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人心的邮路

每年的10月9日是世界邮政日,用以纪念万国邮政联盟成立。在英国留学期间,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皇家邮政的邮差们像圣诞老人般扛着装满信件包裹的大麻袋奔走于家家户户。自1874年便将主打色改为鲜红的皇家邮政,时刻都以火红的邮局、通红的邮筒、鲜红的邮车无声地表达着同一个讯息:“注意我”。这是因为在可见光中,红色光具有最长的波长,所以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最深,在视觉上具有迫近的扩张感,因此在英国这样一个多雾的国家,红色便成为最醒目的标志色。

在售卖各色邮品的柜台上,最受欢迎的当数各种节庆特种邮票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明信片。这些只有丁点大的小邮品看似没有手机中五花八门的社交软件沟通效率高,也不像各种时髦电子产品一样拥有更大的书写空间,但那160多封贴上邮票跨越山海奔向彼此的家书,是我在英国求学期间得以拥抱远方家人的纽带,也是让我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和朋友们得以触摸中国的桥梁。


图片

作者留学期间收到的信件

留学英国期间,皇家邮政的邮差们几乎每天上午10点到11点都会准时抵达我学校的前台或叩响我家的铁质小信窗,并送上各式各样的“惊喜”。拆开包裹,我可能会看到一封家书、各种账单、一份合同、博物馆会员通告、网购包裹……其中最为特别的,绝对是那些将我和多国政要、名人联系起来的珍贵回信,其中包括英国皇室成员和前首相,德、法、美等国政要,2012年伦敦奥运会组委会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知名影视作品的演员等。

在这些通过皇家邮政送来的或薄或厚的回信中,除了对我这个中国留学生的热情问候,还时常随信附上珍贵的小礼物,例如英国前首相梅杰赠送的亲笔签名书签、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赠送的伦敦奥运会闭幕词全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默顿的公式手稿等。其中,出演《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胖修士鬼魂的演员西蒙·费舍-贝克尔还热情地在信中介绍我认识了他的英国插画家朋友。

于是,我再次借助皇家邮政的帮助,与这位可爱温柔的插画家前辈进行了数次通信,并乘火车前去拜访。交谈中,插画家一直激动地描述着自己有多么期待邮差带来我这位来自中国的艺术留学生的来信,并介绍我认识了她的一众好姐妹,其中一位还握着我的手向大家诉说起自家孙子曾跟随英国代表团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事迹,更引发了大家对中国的向往。

这段难得的友情甚至在我回国后依然在皇家邮政的帮助下续写着:一盒躺在我家邮箱里、插画家寄来的插画专用彩色铅笔精致套装。使跳动在两个国家的热情之心紧紧相拥,正是活跃在各国的邮政从业者们自始至终的心愿。

富有手感的纸质邮件永远能以最平易近人的姿态将人与人、心与心连接在一起。作为纸质邮件的一种,明信片不仅能通过手写的文字传递书写人急于分享的心意,还能通过正面的图片向收信人转达视觉上的问候,这千言万语的绝佳表达都凝练在中文短语“见字如面”这4个字中。明信片的选取也反映了书写者的审美和情商,上面的图片映射着一方土地的真实情景,或生机勃勃,或深沉恬静,这些都是书写者与收信人隔空共情之后经过层层筛选希望分享的信息。笔尖在明信片背面留下的起落印记,与正面的图片一起,将情感勾勒成可触碰的实体,这种由实物承载的情谊是永远不能被电子形式的交流所取代的。

这种真心实意的交流不仅限于熟识的亲友之间。即使是生活中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哪怕身份地位再悬殊,也可以因为邮件或明信片而成功牵手。就像我这个掉进人堆里挖都挖不出来的中国留学生,居然也可以通过信件,和大英博物馆时任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交流。

我曾在大英博物馆参加了由馆长主持的午餐讲座,讲座后馆长被听众们环绕着提问及握手,着实很难靠近。抑制不住内心澎湃的我便在回家后就讲座感想和专业问题奋笔疾书了一封插图信。投寄时完全没有期待能收到回信,毕竟对方可是管理着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馆长嘛。然而,在插图信寄出1个月后,我居然收到了馆长的回信和一张附有馆长亲笔问候的明信片。

这是一枚画有《野兔习作》的明信片。据专家推测,《野兔习作》由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于1501年-1504年间所绘,原作尺寸为12.6厘米*22厘米,大约相当于A5纸张的尺寸。画面上包括一张野兔正面像、一张背面像及两张侧面像,上方边缘有一枚象征丢勒名字缩写的花押字。这幅习作是丢勒众多优秀的自然写生之一,从兔耳长度可以看出,画面中表现的是活生生的野兔而非家兔。画家常年坚持写生以作为其版画创作的视觉参考储备,最好的例子之一便是《野兔习作》中野兔的背面像被正式描绘在丢勒于1504年创作的版画《亚当与夏娃》中。

这枚以《野兔习作》为主题的明信片所传递的情感绝非几句简单的问候,而是体现了时任馆长集知识与情商等多重考量下富有层次感的暖心交流。通信的2011年恰逢中国兔年,我也在去信中介绍了自己留学期间对插画专业的喜爱,并在信纸的空隙间画了不少插图作为点缀。为配合这些因素,馆长选取的这枚回信明信片不仅是一次既专业又轻松的以画会友,也体现了馆长自然流露的亲民特质,更表达了大英博物馆一馆之长对中国留学生的重视和关注。这张明信片的两端联结的是馆长与我作为艺术和文物爱好者充满自由的个人交流,也是我们各自所代表的国家与文化之间的饱含尊重与珍视的互敬互爱,因为文化与艺术的真谛就是相互尊重、理解、共享、保护、传承,这种无形的、跨越时空的情感在此刻通过这枚明信片得以具象地体现。

留学期间能在春节时分收到来自国内亲友的问候绝对比普通聚餐或派对更能让留学生心头一暖,如果能再收到一枚盖着中国邮戳的新春贺卡,那指尖的触感更是将留学生从埋藏在心底的寂寞中拯救出来的幸福体验。记得某个春节前,上课的途中,学校前台的金发姑娘突然手举一封信跑到我面前:“你有一封中国的来信!”当时我还相当疑惑,因为事先并没有被家人告知近期将有信件包裹寄来。在众人充满期待的催促下,一枚精美的火红贺卡展现在大家眼前。原来是《神州学人》给我发来的新春贺卡!红纸上细腻柔和的纹理、精妙的立体剪裁设计、笔触间尽显温柔与力度的亲笔慰问,都让我提前感受到了过年的激动。贺卡还没在我手中焐热,就被来自各国的同学们抢着观摩,留着金胡子的北欧男生盯着贺卡上的立体剪裁试图研究出中式设计的内在构造,一位中东女生把贺卡举在窗前企图在阳光照射下再发现些许藏在贺卡里的新奇秘密。最后,贺卡好不容易才传回到我手中,我将其挂在我课桌前面的展板上,以便大家随时可以感受来自中国的设计和火红热烈的氛围。

邮件中包裹的从来都不只有信和货物,还有亲友们的真诚心意,邮政就是传递心意的工作。和世界各国的邮政服务一样,中国邮政始终是替国内亲友向海外留学生传递爱的纽带,无论是塞满家乡食材、参考书、画材的巨型海运箱子,还是包装轻薄又精良的特快专递,只要是印有象征中国邮政绿标的包裹,不管留学生身处异国的山间还是海岛,这些装满故乡亲友关切之心的邮包一定会跋山涉水来到留学生的身边。正如设立世界邮政日的意义在于希望人们了解并重视邮政事业对全球社会与经济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每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背后,都有邮政系统海陆空全方位的倾情奉献,将来自中国与世界的爱无声且永恒地传递下去。(作者 李冉系英国王储基金会传统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生)

来源:《神州学人》(2024年第11期)

作者: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