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陪着到陪伴:打造高质量亲子时光的秘诀
几乎所有父母都认可“亲子陪伴是绝佳的教育方式”,然而,多数父母却未察觉到‘陪着’与‘陪伴’实则有着天壤之别。据《2017 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当代父母最为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教育以及兴趣爱好。但就多数家庭的亲子时光分配来看,一起吃饭、做家务以及哄孩子睡觉所占比重,远远高于逛公园、郊游、旅行等户外活动以及逛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活动。此外,许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时难以做到全情投入:38.4%的父母会刷手机,47.6%忙于家务,49%不参与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而是旁观或忙自己事。显然,父母们都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但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自己该如何把重要的事做好。第一节:最佳学习状态
凯西·赫什-帕塞克博士,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领域的泰斗,指出: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游戏(玩耍)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式。当快乐的游戏同时具备积极参与、有意义的体验、活跃的社交互动和促进认知迭代这四种要素时,孩子的学习效果最佳。所谓积极参与,是指孩子们主动投身于学习的意愿,具体体现为“心动”与“专注”。这种意愿驱使孩子展开积极的探索、思考、讨论和实践,从而助力其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广泛应用。显然,当父母积极与孩子探讨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或技能,鼓励他们探索和反思成功的关键要素时,不仅有助于强化孩子的记忆,还能有效培养孩子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孩子学习骑行时,亲子共同探究如何协调身体以保持平衡,孩子对关键技能的记忆和理解都会比他们独自练习时更深刻。
当父母将较为抽象的平衡感(这一骑行技能)转化为具体的语言指令,如眼睛看向前方、双脚交替踩踏板、轻轻握住把手、感受身体的平衡等,能为孩子提供更清晰的行动指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以及对该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一旦父母的语言内化为孩子的思维,那么孩子便更有机会积极投入到类似的活动当中,并且能够在诸如走平衡木、进行轮滑等活动中取得更佳的表现。有意义的体验,具体而言,是指孩子正在学习的新知识或技能与他们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存在关联。当新知识与孩子既有的知识或过往经历相契合时,学习就会加速。并且,这种契合度越高,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就越透彻,学习效率也就越高。例如,孩子已经学会数数和计数,那么,在超市购物时查看商品单价或计算商品总价便是有意义的体验。如果孩子已经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那么,在家中种植小植物,观察土壤和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便可加深孩子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倘若孩子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那么,通过参与艺术课程,学习如何借助创作表达情感,这无疑是一种富有意义的体验,可进一步增进孩子对艺术的理解与欣赏。一旦孩子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孩子则可通过学习编程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父母也可通过烹饪活动教孩子分数的概念。比如,让孩子帮忙量取1/2杯或1/4杯的食材,这样他们就能通过有意义的体验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样的,森林徒步时收集不同的植物标本,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观察力,还能让他们学习如何整理和分类。另外,经常与孩子一起阅读的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依据自己的经历以及熟悉的故事来编写全新的故事,这既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结构,又能强化孩子的记忆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活跃的社交互动,其含义在于通过社交互动,诸如向他人学习以及他人向我们学习等方式,方能促使学习的蓬勃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支持性的社交互动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堪称孩子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换而言之,当孩子获得与父母、同学或老师积极合作的机会时,他们往往更有意愿进行更多的尝试,进而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例如,Christopher等人的研究表明,学前班幼儿的学习受益于与老师间的积极互动,如老师更多的鼓励和倾听,以及更积极的语气。Hargrave的研究则表明,相较于常规亲子阅读,对话式阅读(即包含提问、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多种互动类型的阅读模式)能够显著增加孩子所掌握的词汇量。再者,Montroy等人的研究指出,更好的社交技能使孩子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让其可以发起并维持与老师和同伴间高质量的互动。反过来,积极的互动又会促进学习并改善孩子的学业成绩。反之,那些社交技能缺失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诸多问题行为,如挑衅、暴躁、冲动和反抗等。这些行为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社交的中断,进而致使学习过程因突发状况而被迫终止。促进认知迭代,具体来讲,是指学习乃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新知识需被多次触及,如此一来,孩子便能借助不断地探究与实践去领悟知识的内涵。显然,当孩子将知识运用于新问题之中,并拟定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时,高阶思维与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便会应运而生。而试错、反思以及总结等环节,则会进一步深化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有可能推动知识的持续迭代。例如,为成为情绪稳定的人,孩子需要掌握丰富的情绪调节策略。一开始时,婴幼儿在父母的安抚下才能走出坏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慢慢学会转移注意力来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再大一些时,孩子便有能力去学习更多诸如寻求帮助、重新评估以及解决问题等情绪调节策略了。随着实践的增加和理解的深化,孩子会变得更加灵活,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策略(或策略组合)来调节情绪。就好比在成绩下降之际,孩子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并积极制定计划以解决问题。相反,没能接触这些策略并加以练习的孩子很难实现“认知迭代”。面对负面情绪,他们通常会启动那些低效的策略,如逃避、发泄和自我贬低。显然,情感不成熟的孩子,更有可能因为学习压力的影响而沉迷在手机游戏当中。最后需指出的是,当学习充满乐趣之际,孩子所承受的压力便会随之减小,内驱力则会相应增强。此外,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与我们一生当中更为出色的认知表现息息相关。社会心理学、情感科学以及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顶尖学者Fredrickson提出,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激发探索与创造的热情,进而拓宽孩子思维与行动的策略储备。第二节:引导式游戏
毋庸置疑,积极参与、有意义的体验、活跃的社交互动、促进认知迭代以及令人愉悦的活动,共同构筑了最佳学习状态的基础。尽管如此,诸多父母或许会认为,要为孩子提供同时兼顾这五个要素的活动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实则不然。对孩子来说,玩耍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能为孩子提供探索、练习基本技能以及体验快乐的珍贵机会。例如,孩子既可通过假装游戏来练习调节情绪的方法,也可通过竞技游戏来培养抗挫的能力,又可通过建构游戏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通过冒险游戏来培养安全意识和自信心。显然,当父母在亲子游戏中融入各种不同的元素时,游戏便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特定技能。事实上,由孩子主动发起并主导的游戏被称为自由游戏,其情形恰似用积木叠高高一般,尽管孩子们能够不受约束地玩耍,但此类游戏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倘若父母积极参与亲子游戏,并且为孩子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同时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支持与帮助,那么,自由游戏便会转化为引导式游戏。与传统学习方式(如老师授课)有所不同,引导式游戏通常是依据孩子的兴趣来设计的。在这类游戏中,孩子们依旧能够自由地探索,而无需按照成人的期望去完成学习目标。换而言之,传统教学对于部分孩子而言可能略显枯燥,而自由游戏往往呈现出漫无目的的状态,但引导式游戏既能维持学习的趣味,又能兼顾特定的学习目标。倘若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父母便可鼓励孩子借助艺术形式来描绘美好回忆。基于孩子创作的作品,父母进而可以激励他们用语言来描述自身的经历、想法、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内容。如此一来,既能够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又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倘若孩子对自然科学萌生兴趣,父母便可以引领孩子开展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诸如制作火山爆发模型或种植豆芽之类。在实验过程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记录观察结果,提出疑问,并验证假设,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若是孩子钟情于戏剧或讲故事,父母则可以组织一场家庭剧场活动,让孩子自行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在准备过程中,父母应当引导孩子编写剧本、设计服装以及场景,甚至与孩子一起讨论角色的的性格特点和故事背景,如此这般,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交能力。要是孩子偏爱户外活动,父母便可以组织一次自然探险之旅活动。在此次旅行中,孩子们能够在大自然中寻觅各种生物、植物,并研习它们的特性。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态环境,进而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待回到家后,父母还应当引导孩子整理探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此来锻炼孩子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写作技巧。第三节:总结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亲子陪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真正理解“陪着”与“陪伴”的区别却至关重要。真正的陪伴不仅意味着物理空间内的共处,更要求父母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并为他们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研究揭示了最佳学习状态的关键要素:积极参与、有意义的体验、活跃的社交互动、促进认知迭代以及有趣的学习环境。这些要素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引导式游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允许父母在孩子的自由玩耍中巧妙地融入教育目标,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知识和技能。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各种活动,如艺术创作、科学实验、戏剧表演或户外探险,以促进他们在实践中的学习和成长。这种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不仅有助于加强亲子关系,而且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应重视并实践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以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学习。愿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成长,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最后,祝安好!
点个“在看”,和父母们共勉。
也欢迎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有理可循的教养”,祝您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