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长桥断桥西泠桥,桥桥故事凄美

潮新闻客户端 叶抒

图片

长桥、断桥与西泠桥,被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

桥,多有故事。先说长桥。

【长桥】

原先的长桥,真的有点长。

宋时,南屏山北麓,濒西湖筑有三桥洞的长桥,长约500米。

《淳祐临安志》:“澄水闸,在长桥南。熸(jiān)火寨上南山,水流分为三道,雨甚则泥滓侵浊西湖,故于省马院之后,特置堤岸于湖侧,引水直至澄水闸。又有南闸者,亦分方家峪之水,故置闸焉。古时疏此山之水为三渠,皆有石桥。”董嗣杲(gǎo)《西湖百咏·长桥》诗序云:“在胜景园东。在昔,此桥跨水甚长,桥亭且壮丽,日填月塞,皆民居矣。桥西有寺,南对凤凰山,又有澄水闸,东抵清波门。湖桥此最短,而长名自若。”

长桥上筑有桥亭,外观壮丽,桥旁种有桃李。明代诗人夏时有诗写长桥景色:“倒衔碧水半轮月,横卧晴空百尺虹。”

图片

宋时长桥图:绢本,设色,23.9 × 26.3 cm,故宫博物院藏。

长桥是如何变成短桥的呢?且听时间老人道来:

宋时,“水口甚阔,桥分三门,有亭临之,壮丽特甚”,桥“长亘里许”;元时,“浸淫填塞,两傍皆民居”;至明,“时桥已是短桥”;民国十年(1921)修筑环湖马路,改为公路桥;1984年则成涵洞,长桥名存实亡;现在横架西湖的双投桥,是2002年西湖“西进”时新建的。

“长桥”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两个爱情故事加持:一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是书生王宣教和少女陶师儿。

传统的《梁祝》故事家喻户晓,马文才作为反面人物,被世人骂了千百年。

民间版本稍有不同:

梁山伯病故,祝英台嫁马文才,出嫁前夕,新娘执意要绕道去梁山伯的墓地祭拜,马文才居然答应了。如果不是因为深爱祝英台,又有几个男人会同意,在自己的新婚之日,让新娘去祭拜前任?祝英台至梁山伯坟前,墓门突然开裂,祝英台奋身一跃,跳入墓穴,俄而,两只蝴蝶从墓中飞出,翩然而去。马文才随之化作马兰花,守候在坟前,希望祝英台有回心转意的一天。

如此看来,马文才也是一位情种,对祝英台的爱不亚于梁山伯。奈何“蝴蝶不采马兰花”,马文才生时得不到祝英台的爱,死后依然被冷落。

世间的爱,实在说不清!

假如祝英台嫁给梁山伯,幸福指数一定高吗?

未必。

“呆头鹅”梁山伯,三年同窗丝毫未察祝英台是女儿身。毕业道别时,两人在长桥上走了十八个来回,祝英台一再暗示,就差高喊“我是女生”。

梁祝与《红楼梦》中的宝黛,在文学中,赚足掌声与眼泪,但最终都未成眷属,这又是为什么?

假如让这两对男女跳出文学殿堂,走进现实生活,有几个男人愿娶林黛玉为妻,又有几个女人愿将自己的毕生交予梁山伯?

张爱玲的“朱砂痣”“白玫瑰”理论,或能说明这个问题。

除了梁祝,长桥上还有一个令人扼腕的爱情故事,且更接地气。

看《西湖游览志余》:

淳熙初,行都角妓陶师儿与荡子王生狎,甚相眷恋,为恶姥所间不尽绸缪。一日,王生拉师儿游西湖,唯一婢一仆随之,寻常游湖者逼暮即归。是日,王生与师儿有密誓,特故盘桓比夜,达岸则城门锁不可入矣。王生谓仆曰:月色甚佳,清泛不可,再市酒殽。复游湖中,迤逦更阑,举舟倦寝,舟泊净慈寺藕花深处。王生师儿相抱,投入水中,舟人惊救不及而死。都人作《长桥月短桥月》以歌之。

据说时人传唱的《长桥月短桥月》已经失传,好的是稍后宋·吴礼之留下一阙《霜天晓角》:

连环易缺。难解同心结。痴騃佳人才子,情缘重、怕离别。意切。人路绝。共沉烟水阔。荡漾香魂何处,长桥月。断桥月。

连环易缺。难解同心结。痴呆佳人才子,情缘重、怕离别。意切。人路绝。共沉烟水阔。荡漾香魂何处,长桥月。短桥月。

《七修类稿》也有记载:

西湖南入路,曰长桥。俗名双投桥。冯士颐有诗云:“与郎情重为郎容,南北相看只两峰;请看双投桥下水,新开两朵玉芙蓉。”

陶师儿,名秀玉,歌妓,杭州人,家居清波门。钱塘书生王宣教慕师儿容貌与灵性。师儿亦仰王宣教的才华和人品,两人情愫暗生。此事被恶姥知晓,棒打鸳鸯。中秋夜,一对恋人在西湖边的长桥相会,执手泪眼婆娑。叹今生不能双宿双飞,只求死后同居一穴。于是两人相拥跳入湖中。据说第二天,在他们落水的湖面上,开出一枝并蒂玉芙蓉。杭州人为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恋人,将长桥称为双投桥。而那条船,则再也无人敢乘,遂成弃物。

可恨恶姥,生时棒打鸳鸯,死后还将两人强行掰开。

王宣教的棺木抬至兴教寺,陶秀玉的棺木停放金牛寺,两处举火焚烧,怪异的事发生了,两具棺木怎么也烧不起来。有高人指点:请济公出手相助。

《解读济公》:“济公为陶师儿起棺,有文云:‘恭为陶氏小娘,手攀雪浪,魄散烟波。饮琼液以忘怀,踏银波而失步。易度者人情,难逃者天数。昨宵低唱《阳关》,今日朗吟《薤(xiè)露》。母老妹幼,肠断心酸。高堂赋客,黄昏无复卷朱帘;伴寝萧娘,向晚不能褰(qiān)绣户。化为水上莲花,现出泥中玉树。咦!波平月朗,绿阴中莫问,王郎归甚处!’又为王生并师儿下火,文云‘切见王生宣教,陶氏秀玉,原欠前世鸳鸯债负。荆棘丛中连理,爱欲池间比目,双双共堕波心,两两同沉沙渎。今朝带水拖泥,怎免这场劳碌!王公呜呼且住,陶母暂停悲哭。陡倾这些公案,山僧与你判牍。咦!凭此火光三昧,各认本来面目。’”

翌年,有外地少年至杭州旅游,登涌金门外丰乐楼,见湖上舟如蝶舞,船上少男少女,歌咏往来。《梦粱录》:“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

少年见此,心痒痒,也想荡一荡舟,行一行乐。哪还有空船可租?他四处闲逛,至水湾,发现一条小船,蓬已漏,楫又缺,上无船娘。少年好奇,旁人曰:“此乃鬼船!”

少年不怕鬼,当即买了酒菜,请了舟子上船。少年坐在船头喝酒,遍游西湖,旁晚尽欢而归。

坐鬼船没事儿!消息很快传开,杭州人胆子也就壮了,杭儿风大发,争着来租这条船,争的人多了,只能预约,“其价反倍于他舟”。

今天的双投桥,贴近水面而建,曲折蜿蜒,造型别致,长约四百米,几乎接近宋时的长度。“长桥”再次横架西湖的水面上,且离雷峰塔颇近,是观赏和拍摄“雷峰夕照”的最佳位置,很受市民和游客的青睐。一年四季,总有一双双,一对对的新人到桥上拍摄婚纱照,为双投桥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图片

双投桥。

【断桥】

断桥之名的来由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断桥;二说,此桥原名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三说,此桥本名宝祐桥,俗呼断桥;四说,冬日雪霁,从葛岭俯瞰,桥南冰雪消融,桥北仍然玉砌银铺,有桥与堤断之觉,所以得名断桥;五说,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有画家临摹了一幅白堤石桥图,以断桥名之,隐含“残山剩水”之意。

明张岱对断桥之名却别立一说,其《西湖梦寻》曰:“堤阔二丈,遍植桃柳,一如苏堤。岁月既多,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

图片

断桥亭。出自《西湖十景图卷》。

断桥历史悠久,据云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当时只是一座木制拱桥。唐张祜《题杭州孤山寺》:“断桥荒苔涩,空院落花深。”南宋时改为石拱桥,命名宝祐桥。元时因战乱而毁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断桥,本名宝祐桥,自唐时呼为断桥。张祜诗云‘断桥荒藓合’是也。岂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名之欤?”清时又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增加了亭台楼阁和石雕。

《数字方志馆·断桥残雪》:

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出钱塘门,循湖而行,入白沙堤。第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湖之中。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蜡屐过此,辄值春雪未消。葛岭一带,楼台高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彻,不啻玉山上行。昔人称诗思在灞桥雪中,此较更胜。”清《湖山便览》卷二:“断桥残雪亭在断桥北。宋陈清波有《断桥残雪图》。康熙三十八年(1699),圣祖仁皇帝御书四字为西湖十景之一。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于此。”民国十八年(1929)西湖博览会结束后,碑亭由桥左移至桥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桥旁“云水光中”水榭一度作为浙江图书馆图书流通站,供游人休息阅览。御碑亭与水榭,多次整修。特殊时期,碑石、“云水光中”牌坊全毁。1977年重新刻制“断桥残雪”碑石,安置在原碑亭内;重制“云水光中”匾额,悬挂于水榭门楣上。

图片

“断桥残雪”石碑。视觉中国。

今天看到的断桥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

断桥连接白堤与市区,立于桥上,视野开阔,是观赏风景的极佳处,稍不留神,你也许会成为游客镜框中的风景。

图片

断桥。

断桥上还演绎了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故事,平添了一段别扭的情缘。

中国四大爱情悲剧:《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其他三部多多少少都源于爱,唯独白蛇出于报恩。

《白蛇传》的版本很多,此取其二。

故事一:许仙的老祖宗从鹰口救下小白蛇。白蛇为报答救命之恩,修炼了一千年,化为人身,嫁给许家后人许仙。白娘子协助许仙在镇江开了一家药店,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逐渐冷落。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十分恼怒,这对冤家因此演绎了一出“水漫金山寺”,最终白娘子“被镇雷峰塔”的情节。

故事二:某年三月三,西湖边上非常热闹。吕洞宾化作一个老头,挑个汤团担高声叫卖:“卖汤团罗,大汤团一个铜板卖三只,小汤团三个铜板卖一只!”大家都以为老头叫错了,纷纷围拢捡便宜,很快大汤团卖完了。此时一个小男孩嚷着要吃汤团,爷爷从口袋里摸出三个铜板买了一个小汤团。

小男孩吃了汤团后,三天吃不下饭。爷爷满街找卖汤团的老头算账,至断桥,一把拉住老头的担子。老头说:“我的小汤团不是寻常之物,看来,你孙子是无福消受啊!”他一手抱起小男孩,一手从他后背轻拍三下,那颗汤团从小孩嘴里吐了出来,跌入西湖。

断桥下,盘踞着白蛇和乌龟。

汤团从桥上落下,被白蛇接住吞进肚里。本来白蛇和乌龟一样修炼了五百年,本领不相上下。此时白蛇吞下这只小汤团,凭添了五百年功力。

故事一,确是救命之恩,但施救者不是许仙,而是他的先人;故事二,根本不算“恩”。即便是这样的“恩”,白娘子也念念不忘,并以身相许。

当然,无基础的婚姻并非都不幸福,先结婚后恋爱,白头偕老者大有人在。关键是,许仙对天上掉下来的妻子一点也不珍惜,耳根特软,疑疑惑惑,很不坚定,别人一说就信,全不想想白娘子对你是何等的真心。

此处罗列几个片段:

一、端午节,许仙听从法海之言,一定要让妻子饮雄黄酒。白娘子饮后现出原形,许仙惊吓而死。白娘子冒死潜入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硬生生将死去的许仙救活。

二、法海告诉许仙,你的夫人是蛇妖,许仙就乖乖随其到了镇江金山寺。白娘子前来索夫,法海不许。白娘子作法,水漫金山,致使不少生灵涂炭,最后被镇雷峰塔下。

三、将钵扣在白娘子头上的不是法海,而是许仙。白娘子对法海处处提防,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害自己的居然是枕边人!

《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我无悔啊/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啊哈,断肠也无怨/雨心碎,风流泪,梦缠绵,情悠远/西湖的水,我的泪。”

白娘子“千年等一回”,等来的竟然是这样的结果!倾情高唱“无悔”“无怨”,还“梦缠绵”“情悠远”的,恐怕只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痛的局外人。说白娘子“无悔”“无怨”,打死我也不相信。连无情的风雨,都为其“流泪”“心碎”,那盈盈的西湖之水,分明是白娘子的泪!

【西泠桥】

西泠桥位于白堤西侧。

宋前此处无桥,靠小船摆渡,时称“西林”或“西村”。宋·郭祥正《西村》:“远近皆僧舍,西村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宋·周密《武林旧事》:“西陵桥,又名西林桥,又名西泠。”元·陈旅《题扇面》:“一段寒香吹不尽,西泠残月角声中。”清·陈维崧《菩萨蛮·春日忆西湖》词:“划波曾到西泠去,掠入绿痕难唾处。”

图片

西泠桥上人头攒动。视觉中国。

明代陈贽《西林桥》:“东风客每携壶过,落日人还唤渡无?最有春来狂可玩,桃花千树柳千株。”至明末,桥已改筑,而且人们习惯称它为“西泠桥”了。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最早将苏小小定性为歌妓的是白居易,宋时张耒《柯山集》中的苏小小有了故事情节,李献民《钱塘异梦》,首次以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把苏小小塑造成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清·古吴墨浪子的白话小说《西泠韵迹》,全面系统地铺陈了苏小小的故事。

据以上史料可知,苏小小是南朝钱塘人,生于妓家,父不知何人,母早死,随贾姨度日。小小受西湖山水滋润,十四五岁即“色貌绝伦”,“口中吐辞,皆成佳句”,琴诗书画无不知晓。富家子弟如蜂蝶逐花,“或欲谋为歌姬,或欲取为侍妾,情愿出千金不惜,纷纷来说,苏小小尽皆辞去”。

贾姨力劝小小:一个妓家女子,能嫁到富贵人家去,虽说做姬做妾,也强似倚门卖笑。“以姑娘的才貌,怕不贮之金屋?”

“金屋”即“鸟笼”也。笼内与笼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进去,还是出来?全凭鸟的抉择。哪种选择更佳,各有各的标准。

小小不愿做笼中的金丝雀,她向往自由。她说:若一入樊笼,莫说遨游于两峰三竺,即便白堤的桃柳也难以亲近了。

说到苏小小,不由想到冯小青。在孤山北麓林和靖墓侧有一块很不起眼的墓碑,那是冯小青墓遗址。冯小青墓与苏小小墓仅几百米之隔,两者差异甚远。

平心而论,冯小青的才华不输苏小小。

冯小青,明万历年间广陵(今扬州)人,十岁遇老尼,口授《心经》,一过成诵,稍长,即“工诗词,解音律,善奕棋”,是一位杠杠的才女。最后被杭州豪门公子冯生关进“樊笼”,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凄怨成疾,十八岁即离开人世。

冯小青留世作品不少,但大多都含有怨言,所以有人将其归为“怨女”一类。

“瘦影自临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长年坐在水边,对影自怜的小青,看了令人心疼。

“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读小小如此阳光潇洒的诗句,心里满是春色。

冯小青对苏小小极为仰慕,看她的《拜苏小小墓》:“西泠芳草绮粼粼,内信传来唤踏青。杯酒自浇苏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一个“拜”字,拉开了两人的距离:小小高高在上,小青趴在脚下;小小是柳丛中的莺,小青是樊笼中的鸟。

再看冯小青的《拜慈云阁》:“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小小的日常,成了小青的臆想。

笼内与笼外的世界,㢠然不同。

苏小小的故事很精彩,“晚潮”曾发过我的《西泠桥畔小小魂》,有兴趣的可翻看。

图片

慕才亭。

西湖三桥,讲述了四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假如一定要在四人中分出高低,那么让她们坐到牌桌上玩一局。

陶师儿,出身妓女,地位低下,抓的牌也差,且牌技一般,毫无悬念被垫底;

祝英台,员外之女,地位最高,手中的牌也不错,也因牌技一般,终难得冠;

白娘子,若撇开妖的身份,能量最大,牌也不错,本可得冠,奈何牌技太差,不能得冠;

苏小小,出身妓家,地位比陶师儿更低,抓的也是一手烂牌,但经她巧妙组合,打得十分精彩,得了冠。

为苏小小点赞!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