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盘活“老家底” 注入新动能
——我省精准施策化解农村闲置低效资产难点痛点
从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新蒙村出发,到贵定县沿山镇“海珠·贵州”农业科技产业园的距离,有100多公里。刺梨成熟时,新蒙村采摘的新鲜果子,便会络绎不绝地通过这条路线,送往位于产业园内的贵州佳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加工成各种刺梨商品销往全国各地。
近三年来,每逢收购季节,满载刺梨鲜果的货车总是将佳凯公司门前堵得水泄不通,加工厂房内全线生产,热闹非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佳凯公司入驻前,这个如今马力全开的厂房一度闲置。
把“包袱”变成“财富”,是盘活各类农村闲置低效资产的最终目标。贵州通过完善设施、招强引优、优化用途、灵活重组、“瘦身”增效、强化服务等六条盘活路径“见招拆招”,“一案一策”精准化解闲置低效项目的难点、痛点,盘活“老家底”,唤醒“沉睡的资产”,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新动力。
赋能高效:六条路径精准施策
在海露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龙普看来,佳凯公司的收购订单,是点亮新蒙村刺梨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星星之火。
“以前我们村刺梨都是散卖,打听到哪里收购,就东一车西一车地拉去,路途遥远不说,也没什么保障。自从和佳凯签订了订单,三年来销路都不愁,今年我们420吨果子他们照单全收,价格也不错。”杨龙普说。
10月底,刺梨收购告一段落后,佳凯公司的生产却并未停止,工人们将灌满“双梨膏”的玻璃瓶封装贴标,将制作好的刺梨干等送到打包车间,工作人员快速装箱等待快递上门。
这栋厂房的再利用,要追溯到2022年,佳凯公司董事长闵海洋回忆:“当时觉得这个地理位置和厂房面积都很适合我们,就当即租下了4栋,其中一栋是闲置厂房。通过购入设备实现当年开工,做到了2200多万元营业额,目前逐年递增到3200多万元。”
通过达人直播、线下代理、网店销售等模式,低效厂房高效利用了起来,带动2700亩种植基地发展。今年佳凯公司已收购2800多吨刺梨鲜果。
当闲置低效资产不再“躺”在账上,资源便“活了”起来。2023年9月,《贵州省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工作方案》印发,为“盘活”提供了“战法”:前期通过“全覆盖、零遗漏、无死角”摸清“家底”,“六条盘活路径”剑指闲置低效资产,权责明晰实施分类盘活。
“战法”明确,“战斗”更加得心应手。全省各地坚持激发资产的新活力,助推农村项目资产持续充分发挥效益。贵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星松介绍:“截至目前,贵定27个低效闲置资产,已盘活24个,因灾损毁核销处置2个,司法途径处置1个,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接下来,我们要坚决从源头杜绝出现新增闲置资产,加强日常监督的调度,整合各领域资源加大对项目资产经营的帮扶,把好利益联结关,做到有效盘活。”
腾笼换鸟:因地制宜激发内生动力
10月23日,在毕节市赫章县结构乡清江村的贵州顺宏种植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兔笼中,雪白的小兔子憨态可掬、膘肥体壮,十分可爱。
在这个拥有7000多只兔子的养殖基地,3栋圈舍采用机械化饲料生产加工以及自动化笼具、智能环控系统、自动给水系统、自动清粪设备等,实现全智能化环境控制,每只小兔子的“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而如此现代化的养殖场地,却是由传统养殖基地转型而来。前期因市场原因,该场地的养牛和养猪经营主体相继退出,2019年处于闲置状态。为盘活该闲置资产,结构乡以“招强引优,优化用途”为盘活路径,主动对接当地养兔能人李荣平来场地考察,双方一拍即合,一座智能化的兔子养殖场便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出场”。
“通过充分改造后,我们在2022年正式投产,目前年产值有200万元,带动周边6户农户和我们一起发展养殖,未来应该还能有更大的发展。”对产业的前景,养殖场负责人李荣平信心十足。
“盘活闲置资产,新增一个产业,不但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也增加了我们老百姓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为我们乡做优特色产业和传统产业提供了新思路。”结构乡经济发展办主任李剑锋说。
和结构乡一样,全省各地都积极“动”了起来,众多农村闲置资产资源“活”了过来。
各地去年10月完成摸排、建立台账,11月“一案一策”制定闲置资产盘活方案,12月完成资产确权移交。截至10月底,全省共排查农村资产项目40.6万个,资产原值9260.4亿元,其中确认5720个闲置低效项目,资产原值206.2亿元,同时全省28.8万个农村项目资产完成确权。在如此“快刀斩乱麻”的攻势下,农民的内生动力不断被激发,农村的发展动力不断在增强。
改造转型:冷资源变热资产
走进贵阳市修文县久长街道清水村的围裙加工厂,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30万条围裙的订单催促着加工线飞速运转,一条条围裙的缝边、走线、卷边,一气呵成……
难以想象,如今火热的生产场地,在几个月前,还是闲置的教学楼。
“围裙加工厂的前身是闲置多年的教学楼。为盘活这个闲置资产,前期我们村支两委和产业带头人通过大量的市场考察,商议由村集体出资采购20台缝纫机,把教室改成车间,通过承接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的围裙、袖套等订单,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清水村村党支部书记闵德红说道。
在清水村的另一头,一栋闲置已久的老厂房,也通过改造盘活了起来,变成了一家泡沫箱厂,每月利润17万元左右。
这是清水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两步棋,也是当地盘活农村闲置低效项目的关键一招,闵德红笑容满面地表示:“一个村办起两个厂,虽然才起步,但也是订单不停、效益不错。”
盘活乡村“沉睡”资产,让闲置资源再“生金”。在清水村所在的久长街道,当地通过投入有效资金,取长补短,全力盘活低效闲置的资源资产,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破解发展难题。
纵观全省,在省领导的高位推动下,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17家单位成立省级工作专班,从省到市县,再到乡镇,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制定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工作方案,让这些被盘活的资产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价值。接下来,我省将按照“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资产保值增效、长期发挥作用”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整合、股份合作等,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