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寒冷,有些小伙伴的皮肤常常会出现干燥、紧绷、瘙痒等不适症状。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冬季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了解冬季皮肤不适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尤为重要。
皮肤干燥、瘙痒。瘙痒症与皮肤屏障受损关系密切,一旦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对内无法锁住水分,对外无法抵御微生物及化学物的侵袭,从而导致瘙痒发生。
冬天气温低,比较干燥,皮脂腺分泌减少,甚至表皮脱落,如果洗澡过勤或水温过高,热水和沐浴用品会带走皮肤表面本来就不多的皮脂,加剧皮肤的干燥,使皮肤屏障受损加重,从而引起皮肤皲裂及瘙痒,所以会出现越洗越痒的情况。
皮肤开裂、皲裂。手足皲裂好发于秋冬季节,一般分布于指屈侧、手掌、足跟、足跖外侧等角质层增厚或经常摩擦的部位,临床表现为沿皮纹发展的深浅、长短不一的裂隙,皮损可从无任何感觉到轻度刺痛或中度触痛,乃至灼痛并伴有出血。
掌跖无毛囊和皮脂腺,在冬季气温低和湿度较小时,缺乏皮脂保护的皮肤便容易发生开裂;另外老年人出现鱼鳞病和角化症等情况,易造成皮肤干燥,角质层增厚,在一些外界因素影响下更易发病。
冻疮。冻疮的发生一般是由于皮肤遇到寒冷(0至10℃)、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会导致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在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也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
针对冬季容易出现的皮肤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防护呢?
合理清洁护肤。用温水清洁皮肤,洗澡时避免使用碱性香皂,尽量用中性或弱酸性沐浴露。
冬季不宜长时间洗澡,盆浴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淋浴时间5至10分钟,水温控制在38至40℃。冬季北方洗澡频率应维持在每周1次至2次。搓洗力度也应适中,防止因力度过大导致表皮受损。沐浴后3分钟内,最好涂一层可以润肤、保湿的护肤品。
对于面部皮肤过敏者,建议中、干性的皮肤用清水洗脸,油性及混合性皮肤选择氨基酸类的洗面奶,以减少对敏感期皮肤的刺激。面部干燥脱屑,可选用补水面膜,但不建议长期连续使用。
补水保湿,一步到位。油性皮肤可以选择保湿力较好的乳液,干性、中性、敏感性皮肤可以选择稍厚重的面霜。可随身携带一瓶含有舒缓成分的保湿喷雾。
做好防晒。过敏期皮肤更需防晒,但涂防晒霜以后又避免不了要用洗面奶、卸妆水等,此时建议用墨镜、口罩、遮阳帽等物理防晒来抵挡紫外线,同时也可以避免冬季冷风的刺激。
做好保暖。冬季尽量戴好帽子、手套、口罩,避免皮肤长时间接触冷空气,避免皮肤陷入骤冷骤热的情况。
适度采暖。瘙痒症患者尽量选择空调或地暖取暖,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例如:使用加湿器或湿毛巾等。尽量少使用电热炉、电热毯、电烤扇等设备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