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想象“天”可能坍塌,因此需要修补;现代人继续寻觅宇宙的形状,不断重构天的边界。近日登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中国重要女性艺术家尹秀珍大规模个展“刺天”,便带领观者向外遨游天地之广,向内洞悉纤毫之微。 这是该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览的最新章,由艺术史学者巫鸿策划,包括逾二十件材料和语汇各异的巨作。
展览以位于大厅的展览同名装置“刺天”为序曲。该组装置由《飞行器》《刺天》《补天》三件作品组成。《飞行器》以钢架为骨,覆盖白色旧衣,将农用手扶拖拉机、上海桑塔纳轿车,以及用铝皮和日用品仿制的波音747民航飞机巧妙融合。观者从这差异和共识、交融和矛盾的统一体中,想象世界发展的速度与变化。《刺天》则突破现实维度,以15米长的金属针直刺天空,化作人类探索外太空欲望的具象。与之对照,《补天》中,艺术家将前期邀请公众参与捐献的上千件“天空色”旧衣物缝为一体,借神话传说“女娲补天”,修补被刺破的天空。来自不同个体的衣物与缝制的动作赋予作品“破碎”和“修补”的双重特性。
个人经验与集体记忆是尹秀珍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她将自己的创作方式描述为“搜尽经历打草稿”。艺术家延续2018年的作品《行思》,向上海观众征集100双有故事的鞋子。每双鞋与一条织物长“腿”相连,汇聚成集体潜意识的暗流。《1080口气在上海PSA》中,尹秀珍从佛教对数字“108”的阐释中汲取灵感,邀请参与者留下自己的一次呼气和一件衣物,形塑成各异的玻璃器皿,赋予人的呼吸以微妙形状,将作品拓展呈现为1080个人的呼吸及衣物——呼吸的痕迹被玻璃紧紧包裹,在收集的旧衣的温暖拥抱下,在有机与无机的交织间,彰显出生命历史延绵不绝的书写。
展览的另一线索是艺术家对观念、材质和知觉关系的反思。尹秀珍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观想融入不同作品。《金喇叭》播放着“旅行者一号”携带的“金唱片”,并以喇叭尾部倒置的望远镜呼应飞船望向地球的最终回眸;《目光影壁》中,她转而从无数只眼球上提取反射大千世界的一片高光;互动参与性作品《未知》以3D打印雕塑的形式展现一个个不断扩张变化的宇宙影像。
往来于内与外、个体与宇宙、有限与无限的探索之间,尹秀珍巧妙地将宏观与微观融为一体。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巫鸿所言:“展览涵盖了从‘宇宙’到‘微尘’的连续维度,以当代艺术为媒介触摸这个大至极大、小至极小的辽阔场所,关键在于人的存在。”
作者:徐奕萱(实习生)
文:徐奕萱(实习生)图:展览现场编辑:范昕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