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鹰”交付延期!台湾耗资22亿美元的“战机自造”沦为了口号?

【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台湾近年来大力推动“战机自造”计划,意图实现“台机台造”的目标。自蔡英文当政时期就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将“勇鹰”高级教练机视为标杆项目。

图片

▲“勇鹰”高级教练机

然而,现实情况却屡次打脸,根据合同,今年汉翔公司本应交付18架“勇鹰”,但截至目前仅交付了10架。汉翔公司解释称,受“美方供应链影响”导致延期,而台湾防务部门面对这种推诿之词竟选择默许,让外界对“勇鹰”教练机的实用性产生疑虑,暴露了台湾军工产业基础薄弱、技术依赖外援的短板,也进一步证明了台军“战机自造”计划的失败风险。

“勇鹰”即T-5高级教练机是在IDF“经国号”战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由台湾空军、中山科学院及台湾航太工业发展公司AIDC联合研制,总投入22亿美元,目标为替代台湾航太工业发展公司的AT-3教练机与F-5战斗机。AT-3已不适应F-16V战斗机飞行员训练要求,F-5则因年久失修难以再升级,亟需退役。而F-5的退出会使台湾空军战斗机数量骤减,迫使“勇鹰”担起训练与作战两用的角色。

图片

▲“勇鹰”的生产组装

“勇鹰”被认为是台湾航空工业“重整旗鼓”的契机,预计十年内或有130架需求,“勇鹰”在设计中也增加复合材料使用比例、改进机体结构,并于2020年首飞成功。然而“勇鹰”在动力上却稍显不足,其搭载的F124发动机推力较低,整机推重比远不及教练-10“猎鹰”、意大利M346等主流的第三代高教机。动力限制了“勇鹰”的载荷与作战能力,将使其在预想的战斗任务中变得“力不从心”。

实际上,台军内部的“自造计划”并不顺利。蔡英文上台后提出的“台机台造”政策,旨在通过自研军机、自主造舰等举措提高台军的独立防务能力。然而,从“勇鹰”教练机到“云豹”装甲车,甚至“海鲲”潜艇,每一项“台X台造”的样板工程几乎都成了“打脸工程”。更令台军尴尬的是,这些计划不仅在技术上依赖外援,在执行过程中也充斥着预算超支、管理混乱的问题。

图片

▲蔡英文为“勇鹰”挂牌

例如,“海鲲”号潜艇交付日期已从2024年推迟至2029年,原因竟是70多个项目未通过测试;而“云豹”装甲车则因使用劣质零件导致炮管损坏,成为台湾民众嘲笑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勇鹰”教练机自然难逃困境。今年9月,“勇鹰”教练机的某工程师还在社交媒体上泄露了机密资料,引发了泄密疑虑。随后,“勇鹰”1110机又被曝出存在明显的机舱噪音及抖动现象,严重影响飞行员的操控体验。

此外,战机的先进航电系统、发动机、雷达等核心零部件都依赖进口,一旦国际形势变动,台湾将面临供应中断的风险。这也正是“勇鹰”教练机延期交付的重要原因。台湾媒体称,蔡英文将其视为所谓“抗中保台”的象征,而实际交付进度和质量不尽如人意,更揭示了台军自造计划的严重不足。

图片

▲“勇鹰”高级教练机

从“勇鹰”教练机项目来看,台湾的自造战机计划未来前景堪忧。台防务部门已经明确暂停下一代战机的研发计划,反映出台军内部对自造战机可行性的不信任。从“勇鹰”教练机到下一代战机计划,其失败的原因显而易见——台湾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对美方依赖严重,技术水平不足,政策又多偏政治考虑。这一切使得喊了8年的“台机台造”政策,最终沦为一场政治秀,很可能在“勇鹰”全数交付后,画下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