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在文字世界里认识真正自己

潮新闻客户端 朽木

图片

退休了,无所事事,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做过文字工作的他,忽然心血来潮,在纸上玩起了爬格子游戏。一来想愉悦自己,二想遗留点东西给子孙。可是十七八年了,才在近几年写出了一些短短的东西。

刚退休时他就动手写了,第一篇写了学龄前常常浮现在脑子里的映像,取题目为《放牛放羊拾谷头》。写完就如蒙童时期的孩子,天真烂漫蹦呀跳呀地无限开心。写小学读书也还顺利,重点写了影响他一生的三位老师。刚巧小时他还似懂非懂地看过一些古典侠义小说,写完也如孩童时的纯真无邪,感慨从那时起他就已立志要做个刚正不阿的侠义好人,那时他感觉自己是多么的伟大,是多么的开心。

接着,写初中读书了,这时有点难住他了,他一边写一边留着眼泪。因为这时候他碰上了需要用野菜充填肚子的年月,他特别喜欢就读这个免费供给粮食还不交学费的学校。读书时他非常用功,读书期间还尽量省下米拿回家给弟妹吃,可是才读了一个学期,感觉自己已似学霸而且正处在读书黄金年龄,这个学校就关门了,只能回家种田了……但是他还是写出了一篇题为《空着肚子留着米》的文章。

谁知道回忆以后当兵的岁月,他的心情更加难受了。回想起聪明灵俐的他,好学上进的他,入伍以后几年来一直一帆风顺。可是风起云涌般的红红的袖章充满街头巷尾时,振耳欲聋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时,这一切被颠倒了,他不得不离开了培养他成长壮大的地方。他的工作单位工作性质以及生活环境瞬间发生了改变,他的心绪也从活泼开朗变成了抑郁寡欢。想到这里,文章写着写着就难过得再也写不下去了,就如小溪流水被泥石流阻滞住了。

他也曾经试想过先暂时跨越过这些岁月写点其他,待以后想通了再来补上这一段记忆。于是他又简略地回忆了一下以后的岁月。

不回忆也罢,一回忆反倒让他更加不开心。总觉自己的一生不是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行走,就是在崎岖的山道上爬行,一路上总是在跌跌撞撞曲曲折折中。虽然不分白猫还是黑猫的时代终于到来了,但是又碰上了要什么本本要什么称谓才可以扬眉吐气才可以放声歌唱,没有此即是有悟空般能耐也会被一些人不屑一顾。虽然他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也拿到了时兴一时的本本,凭着真才实学也考取了称谓,但是几十年养成的犟驴般的孤傲已难更改,这又像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绊住了他自己。当大家都可以下海淘金时,他也可以下海,可是恰巧在此时他的身体又遇到了意外的伤害……

他觉得他的一生怎那么憋屈,他的一生怎这么晦气,他的一生总这么的不幸福,他觉得他的一生没有任何意义,写什么都已没什么意思。于是他就不知不觉地停下了手中的笔。不知不觉,这笔一搁就搁了十多年。

图片

在这十多年里,他没有写过任何东西,但是脑子总在不停地转悠。他开始观察世界,开始看书,早年看的是专业书,现在看的是文学类书,开始接触文友。他在想:“与我同时代生长的何止成千上万,与我类似人生经历者也何止于我一个。别人是不是都与我有同样的想法?想法都与我同一个样,这自然是不可能的。”观察思考、读书、交友之中,他看待生活的观念也慢慢地在改变。

几年前,在他乡旅游时,他走进了一个原始森林,原始森林之中物竞天择的壮观,像触电一般震荡了他原有的观念。对于整个森林而言,风云变幻,雷雹电击,风霜雨雪,乃至天崩地裂,都是不以森林里的所有动植物的意志为转移的。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以各自的方式在生长。那些傲立苍穹、雄踞林中的植物固然可敬,那些被大树、石块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外力挤压摧残但在逆境中仍然顽强生长的植物却尤为可赞。人类历史社会生活岂不也如同原始森林,如同整个自然界,社会风云不可避免,时代变迁发展也是必然。

几年前,在网络上,他认识了一个女儿般年龄级别的本土作家。这个作家教他写过一篇文章。教的过程中觉得他读书太少。她就给她寄来了好多本著名作家写的书,其中还有一本是她自己写的散文集。她把他引上了迷上看书之路,于是他就让他的儿女不停地给他买书。他什么书都看,汪曾祺的,沈从文的,刘震云的,史铁生的,余华、莫言的都看。几年下来,总算看了一些名人写的书。可是他总归是年纪太大了,有些书刚看完,书名就记不起了,作者叫啥也会想不起来。但是有一点,所有书的要义他还是能够看明白的,人生的道理他也越看越清楚。他说所有的书都在告诉人们,无论古代还是如今,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世势不可能风平浪静。悲悲戚戚,是生活之主题。磨砺,吃苦是人生之必然,磨砺,吃苦也是幸福,没有磨砺和吃苦,也就没有幸福。慢慢地,他也改变了对自己一生的看法。

几年前,也在网络上,他结识了一位他个人认为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作家朋友。他觉得这位朋友饱读诗书之后看透了大千世界,这位朋友以大海为镜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这位朋友不畏挫折,不惊宠辱。这位朋友能在刚正不阿的同时,又能以德为先,与人为善,且能似佛一般的语言劝慰或启迪他人。这位朋友的言行,使他这棵老树去除了一些朽质,抽出了一些新的枝枝芽芽。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位朋友一生所遇的挫折并不少,可是这位朋友的文章诗歌胸襟情怀却没有一点消极,即便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也总是那么开朗。这个朋友对恃才、恃财、恃势自傲者并不卖帐,对真才实学者尤其是小人物却特别亲和。许多有鼎级牌头的作者欣赏与佩服这个朋友。这个朋友自己却没有去争去要那块牌子。这个朋友的诗歌诗集很多,而且很大气,文章也有自己的特色和格局。这个朋友的小说他还没有看过,但就这些也已惊到了他。他与这朋友之差距何在?他认为差距在于脑子里的观念,即看待生活对待生活的观念。

地瓜被蒸熟有个缓缓的过程,但突然间全熟时也有个爆发的点。他观念的变化也是渐进的,但明显转折的点在哪呢?他自己懵懵懂懂地觉得,这点是在他结交文友,认真读书,深刻反思之后,文思欲涌之时。

近年来他又开始学着写作了,好似还写了好多万字。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因为他不再认为他这一生憋屈了,这一生晦气了。反之认为他一生都在磨砺,并在磨砺中获得了幸福。其次是恰好这些年,社会又为他提供了许多方便快乐的平台与先进的工具,他只要在手机上用手指划拉划拉,就可以写出他认为是美好的生活片断,写完便可以直接发送到他喜欢的几个平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