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
被称为“儿童第一大恶性眼癌”
患儿会出现“猫眼”一样的白瞳
恶性程度高
预后较差
易发生全身转移
近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放射科团队与多学科携手
成功为一名1岁的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
实施了眼动脉灌注化疗术
准确地将更高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
减少全身副作用
为患儿提供
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新选择
致命的“猫眼”
本次接受治疗的患儿年仅一岁多,在一次寻常的体检中发现左侧瞳孔异常。经过眼科专家的全面诊断,一个令人揪心的诊断浮出水面——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
这是一种起源于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被称为“儿童眼肿瘤的癌中之王”,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引发视力丧失、眼球摘除,甚至发生转移,危及生命。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典型症状为白瞳症,即瞳孔区出现黄白色反光,酷似“猫眼”。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患儿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无助,他们带着一线希望,辗转多地,遍访名医,最终找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来到梁建宏教授诊室。
精准治疗“利器”:灌注化疗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更是稚嫩孩童探索世界的宝贵钥匙。患儿年仅一岁多点,保住眼睛是家长最迫切的希望。
眼科专家们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患儿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深入讨论,最终决定治疗方案:为患儿实施全身灌注化疗的基础上,采取眼动脉化疗的治疗方案。
眼动脉灌注化疗是采用介入手术进行的局部化疗,它通过微导管直接将化疗药物输送至肿瘤的血管内来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将高浓度药物直接注入于肿瘤部位,在精准打击肿瘤细胞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选择。
为了保住幼小患儿的眼睛,术前眼科梁建宏主任医师团队、儿科贾月萍主任医师团队、麻醉科安海燕主任医师团队以及放射科介入治疗高健主任医师团队在相互充分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统一认识,周密安排,明确各团队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团结合作——手术相关事宜的协调由眼科负责,儿科团队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并提供专业护理,麻醉科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麻醉评估并对手术保驾护航,最终的手术操作由放射介入团队完成。
手术当日,麻醉科海艇、赵婉璐医师“保驾护航”,放射科高健主任医师以丰富的经验为手术“导航”,由放射科陈尘副主任医师“操刀“进行眼动脉灌注化疗。
由于患儿幼小,股动脉十分纤细,这就要求主刀医生股动脉穿刺操作非常精准——陈尘副主任医师借助超声的引导,快速准确完成股动脉穿刺,并将一条细长、柔软的导管插入患儿的股动脉,进入股动脉的导管在导丝配合下缓缓推进至左侧颈内动脉,同步进行的动脉造影,证实左侧眼动脉发自左侧颈内动脉,随后将更加纤细的微导管送入直径仅约1mm的眼动脉内。
再次造影可见局部肿瘤染色,此时固定微导管,将化疗药物缓慢注入到眼动脉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
历经两小时的紧张战斗,手术圆满成功,患儿被安全护送回病房,继续接受后续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的成功离不开眼科、放射科、麻醉科、儿科等多学科的紧密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放射科高健主任医师表示。
此前医院多学科联合,已为数名患儿进行了眼动脉灌注化疗手术,其中最小者仅5个月。眼动脉灌注化疗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特别是在晚期或难治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中,有些可能被摘除的眼睛能够得以保留,极大地提升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未来点燃希望之光。
团队简介
放射科介入治疗团队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肝癌、胆管细胞癌、肺癌、骨与软组织肿瘤等。具有精准度高,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微创、痛苦小等显著优势。
专家门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服务号(挂号)→西直门院区→放射科门诊→陈尘 副主任医师(周五下午);郅新 副主任医师(周四下午)
供稿 | 放射科 郅新、翟天童
编辑 | 张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