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乌黑的落肩直发,一身硬朗的褐色西装,第一次见到省、市、区、乡四级人大代表,黔陶布依族苗族乡关口村村委委员王雪梅,她刚在村民家走访完,片刻不停,又匆匆赶回村委会。很难想象,这位干练稳重的村干部是名“95后”。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王雪梅从村委会资料员成长到如今独当一面、备受村民信赖的村委委员,这位黔陶布依族苗族乡“最年轻的村官”埋首村组一线,挥汗田间地头,在家乡的沃土上抒写干事创业的青春之歌。
难忘家乡根 回报桑梓情
2021年,正值花信年华的王雪梅刚从西藏大学毕业,就收到一份来自老家的邀约——时任关口村村委会主任的王德玉希望她能回到家乡,到村委会任资料员。
王德玉表示,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关口村村委会数字化办公的需求逐渐加大,但村干部学历水平普遍偏低,难以胜任这项工作,新来的一些年轻人也干不长,岗位补了又缺。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村委会资料员这个职位,无论薪酬还是发展前景都算不上优选,但王雪梅却爽快应下了。“虽然当时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但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必须顶上。”她说。
原来,在远赴西藏求学期间,王雪梅的父母接连病倒,作为家中的独女,尚在念书的她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是花溪区、黔陶乡还有关口村的干部们站了出来,给予她极大的帮助和关怀,“自从我爸妈病倒,花溪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三天两头就往我家跑,询问我父母的病情、了解生活有无困难,有问题就帮着协调解决,乡里村里的干部也都对我父母关心有加。”这份关怀,王雪梅深深记在心里,如今村里需要她,她没有二话。
在资料员岗位,王雪梅工作起来有热情、有干劲、负责任、不怕累,这些都被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后逢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王雪梅被村民高票推选为乡人大代表,之后又被选举为区、市、省人大代表。这期间,她还当选村委委员,成为当年黔陶乡“最年轻的村官”。
满怀为民情 冲锋在一线
如果说担任资料员是应时之举,那真正让王雪梅下定决心扎根基层反哺家乡的,就是她干在基层、冲在一线的点滴经历。
2022年,当地出现新冠疫情,王雪梅与村“两委”成员第一时间设立核酸采样点,组织动员村里1500多名村民有序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她加班加点走访摸排返乡人员,不厌其烦地询问、记录外出时间、活动轨迹等重要信息。每次做完核酸检测,其他人都回去休息了,她却主动留下认真清点人员信息台账。在王雪梅的带动下,村里20余名年轻人纷纷主动担任志愿者,支援村里的抗疫工作,解决了村“两委”人手紧张的问题。
为了确保抗疫期间村民生活有保障,王雪梅挨家挨户收集物资需求,对照清单逐一采购、清点、派送,亲手将物资交到村民手中。中秋节当天,她顾不上和家人团圆,与其他同事、志愿者一起走访慰问低保户、退伍军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人人都是防线,个个都是主角。王雪梅对自己村委委员、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14个字背后,是我要奋力担起的使命。”她说。
积极建言献策 脚踏实地履职
走进关口村,葱香四溢。作为贵阳市重要的调料类蔬菜产地,黔陶乡近年来逐渐发展起香葱、大蒜、生姜和香菜产业。
随着城市能级不断扩大,市民对“菜篮子”供应量、价格、品种、适鲜度、品质等要求越来越高。在推进关口村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王雪梅发现,村里现有的蔬菜基地难以满足需求。“我经过调研了解到,目前,设施蔬菜基地约占全市蔬菜基地的5%,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相对较弱,在遭遇极端天气或特大灾情时,蔬菜供应存在不稳定隐患。”王雪梅说。
梳理存在问题、分析调研结果,王雪梅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提出建议,希望省级财政部门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对符合资金使用政策的设施蔬菜项目进行奖补或贴息,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同时,在严格落实耕地、林地用途管制基础上,对设施蔬菜用地予以倾斜支持,增加设施蔬菜用地指标。
民之所往,履职所向。平日里,王雪梅留心群众关切,发现问题就深入调查,找准症结便付诸行动,目前,她将目光落在社区养老供需等问题上。经过多次走访调查,王雪梅在市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议。建议提出后,王雪梅还与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记者一起,深入市内多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走访调查,与服务站点工作人员、负责人、社区老人深入交流,实地察看建议办理情况,提出工作建议,推动建议办理走深走实。
综合部门回复和融媒督办现场走访情况,王雪梅更加全面地看到了政府部门办理代表建议的决心和努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她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履职热情。“我会脚踏实地深耕基层,努力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在岗位上发挥好自身价值。”她说。
记者 肖达钰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