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孙 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那么,如何认识和理解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笔者以为,既需要理解城乡融合发展是面对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由城乡协调、城乡统筹再到城乡一体化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也需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和实现机制之间的联系加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也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彰显中国特色。
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对“三农”问题的纾解,需要面对的是人口的巨大规模和城乡的复杂结构。截至2023年末,我国人口达140967万人,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总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占比66.2%;农村人口47700万人,占比33.8%。另外,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在本乡镇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增长2.7%;本地农民工12095万人(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及以上),下降2.2%。体量巨大的农民工群体就集中体现了城乡人口的复杂性,本地农民工对于在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外出农民工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两者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均不容忽视,当前现代化进程中面对人口总量的艰巨性以及考虑城乡人口结构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既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他国模式可以参考。人口巨大规模和复杂结构前提下,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
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城乡差距一直以来是现代化所要面对的问题,“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不是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城乡融合发展就是以缩小城乡差别和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立足于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一系列发展战略,实现路径是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最新的官方数据表明,城乡居民在收入和消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仍较大,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39,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值为1.82;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其中城镇为28.8%,农村为32.4%,这都体现了居民消费在结构和层次上的差距。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是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着力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逐步减小城乡差距。
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城乡融合发展也需要体现以下的内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仅是城市与乡村各自区域内相协调,也是指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一方面,城市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的聚集地,是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策源地。另一方面,尽管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但农村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留存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有体现地域多样性的乡风民俗等。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又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是城乡各自内部意义上的,更是城乡之间的统合协调,让乡村进一步享受到城市发展中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让根植于农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更好地结合和濡化,进而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根据城乡发展现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明确城乡主体功能的合理发展定位,构建科学的主体功能布局,促进城镇和乡村合理分工、各自发挥优势、有效限制劣势,促进功能互补,实现融合发展。城市和乡村虽然在空间区划上是分开的,但在生态意义上是紧密连接和相互影响的。城乡融合发展本身就体现了城市和乡村在生态发展方面是一盘棋、需要统筹考虑的,城乡融合能够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能够有助于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和生态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等,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高生态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综合效益。
其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体现了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矛盾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其中,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内大循环一个重要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在于畅通城乡产品、要素、信息等双向流通渠道,不断拓展国内大循环的新空间。只有一个空间更宽、根基更牢、质量更优、主体地位更突显的国内大市场,才能更好地促进商品劳务进出口贸易、资金跨境流动、企业跨国发展、人才国际交流的良性循环。
总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不是单向的新型城镇化,也不是单纯的乡村振兴,而是重塑城乡关系的需要,是适应新型城乡生产力动态变化要求的必然趋势,相比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性、目标性、繁复性和宏大叙事性,城乡融合发展更加侧重于局域性、过程性、相对聚焦性和微观实践性。城乡融合发展包含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层面的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因此,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作者系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