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做好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提升工作,坚持以专业治理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以改革创新打造交通综合治理模式、以系统思维推进交通事故预防、以实干引领培养年轻业务骨干,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水平,2024年11月,由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主办、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承办“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治理比武竞赛”,全力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接下来!
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推出竞赛案例
案例一
远端智能调流、近端精细治理
“车道精准诱导”
解决西华门片区交通拥堵问题
一、案例简介
西华门大街周边分布有省中医医院、莲湖区政府、莲湖消防大队,以及著名景区北院门回坊风情街。区域用地性质混合,就医、旅游、办公等多类交通需求叠加,多种交通流线混杂,因道路缺少有效、科学的诱导性信息以及合理的通行指引,在就医高峰期及节假日该区域不同需求的交通流相互交织,交通冲突问题突出,造成西华门街交通通行困难。为缓解街区主要道路交通压力,科学分配车道功能、提升街区道路慢行一体化水平,采取车道功能明确划分、周边区域单行组织的思路,简化交通流线,配套设置标志标线,分流旅游、就医、办公车流,通过综合治理,加强街道通行秩序,提高区域车辆通行效率。
二、问题分析
西华门街是通往西安市旅游热点北院门回坊风情街的主要道路,也是去陕西省中医院的必经之路。周末、节假日期间,因大量本地及外地游客进出回坊风情街,造成西华门街交通流饱和,因道路缺少有效、科学的诱导性信息以及合理的通行指引,旅游、就医以及进出区政府办公等不同需求的交通流相互交织,造成西华门街交通通行困难。具体问题如下:
图1 西华门大街区位图
1、医院泊车资源有限,入院车辆等候排队长度较长,影响路段其他交通流线,医疗应急流线无保障。
图2 入院车辆排队
2、就医车辆掉头后在主路落客,严重影响西向东主路直行车流。
图3 就医车辆掉头落客影响主路车流
3、路北侧违停严重,制约辅路通行能力及功能,消防车辆出入不便。
图4 北侧违停制约辅路通行能力
4、北院门景区网约车辆的通行需求日益增长,道路容量有限,网约车在西华门大街上落客后掉头行驶,交通拥堵加剧。
5、景区周边麦苋街等道路狭窄,原有双向通行不利于车辆会车,造成交通冲突严重。
图5 麦苋街双向会车困难
三、治理措施
采用“车道分功能定向+区域单行组织”的思路,对片区进行综合治理。
(一)车道组织渠化部分
1、对西华门街东向西北侧辅道2条车道设置为1条“游客掉头车道”和1条“就医车辆通道”,优化西口掉头处的导流和掉头车道线形,缓解主路掉头车辆转弯半径不足导致拥堵回溢。网约、出租、旅游类车辆走辅路内侧车道进入西华门街,上下客后掉头驶离车道,就医车辆前行至回坊门前道路空间掉头进入道路南侧医院区域。
图6分离就医与游客车道
图7旅游车辆掉头路径
图8就医车辆掉头路径
2、西华门街西口南侧辅道(宽6米)入口处设置1条3.2米宽入院就医车辆专用车道和1条2.5米宽非机动车道,并设置车道地面文字标记,减少网约、出租车辆在南侧辅道西进口逗留上下客。
图9 辅路设置就医车辆专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
3、调整麦苋街及莲花池街为由南向北单行,减少西华门街西口进、出车辆之间的交织冲突。
图10 麦苋街设置单行
4、中央护栏向北侧偏移1条车道调整西华门街主路车道功能,东向西调整为1条“游客掉头车道”,西向东驶出北院门回坊景区调整为3条机动车道。西华门十字东侧进口控流、出口泄流。分离入院就医车流、过境车流、景区落客即停即走车流。
图11 西华门大街主路断面“1+3”
(二)交通引导标志部分
1、对西华门街东向西北侧辅道进口端设置1块“上下游客专用车道”指向该掉头车道。引导接送游客车辆进入北侧辅道通行。
图12 道路北侧分道指示标志
2、在西华门街西口南侧辅道进口端设置2块“入院就诊车辆专用通道”标志。引导就诊车辆进入南侧辅道通行。
3、西华门街路南侧分带面朝西设置2块“即停即走,违法抓拍”标志。
图13 道路南侧即停即走标志
4、西华门街西口违停球机悬臂上设置1块“严禁停车违法抓拍”标志,面朝东。
图14 网约车上下客引导标志
5、西华门街西口南侧侧分带端头和东侧50米处分别增设1块“游客直行80米上下车”和1块“游客直行30米上下车”,均面朝西。
(三)回坊单行路调整
麦苋街南口面朝南、麦苋街北口面朝南各设置2块“单行路”标志;莲花池街、麦苋街北口面朝北各设置2块“机动车禁止驶入”标志;红埠街东口面朝西设置1块“禁止右转”标志;二府街西口面朝东设置1块“禁止左转”标志。
图15 单行路段禁令标志
四、实施效果
经过综合施策,目前高峰时段西华门大街(北大街-麦苋街)交通秩序明显改善。选取改善措施采取前后的某两个工作日数据可以看出,西华门大街(北大街-麦苋街)由西向东方向早高峰8点交通指数从5.3变为4.5,下降了15.1%,速度由17.0km/h变为20.0km/h,上升了17.6%;晚高峰17点交通指数从6.6变为4.9,下降了25.8%,速度由12.0km/h变为18.0km/h,上升了50.0%。交通指数的下降和速度的提升,让区域时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图16 早晚高峰变化情况对比
五、案例总结
针对用地性质复杂区域产生的交通结构复杂、交通流线交织混行问题,通过设置分功能车道级诱导,明确指引各类交通流各行其道;通过优化流线,减少交织,改善整体通行秩序;通过保障慢行路权,改善景区周边骑行品质;通过设置区域内单行路,增加道路通行能力,明确通行流线,进一步提高区域范围内主要道路的缓进快出效率,从而降低整体交通延误。本案例综合治理经验可推广应用至相似混合用地周边的狭窄道路网区域。
案例二
规建管运一体化、疏堵保畅智慧化
用“绣花功夫”
做好咸宁路道路微改造系统治理
一、案例简介
咸宁路是西安市东南片区重要的东西向城市主干路,贯穿了碑林、新城、港浐、灞桥区的老旧城区,沿线分布有居住区、公园、企事业单位、学校、商户等,通过性交通流和生活性交通流叠加,交通构成复杂,交通环境亟待提升。本案例中对咸宁路8.3km范围进行道路微改造,主要采取“规整掉头位、灵活转向位、整合过街位、调整接入位”的思路,对主干路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达到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中发挥道路效率最大化的目的,保障交通出行与城市建设的平衡。
二、问题分析
咸宁路是城市东南部连接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及绕城高速的重要道路,不仅承担沿线中短距离交通,而且承担部分出入境长距离交通,与共线的地铁六号线共同构成该区域的交通主动脉。咸宁路连接新城区、碑林区、灞桥区的核心区域,沿线商业、学校、企业、住宅小区星罗密布,道路两侧用地开发程度较高、居民出行需求较大,改造前道路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图1 咸宁路区位图
1、沿线居民出行环境较差,绿色出行环境有待提升。
①路段上公交站多采用直线式站台,且有多处公交站距离交叉口进口道不足50米,公交进站停车上落客占用一条车道,造成局部瓶颈,车流量大时对社会车辆造成拥堵延误。②道路全段断面形式变化较多,且由于部分路段建成年限久,道路两侧存在建筑侵占道路红线现象,造成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不连续、人行横道宽度较窄。
图1 非机动车道缺失
图2 人行道过窄
2、道路交通组织不够精细,主干路通行效率不高。
①咸宁路断面采用三块板形式,主辅分隔带之间开口过多,且中央分隔线上双黄虚线的可掉头和左转位置较多,车辆频繁合流、分流交织影响主线通行效率,路段掉头车辆影响对向直行车辆,路段左转车辆影响同向主线直行车辆,整体上造成路段拥堵。咸宁路(环城东路-兴庆路)段、咸宁路(东二环-万寿中路)段、咸宁路(幸福中路-浐河西路)段高峰期间交通量较大,饱和度较高,服务水平为C-E 级。
图3 主干路中央开口过多
②咸宁路与东二环、兴庆路、公园南路交叉口内部空间面积较大,车辆运行轨迹不明晰,车流与人流、各向车流之间冲突交织较多。两条相交道路红线较宽,交叉口面积大,且交叉口内无引导线、待行区等渠化标线,车辆行驶不受约束,有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或不礼让时易引发路口内拥堵。#西安头条#
图4 大型交叉口内部通行路径不明晰
③路口管理设施设备较为老旧,多个路口电警设施缺失,地磁检测设备被损坏,不能发挥对交通执法的辅助作用。
三、治理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西安公安交警多措并举,结合市政道路“微改造”工程,开展主干路畅行提速大整治行动。
1、工程改造方面措施
①交叉口改造:对大型交叉口采用增设实体导流岛、路口渠化,增加右转专用道等措施进行“路口瘦身”,设置慢行一体化过街通道;对一般交叉口,整理线性,调整绿化带端头后退长度及路缘石半径,以保证左右转车流线形顺畅;对支路接主路交叉口,采用绿化带分隔形式改造为右进右出形式,保障主路通畅。
图5 大型交叉口增设实体渠化岛,慢行一体化过街
图6 主辅绿化带隔离,支路右进右出接入
②沿线公交站改造:按照方便地铁接驳和尽量设置在出口道的原则,将位置不合理的公交站进行迁移;此外对迁移新建的公交站采用非机动车外绕公交站台的形式,保证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路权分明。
图7 非机动车后绕公交站台
③慢行交通优化:补充缺失的非机动车道,保证非机动车道的连续性;修复破损的人行道,同时完善人行道无障碍设施。
图8 人行横道无障碍设计
2、交通组织方面措施
采用“四位”交通组织优化思路,①规整掉头位,取消路段中不必要的掉头开口,组织车辆在交叉口进口道进行掉头,避免掉头车辆对对向直行车流造成干扰;②灵活转向位,在路段进口道设置可变车道,根据流量监测情况,分时段分配各方向车流的路口等候通行空间;③整合过街位,在符合人行横道线设置技术规范基础上,综合考虑行人过街、机动车通行、驾驶安全等方面需求,取消路段多余的无灯控斑马线;④调整接入位,对交通流量小的支路采用右进右出组织形式,封闭部分单位门前侧分带开口,减少主路、辅流、支路车流间的交织。
图9 交通组织优化
3、交通管理方面措施
①对交通标志、信号灯、电子警察、监控等设施进行“利旧”,并按照“多杆合一”原则进行重组、新建,全线使用多类人性化标志,如新型“水滴”指示标、礼让公交标志等。
图10 标志优化
图11 标志更新
②依托“千警上路”勤务机制,实施“1+3”高峰等级疏导勤务,全线安排“快速反应”交警铁骑全时空巡逻管控,坚决做到“有堵必有警”。
③集中开展行人、两三轮车大整治、滞速“小切口”乱象大整治以及交通陋习大整治等三大攻坚行动,坚持严管严查常态化,营造强大震慑效应,全力消除致乱、致堵隐患。
④会同城管部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停乱点为治理重点,分批次开展停车秩序专项整治,同步做好人行道停车秩序管理;打通基层社区共治渠道,按照“每个交警大队联系一个街道支部、每个中队联系一个社区支部”的标准,借助社区力量限制从事两三轮非法营运、骑行未戴头盔的人员出入小区。
图12 加强非机动车管理
图13 加强城中村等重点区域道路管理
4、智慧交通建设方面措施
①设备更新。对全线24处交叉口(含路段交通管理设施)的交通信号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交通流量检测系统、电子警察系统按照三级分类体系进行提升改造设计。其中咸宁路-兴庆路交叉口、咸宁路-公园南路交叉口按照全息路口进行提升改造设计,全息路口可实现路口人、非、车全息数据采集,精准表征路口交通特征和规律,为秩序优化、安全治理、警情处置等业务提供实时、全量、精细化的数据支撑。全线信号灯利旧19处,拆除1处。新建卡警41套,拆除5套,雷视新建62套,视频球机新建37套。利旧及保持现状卡警8套,视频球机利旧1套。
图12 电警、监控补盲提升
图13 智慧路口分级建设方案
②信控调优。单点优化方面,对大路口采取夜间自适应控制策略,利用路侧雷视感知单元,实现路口绿灯时长跟随车流大小动态调整,降低夜间路口绿灯损失。对部分上下游路口间距较小的路口,增加瓶颈控制策略,避免因下游通行不畅,造成路口锁死。路段优化方面,将全线合理划分为5个绿波带子区,根据不同时段的交通出行需求量,制定不同周期的路段协调方案。平峰时段采用动态绿波,根据车流量大小,车流速度动态调整周期及相位差,高峰过渡时段采用感应绿波,根据路口实际通行需求动态调整协调方向绿波带宽,高峰时段采用拥堵协调,在路口间实现均衡排队,保证上下游路口不溢出。区域路网方面,以咸宁路为主干道,将兴庆路、兴庆西路、公园南路等纵向路段编织成绿波网,在平峰时段提升区域整体通行效率,改善出行体验,在高峰时段从各个路段上分担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实现车流的区域均衡。
图14 信号优化平台
图15 绿波带方案设计
四、实施效果
经过“工程微改造+交通综合整治”后,咸宁路整体通行效率得到提升,相较于今年3月份改造前,全线拥堵指数下降15.03%,主路平均车速提高12.99%,咸宁路-公园南路十字(全息路口)拥堵指数下降7.21%,路口排队长度下降11.86%,道路面貌焕新,慢行友好,沿线居民出行环境极大改善,道路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表 改造前后道路运行指标表
五、案例总结
针对老城区主干路道路功能不明晰,交通构成混杂,通行环境较差等问题,采用“工程微改造+交通综合整治”双管齐下理念,通过交通组织优化,将进一步明晰道路功能分区、规范交通秩序、提升道路运行效率。同时注重“以人为本”,对慢行交通出行环境进行改善,提高居民出行便捷性、舒适性,增强社会幸福感。本案例综合治理经验可推广应用至其它有同类问题的道路。
“一点一策”缓堵治乱
多措并举 优化提升
西安公安交警
最大限度优化整体通行效能
切实做到“一点一策”破难题
缓堵保畅降事故
下期我们将持续分享
11月13日
欢迎广大网友点击
西安交警抖音号、微博及微信订阅号
来直播间围观决赛
请大家多多点赞支持
积极建言献策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