将从2024年的0.5%小幅上升至0.7%,非金融板块净利润增速将从2024年的-5.2%小幅上升-4.0%。”秦培景表示,若PPI出现系统性修复,预计2025年下半至2026年将开启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
A股投融资、投资者和产品三大生态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秦培景认为,A股的新起点还体现投融资、投资者和产品三大生态的变化上。
先看投融资生态,资本市场“1+N”政策框架之下,A股预期回报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具体来看,融资端明显收紧,退出端加速出清。
在融资端,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提高,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得到完善,各板块间的层次更加鲜明突出,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属性、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上市融资。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非银行金融组的测算,2025年IPO节奏保持相对平稳,预计全年IPO数量在200家左右,首发募集资金总额在1300亿元左右。
在退出端,在严格强制退市标准的政策环境下,主板A股的退市标准得到完善,市值退市的标准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从实际数据来看,今年前10个月,A股共有52家公司完成摘牌,已经超过了历史上所有年份的摘牌数量。
此外,资金供需大幅改善,除了融资收紧之外,股东减持也出现了明显下降。2024年前10个月,重要股东共计减持了978亿元的股份,仅为去年同期的26%。从资金供给侧来看,去年11月至今年9月,A股市场回购金额一直保持在月度100亿元以上的水平,每月实施回购的公司数量也在400家以上,远远超过去年上半年月度回购额40-50亿元左右的水平。
投资者生态方面,个人投资者的迅速入场,这客观上就是牛市初期的预演,随着社融出现回升后,外资、活跃私募资金有望增加。
秦培景认为,个人投资者是短期入场的主力,当前融资余额已经接近2021年高点。机构资金方面,中小私募仓位灵活,具备较大的加仓空间;保险资金或有短期兑现收益的需求,但是总体权益仓位偏低的背景之下,明年或将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公募方面短期需面临主动赎回问题,中长期将随着市场上行而重新发挥作用,海外资金仍是低配,若改为高配可对应千亿级别增量流入。
值得关注的是,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创新工具成为机构策略会热议内容。
秦培景表示,两项金融工具落地未来直接年化将至少带来4000~5000亿的增量资金。在专项再贷款工具下,预期A股市场2025年回购规模有望上升并接近2000亿元;央行宣布SFISF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预计将有效提升市场流动性。
此外,秦培景还指出,两项创新工具的落地将强化机构定价权和ETF投资趋势。创新工具针对金融机构和产业大股东,在工具常态化运作过程中,将有利于再平衡市场的交易结构,通过创造可控的金融加杠杆条件,吸引机构资金入市,更好地发挥市场长期稳定作用,部分ETF指数和其成分股可作为抵押品,加杠杆的作用之下,有利于增强当前市场ETF投资趋势。
产品生态的变化同样显著,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在今年二季度超过主动投资,ETF成为个人投资者趁手的入场工具。
重点关注产业链整合、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并购重组机会
明年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秦培景建议,关注绩优成长、内需消费、并购重组三条重要赛道。
秦培景表示,9月下旬以来的“快牛”只是预演,马拉松行情需要等待发令枪,即核心城市房价企稳和信用周期启动是重要信号。“发令枪”响后,A股将迎来年度级别牛市行情而迎来行情大拐点后,机构主导的行情料将逐步回归,届时绩优成长、内需两大板块预计将持续占优,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并购重组板块。
绩优成长方面,特朗普上台将强化自主可控主线预期,建议重点关注半导体先进制程及设备、材料、零部件、信创等核心供应链及卡脖子环节;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机遇建议重点关注AI终端、智能汽车和商业航天三大领域。
内需消费方面,政策态度明确带动预期先行,建议从今年年末到明年年中,在消费板块内的配置策略从攻守兼备逐渐递进到弹性品种;当前建议主要配置攻守兼备的消费互联网、低估值高回报且经营有望率先企稳的乳制品、大众餐饮等必需板块;而考虑预期先行带动的消费配置需求,顺周期特征明显的餐饮供应链、酒类、人力资源服务、酒店等行业有望凸显弹性,建议逐步增配。
在并购重组方面,聚焦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方面把握以产业链整合、做大做强为导向的产业内并购重组,另一方面则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为导向的跨产业并购。
(财联社记者 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