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声,生生不息!第十届秦腔艺术节圆满闭幕

古今乐,大梨园,有婀娜点点碎步,有慷慨激昂之音——在满城秦音之中,11月11日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戏剧家协会、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总工会、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届秦腔艺术节,在西安开元大剧院圆满闭幕。


从11月1日拉开帷幕起,历经11天的第十届秦腔艺术节与时代音律同频共振,与全国戏迷共赏同乐,彰显出秦音缕缕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


图片

秦腔《攒劲女人》剧照。




: 一场有料有味的“戏曲盛宴”



图片

以戏为媒,展开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在第十届秦腔艺术节期间,来自西北五省(区)30家院团的名家与新秀,以精湛的演技、地道的唱腔,满怀的深情,为广大群众献上了17台大戏、120出折子戏,酣畅淋漓地集中展示了秦腔艺术的古今魅力与传承发展成就。


当大幕缓缓落下,大秦之声仍生生不息:闭幕式上,主办方为第十届秦腔艺术节的14部“特别推荐剧目”和20位“表演艺术传承新星”颁发证书,表彰其在秦腔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上作出的贡献。


图片


获本届秦腔艺术节组委会“特别推荐剧目”的有《无字碑》《姚启圣》《昭君行》《蔡文姬》《魂归两狼山》《五女拜寿》《宝莲灯》《飞犬奇案》《赵安献马》9部古典题材剧目和《生命的绿洲》《根据地》《攒劲女人》《逐梦桃花源》《青春曼巴》5部现代题材剧目。


此外,马永亮、王婷、李兵宏、黄瑞妮等20位青年演员获评“表演艺术传承新星”。新疆戏剧家协会、青海省戏剧家协会、宁夏戏剧家协会、甘肃省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戏剧家协会、西安演艺集团6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值得关注的是,获得本届秦腔艺术节“表演艺术传承新星”荣誉的青年演员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青年戏曲人,凭借扎实的功底、出色的表演,在本届秦腔艺术节上崭露头角,可谓秦腔未来发展的青春之光。

图片
图片

折子戏《昭君出塞》剧照。




:推动秦腔艺术与民同乐



图片

回顾本届秦腔艺术节11天的秦腔盛宴,“秦腔永流传”优秀剧目展演、秦腔戏迷乐、秦腔进校园、戏曲传帮带、秦腔新人秀、秦腔百花苑、梨园大讲堂等9大系列活动让古老的秦腔艺术在西安这座现代化都市中大放异彩。


此外,本届秦腔艺术节主办方还采用“直播间”“秦腔+体育”等“破圈”形式,推动秦腔艺术与民同乐。


图片


本届秦腔艺术节期间,来自西北五省(区)的30家院团带来的戏曲盛宴,在西安及周边地区集中上演,近10万名戏迷群众观看演出。艺术节同时运用云剧场、慢直播等方式进行10余场线上展演,逾500万人在线观看互动,让无法亲至现场的秦腔爱好者过足了戏瘾,生动体现了秦腔盛会的人民性、群众性。


四海宾朋同赏韵,八方戏友共欢颜。本届秦腔艺术节期间,在易俗社文化街区的露天戏台举办的“秦腔戏迷乐”展演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观看。在渭南大剧院特设的折子戏展演专场,连续9天展演了百余出经典秦腔剧目以及眉户、碗碗腔等地方剧种折子戏,丰富了秦腔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了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
图片




:青春声浪助推古老艺术焕新而行



图片

本届秦腔艺术节汇集了西北五省(区)的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全方位展现了秦腔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在这个巨大的舞台上,闪亮登场的不仅有名家,还有很多后起之秀。


在“秦腔永流传”优秀剧目展演中,传统经典再现舞台。新编历史剧则以新颖的方式诠释中华历史故事的当代价值。李东桥、侯红琴等20余位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及众多名家倾情演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高水平的艺术享受。


图片


在“秦腔新人秀”的舞台上,来自西北五省(区)的百余位优秀青年演员粉墨登场,尽情挥洒,给秦腔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朝气。


此外,在“戏曲传帮带”活动中,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演出越剧《枫叶如花》,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协同西安市豫剧团、西安易俗社演出《清风亭上》《程婴救孤》,皆有着省内外著名戏曲名家以老带新的舞台传承,为年轻演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图片
图片




:让大秦之声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图片

秦腔千载,弦歌不辍。新时代的秦腔,当有新时代的观众。


第十届秦腔艺术节不仅为秦腔人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助力秦腔新秀加快成长,更通过各种形式传播秦腔文化,让大众,尤其是更多年轻人爱上秦腔,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和西京学院,三场梨园大讲堂活动均座无虚席。在西北工业大学,“秦腔进校园”活动吸引了众多学子。


图片


这些活动不仅是戏曲艺术的传播普及,更播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驻青年一代心中的种子。


大秦之声,千里相传。11天的秦腔艺术盛宴,让西安戏韵满城。


秦腔,是西安人血脉中的DNA,是贯穿秦人一生的腔调,是根植于西北人灵魂的艺术。第十届秦腔艺术节展现了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成就,未来,西安将继续发扬“赳赳老秦”精神,精心呵护、大力传承发展秦腔艺术,努力推动秦腔文化建设,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大秦之声载着中国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图片


用烈烈秦音 讲述历史传奇

第十届秦腔艺术节闭幕大戏《无字碑》精彩上演


图片

秦腔《无字碑》剧照。


作为第十届秦腔艺术节的闭幕大戏,11月11日晚,由百年三意社创排的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在西安开元大剧院精彩上演。在“万物生养赖日月,谁为日月发一声”的声声情深中,大戏以独特的艺术手法,用烈烈秦音,钩沉历史、讲述传奇,为本届秦腔艺术节画上圆满的句号。


《无字碑》是陕西省、西安市重点打造的文艺作品,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执笔,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领衔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雄、张涛,国家一级演员李康定、优秀青年演员刘卓琳,国家一级演员王战毅,著名花脸演员李小卫担纲主演。


图片


该剧历时6年创排,在今年10月首度亮相,在首轮演出中创造了5天5场演出场场爆满的火爆景象。记者了解到,11日晚亮相第十届秦腔艺术节的版本,是该剧经过一个多月打磨提升后,更加精彩的绽放。


丈夫弥留之际,还在处心积虑地提防她;亲生之子,不惜以最残酷的姿态远离她;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一个儿子身上的龙袍脱下,穿到另一个儿子身上;在丈夫的陵墓前,她最亲的人再次与她直面博弈……舞台上的《无字碑》,以武则天与丈夫、儿子、朝臣为线索人物,以无字碑为架构主线,生动描绘了一幅磅礴大气的盛唐图像,更深度走入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内心世界:她从掀天的风浪、猩红的血色、锐利的荆棘中行来,只为追寻心中更宏阔的图景——日月交辉,并凌长空,而她的身后,却唯留一座无字碑,傲然天地、任人评说。


图片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欣赏《无字碑》,是走入了一个动人心魄,发人深思的好故事,对于资深戏迷而言,从《无字碑》中,亦可窥见西安秦腔人对秦腔艺术“移步不换形”的创新发展——该剧的舞美、音乐设计和叙事手法,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音乐唱腔部分,既保持了秦腔粗犷的原汁原味,同时也加入了新的元素,在主题音调贯穿和唱腔转换中,让“大秦正声”的风格特质生动彰显。


让历史“活起来”,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带给观众思考与启迪——《无字碑》的演出收获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现场叫好声此起彼伏。


“本届秦腔艺术节虽然结束了,但所有秦腔人带给观众的精彩还将继续。”《无字碑》主演、三意社社长侯红琴说,“三意社将通过推出更多好作品,践行新时代文艺院团的使命,向全国观众讲好大秦之腔的生动故事。”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欢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

记者 尚洪涛


编辑:小璐

审核:彭城、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