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听说吧青少年心理咨询导读
九月开学季到来,在度过两个月的悠闲假期后,学生又要重新回到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有的家长开心期待,在过了这漫长的两个月后,终于要把“神兽”送回校了。
有一位家长调侃,“一直以为自己能给孩子无条件地爱,但没想到是要在有距离空间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确实,亲子关系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时,对孩子成长以及亲子的和睦也是不错的。
但是,当距离拉得太远,孩子感到和父母失去了联结,失去了安全感的话,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寄宿学校,便是有的父母愁有的父母喜。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适应寄宿学校,集体生活。
01
刚上初一的小怡,上了没两天的学便一直闹着要回家,起因是没有办法适应宿舍生活。
从军训的时候开始,小怡就一直很不开心,不仅是因为白天的暴晒汗流,也为深夜的孤独。
“每天我都有那种巨想哭的感觉,感觉自己很孤独,特别是军训那会,流了一天的汗,我想洗完澡再去吃饭,可是等我到了食堂,只剩下那些难吃的饭菜,食堂里也空荡荡的,我吃着吃着就哭了,那时候心里特别想念家里热乎乎、可口的饭菜。
晚上睡觉时,我想早点睡,但有的舍友还在聊天,有的在打电话,宿舍里闹哄哄的,我完全睡不着。只好等到晚上大家都睡了之后我就偷偷跑到厕所里给家人和朋友小声打电话,一边打一边哭。”
军训结束后,小怡便一直闹着不肯去上学,父母怎么哄、劝都没办法。而且在家里,父母也感觉小怡变得跟之前不一样了,话少了,也不爱笑了,要是再说到学校的事情,就容易哭闹起来,整个人的情绪也变得不是很稳定。
心里十分担忧小怡的心理健康,也苦恼头疼不知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小怡父母便带着小怡一同来到了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寻求解决办法。
实际上不止小怡,每到开学季或者长假后,总有不少的学生愁眉苦脸地回到了学校。
不愿意住校的他们,晚上睡不好,跟舍友处不来,沉默寡言的他们在其乐融融的学生里成为异类。在教室里他们也无精打采,天天闹着想回家,学习成绩也受到很大影响,让父母愁白了头。
而每个不愿住校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理由,有的说自己吃不惯学校的饭菜,有的说睡不惯学校的床,有的说看不惯舍友,有的不会照顾自己……
种种迹象,归根结底都是个体在适应新环境时出了问题。
02
适应是个体积极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或者改变自己原有的状态,以获得所需的间接满足的过程。
而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情绪稳定、乐观,能保持良好的心境,这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刚进入新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遇到的D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适应陌生的环境,而寄宿学校,则还需要学生面对远离原来日夜陪伴家庭的残酷事实。
在这个陌生的学校里,学生们不仅要尽快适应全新的环境,还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应对生活琐事,处理陌生的人际关系。
这对于一直生活在温暖家庭庇护下的孩子并不是一件易事,也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和挑战,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无助的情绪。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学生便会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本是指儿童因与亲人分离而产生的紧张、不安或退缩的情绪反应,一般发生在六岁以下的儿童身上。
但是,在缺少心理准备、独立性发展较弱的青少年身上也会产生“分离焦虑”的现象。
了解到,小怡从小便一直比较敏感、爱粘人。跟妈妈的感情比较深,经常会撒娇想跟妈妈睡。
读幼儿园那会,也是闹过一阵子的情绪,一开始还需要妈妈陪着,后来跟幼儿园老师和同学熟悉了,才慢慢地不需要妈妈陪了。
一直以来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现在一下子要小怡离开父母,她实在是难以接受和适应。
寄宿生活需要长期远离家人,对于怡来说,便是失去了家庭提供的各种支持和家人的陪伴,让她感到无比孤独。
而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更是让小怡感到很是不安和不适应,也对学习和住宿生活都失去了信心。内心缺乏安全感,无助孤独的小怡正处于严重的分离焦虑中。
出现分离焦虑的学生,还会有这样的表现:
·对预期或实际离开家或亲人感到很痛苦,例如有些孩子会在回校前和刚回校的时候总是闷闷不乐,
·因为害怕分离而拒绝离家;
·反复做关于分离的噩梦;
·当预期到与父母或其他亲人分离时,经常抱怨头痛、胃痛或其他症状。
有位初中生的来访者,一到要上学返校的时候,便经常要胃痛、拉肚子,父母只好给孩子请假并带去医院,奇怪的是到了医院孩子便说肚子不怎么疼了,看了医生也没说有什么问题,让父母很是头疼。
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当内在反复体验到强烈的焦虑、恐惧或紧张的感觉时,躯体症状便出现了。
03
长期处于分离焦虑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危及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作为孩子蕞重要的人,这个时候,父母可以从这些方面帮助孩子:
1
接纳孩子的情绪,同理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提到自己的种种“不适应”时,父母要先尽可能地共情孩子的不安和焦虑,要做客观分析,不做主观评判。
孩子心里的恐惧会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放大,在与父母诉说时,也会有强烈的负面情绪。
这个时候,父母若是能够接纳、同理孩子的情绪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内在的焦虑也能有所减少。
2
转变角色,引导为主
面对分离,很多父母可能会比孩子更焦虑,特别在看到孩子的种种不适后,父母更是紧张,对孩子更加关注和呵护。但是这样的行为更可能加强孩子的依恋心态,更加不适应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父母先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
要知道,孩子已经逐渐长大,独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在这个阶段,父母已经不再扮演“保姆和护士”的角色,而应该要扮演的是“军师和导师”的角色。
在孩子难以适应住校生活时,与其父母单方面做出决定,不如试着放手,与孩子共同来面对、解决这个难题。
在孩子情绪缓和时,可以向孩子详细了解问题的真相和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蕞后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决定如何解决难题,从而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专业的干预帮助孩子梳理内在混乱的情绪,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面对分离,获得更好地成长。
END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I ❤ 听说吧
听说吧心理机构,16年口碑相传
来访者遍布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