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年轮》/刘星元/北岳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
近年来,刘星元以故乡、县城为书写对象,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80后”作家。
刘星元用了数年时间创作出《小城的年轮》这本散文集。县城生活就是他的当下状态,所以他更想通过这本书来叙说当下的县城。“我希望自己是在挖掘什么,而非呈现什么——作为生活于此的普通人,我告诫自己,目光平视,内心悲悯,不避疼痛,像蛇一般自噬,写出当下县城的部分影像、问题、矛盾,写出一些看似可有可无,但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东西。”刘星元如是说。
《小城的年轮》分三辑:一座小城的面孔、褶皱里的烟火味儿、滞留在县城的人,全面展现县城的各个方面。作者笔下的《物象书》《意象书》《人物书》等,不仅记录了小城的物质景观,更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如《物象书》中提到的塑料袋、城中村遗弃的汽车、挖掘机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在刘星元笔下却成为了反映人性、社会变迁和环境问题的载体。
在《意象书》与《人物书》中,作者描述的大多是小城居民的故事。有商贩、老教师,卖柳编的人等等。刘星元敢于直面现实,书中不仅呈现了县城的丰富、驳杂、喧嚣,也直陈了生存的琐屑、艰辛、无奈、挣扎乃至苦难。从县城的各个视角切入,宏观的、微观的、侧面的、局部的、具象的、与时间同步的、被记忆唤醒的……他并非要呈现一座县城完整的风貌,而是叙说它的生存面貌,始终保持着“直面”与“反思”的勇气与真诚。而在《片羽》《废墟之上》《江湖事》《阑尾街》等篇章中,我们看到了被时代发展和经济大潮裹挟的县城经历的时代变迁。正如《褶皱》文中写道:“以己为镜,映照他们,其实就是映照自己。作为生活于这座小城的平庸之辈、普通人物,我的经历和见闻,或许就是他们之中许多人的经历和见闻。”
刘星元以敏感的洞觉、深切的情感、极具穿透力的思想与语言,记录、描摹、雕刻了一座令其着迷的县城“年轮”。那是他的生活、生存之地和回望、探索的精神空间,在他的认识和判定中,县城始终是一座臃肿的“大村落”。在各种人物的生存图像与盘根错节中,蕴藏着无尽的生动故事和生命交集。于是,他深入其中,打量、审视、回味、体悟这些烟火人生中的细微事物,关注岁月流转和时代潮流中的停滞者和逆行者。那些被时光忽略的小人物、小事物、小片段、小情节,并从中发现它们的存在价值。
看得见小城的褶皱,听得见褶皱里面的人声,刘星元从这些褶皱里去打开每个小城人的故事。那些早已经消失了的事物,曾经与他不曾有牵绊的,慢慢都在他与小城生活中变得有丝丝缕缕的交集。手工煎饼、手捏泥人、蓝印花布……他开始在小城的烟火中找寻自己的热爱,用自己的方式从细微之物上触摸县城。刘星元说:“那几年,我不断观察、不断回忆、不断体验,并于观察、回忆和体验中开始了自己的书写。”
刘星元的散文作为非虚构式写作,跌宕起伏、动人心弦,故事性、节奏感甚至不亚于小说。《小城的年轮》精巧而锋利的行文,带着神秘又宏阔的想象,能迅速将读者带入他的叙述语境中。诗性语言、叙事性语言相得益彰,有着对生命的深度共情与锐利思考,带来直抵人心的穿透力,让人看得透彻,看得欣慰。
《小城的年轮》通过聚焦小城里的烟火气息、市井中的社会百态以及作者的生活际遇,用独特而深刻的视角,书写小城里蓬勃的生命,记录了大时代里的小生活,值得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