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与科创实践精准互嵌 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探索思政育人与科创实践精准互嵌的新范式,着力实现科创实践赋能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助力科创实践的“双循环、双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一、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共青团在参与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中勇担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并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校党委进一步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推动共青团全面参与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坚持健全体系“布全局”,统筹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10个教工党支部,成立学生培养工作党委,统筹健全整体性协同性工作机制,为共青团创新思政教育与科创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建功大局“育英才”,深度挖掘科创实践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擦亮学生发挥信息科技优势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活动的“金名片”,带动更多青年投身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首都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坚持躬耕实践“重培育”,扩大科创主题社会实践覆盖面,引导青年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育帮扶新模式、研发智慧医疗新平台、设计大数据采集新方案等,以实际行动彰显“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

    二、强化资源配置,促进共青团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征程上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党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和科创实践工作实效。聚焦专业赋能“强队伍”,为青年学生遴选配备思政导师与专业导师,支持聘任科研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为兼职团干部,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专业力量。聚焦基地创建“强合作”,联合更多地方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扩大“传邮万里”科创实践育人品牌影响力,推动院校两级团组织与中国电信博物馆等单位共建“实践基地”,着力打造协同育人新模式。聚焦资源对接“强平台”,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信息科技特色“青年实干家计划”,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岗位,引导学生在产业一线实践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三、深化数智转型,指导共青团在智能技术赋能育人模式改革中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推动传统知识能力培养向未来创造能力培养的转变,推动“千人一面”的传统培养范式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培养范式转变。强化AI平台“添助力”,将“人机互动”与“人际互助”深度嵌合,融入思政元素,打造了以“码上”智能教学平台、“邮谱”大模型与知识图谱双驱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和“邮大师”智能学伴为代表的数字教育“应用库”。强化第二课堂“增动力”,将科创实践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学生成长评价模型,打造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以信息科技赋能学生思政工作。强化成果转化“聚合力”,依托学校本硕博全程双创实践体系,完善科创实践成果转化机制。提升科研反哺教学能力,把高水平科创优势转化为高质量育人能力,推动思政育人与科创实践深度融合。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将扎实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强指导、严管理,赋资源、压担子,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引领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 马启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