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让民族文化之花绽放校园

为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罗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体教融合和教育改革,罗甸县逢亭中学结合逢亭镇芦笙舞发源地(白家坡)的芦笙舞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舞作为校园特色项目活动,融入学校教学当中,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下课了,老师,您辛苦了!”

图片

同学们在大课间跳民族传统舞蹈芦笙舞。

早上9点40,逢亭中学的课间下课铃声准时响起,学生们走出教室,整齐列队,有序地向足球场跑去,在操场上铿锵有力地齐诵《逢亭中学魅力学子规》、齐跳健身操《中国范儿》、跳起了民族传统舞蹈芦笙舞。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文化和韵味十足的民族传统表演,让学生们在课堂之余得到锻炼,也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在学校通过大课间和第二课堂和同学们学习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受触动。”就读于逢亭中学九(1)班的苗族学生王金艳说。

图片

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进行芦笙舞教学。

“你们看下,跳跳蹲,起来,跳跳踢。”在逢亭中学的民族文化教室内,逢亭中学的音乐老师王文学正在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芦笙舞的知识,并亲自示范教学芦笙舞的动作。芦笙舞自2005年正式纳入逢亭中学的学生大课间及课堂,让学生们能近距离了解和接触到芦笙舞,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逢亭中学的附近有一个苗寨叫白家坡,白家坡有很多芦笙舞传承人,所以我就将苗族芦笙舞这一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引入校园,长期以来,我们也把芦笙舞带到县里面去参加全县的中小学艺术方面的展演或比赛,让全县人知道我们逢亭的芦笙舞。”逢亭中学的音乐教师王文学老师介绍说。

图片

逢亭中学丰富多彩的大课间。

据了解,逢亭中学现共有学生788名,教师68名,学校通过整合教师、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师资力量,把苗族芦笙舞等文化项目引进校园和课堂,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通过参与大课间和第二课堂,让师生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代代传承。

“逢亭中学主要以逢亭镇本土的苗族文化芦笙舞为代表,通过我们的第二课堂、大课间等,融入校园,不仅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活力。”逢亭中学校长常兴街告诉笔者,逢亭中学的大课间还设置了逢亭中学魅力学子规的朗诵环节,主要从品德、孝顺、礼仪、学习、爱心、诚信、健康七个板块诠释了新时代中学生的品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图片

同学们正在练习芦笙舞。

近年来,罗甸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引导作用,引导各学校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融入校园课后服务。民族文化进校园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图/文 黄姗、彭雨欣、王俊星、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