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突闻三国时期重要人物张昭的墓地在南京被发现,这位著名谋士得以更加鲜活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大家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东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笔者也是三国迷,很多朋友们对于张昭的认识,可能和笔者一样,是在小说和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获取。但是在真正的史书中,远远比演义更加的丰富多彩。
(张昭画像)
孙吴重臣是书家
提到三国时期吴国的书家,更多时候想起的是皇象,因为有《天玺纪功碑》之故。其实在史书中的只言片语中,往往可能藏着鲜为人知的书家,那就是张昭。《三国志》把张昭列入张顧诸葛步传第七之首,紧跟于吴宗室之后,足见其身份地位之重。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
开篇第一句就说他善隶书,熟悉书法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隶书是两汉以来通用的一种官方书体,然后跟随当时的大儒白侯子安习读《左氏春秋》,进而博览群书。白侯是比较罕见的复姓,白侯子安应该是当时的名儒,虽然史书没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张昭能从其学习想必他的学术在当时是颇有影响力的。说起三国名儒,大家对郑玄、卢植或许更加熟悉。提到《左氏春秋》不禁让人想起关云长夜读春秋的故事,可见这部书在当时之风靡程度。
(张昭家族墓出土的青瓷蛙形水注)
这次张昭墓出土的有文房用具水注,水注顾名思义是把储存在内的清水注入砚池,用来研墨作书。据史书记载,当时吴国重要的官方文件都是由张昭起草,可见其文采。再是善于隶书,谥号文侯。依三国时期墓葬制度来说墓室中陪葬有文具也不足为奇了。
(张昭家族墓航拍图)
墓中出土黄金印
编号M170的墓室即张昭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墓坑、砖室、排水沟等部分组成。墓室内长3米、宽1.8米,出土有金印、铜弩机、铜钱等遗物。考古人员根据墓内出土的两方龟纽金印“辅吴将军章”“娄侯之印”,结合相关史料以及墓葬形制结构所体现的年代特征,确定了墓主为东吴重臣张昭。
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曾辅佐孙策、孙权稳定江东。孙权称帝后,拜辅吴将军,封娄侯。谥文侯。这次出土的两方龟纽金印均为2.4厘米见方。字口起笔为方笔,笔画过程为圆笔,结字总体为比较严谨细致的官印,工艺很完美的衔接了东汉以来的风格。
如下三图,常见的曹魏时期黄金将军印风格尚未有如此秀美,多粗旷风格,发展到了两晋就更粗旷了。
(对比图:甘肃省博物馆藏 三国魏“魏归义氐侯印”金印)
(对比图:韩天衡美术馆藏 三国魏"关中侯印”金印)
(对比图:南京市博物馆藏 东晋墓出土 “关内侯印”)
其实玺印到了汉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使用范围扩大,而且在体制、文字的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代的印章文字发展了秦朝的篆书特点,更趋严整,庄重堂皇,显示了汉代国家强盛繁荣的时代感。这种发展变化也是因为文字的改革,从篆刻艺术的角度来看,汉印改变了人们对印章文字艺术的美学观点。因为我们现在的印泥还是民国时期才真正臻于完美,古代多用蜂蜜和兽脂调和朱砂使用,在三国时期印章则多使用于封泥。而这两枚金印应该是作为“礼器”随葬佩于墓主人腰间的。
(本次出土的两方龟纽金印)
领袖群伦更辅吴
东汉末年,自桓灵以来纷争不断。先是黄巾起义,再到董卓弄权中原涂炭。曹操曾有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可见一斑。
张昭少即有才名,陈琳、王朗都称善之;先察孝廉,不就;“三让徐州”的陶谦举其茂才又不应,导致陶谦大怒,直接把张昭抓起来关押了,好友赵昱好不容易才把他救出来。三国局势进一步紧张,张昭为避战乱,南渡扬州,恰逢孙策创业,君臣一时际遇。后被任命为长史、抚军中郎将,负责军中之事。“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孙策对张昭很倚重。有一则故事,是说张昭每得到北方士族的来信,孙策都把东吴的政绩归功于张昭,不能宣扬也不敢藏匿,导致张昭坐立不安。孙策以管仲相齐为喻,张昭这才放心,可见北方士族这种赞美的手段也是很高明啊。当然孙策与张昭最著名的就是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留下“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著名桥段。“吴历曰: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有读者认为前面还让好好辅佐弟弟,后面怎么让君自取之呢?这和白帝城如出一辙啊。其实这里的“君自取之”是让张昭在关键的时候可以自己拿主意,并不是把孙权废掉自己当吴王,后来确实辅佐孙权稳定住局势。因为张昭是旧臣,孙权也格外的厚待尊重他,令其仍为长史。东吴百官入宫朝孙权,出宫则拜张昭,威望一时无二。
到后来孙权眼看着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建立了曹魏,紧接着西蜀的刘备也建立蜀汉政权,自己还是吴侯,急切之下以石头山发现凤凰为由,建立了吴国,定都秣陵改称建业(今南京),改元为黄龙元年,即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大宴百官,因赤壁克敌等等,将功劳悉数归于周瑜。而主张降曹的张昭正要举杯发言,孙权就抢着说:“要是听了张公的话,现在可能我就要要饭了。”顿时哄堂大笑。张昭一时语塞,心里十分难受,不久便称老退位,被改拜为辅吴将军,封娄侯,食邑万户。这个事情也为后来的文学艺术作品塑造了善出“馊主意”软弱无能张昭的原因。
另外一则著名的故事是孙权还烧过张昭家的门。原因是公孙渊在辽东反魏,向孙吴称臣。孙权欲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公孙渊为燕王。张昭苦苦劝谏,孙权甚至到了要被拔刀相向的地步,执意派遣使臣和赏赐。张昭遂心灰意冷退居不朝,孙权盛怒之下,命人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意思是永远不必出门了。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这个对策真是神了,公孙渊果然反覆无常,出卖了东吴,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张弥和许晏,吞下吴国“赏赐”的财宝。这时孙权才后悔不已,多次想抚慰张昭,可张昭还是闭门不出。孙权登门,张昭推辞说病重,于是孙权火烧其门,张昭更加大门紧闭。孙权见恐吓不成,只能服软,让人灭了火,站在张昭家门口等待,张昭这才重新出门去“上班”。
张昭晚年几乎都不参与政事,在家著书立说为乐。直到嘉禾五年(236)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号“文”。《三国志》中有记载,张昭曾留下遗言。“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意为用没有纹饰的布、没有漆画装饰的棺来入葬。
据笔者了解,张昭家族墓是南京地区继丁奉家族墓后发现的又一东吴重臣墓地,是东吴时期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目前,张昭家族墓的野外发掘工作已结束,考古人员正在有序推进文物修复和资料整理工作。鉴于张昭家族墓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南京市相关部门计划对其进行原址保护,纳入油库公园设计方案中。
图片由作者提供,部分来源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公开资料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酣梦拾遗录」
《酣梦拾遗录》栏目乃酣梦先生精心编纂近现代乃至古代诸多文人巨擘之趣事,将历史长河中诸位丹青妙手之事概述铺陈,使读者得以窥见前贤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