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棉花,如何成为纱线?
一捆纱线,如何排布出各式花纹?
一匹土布,又是如何能焕发新的生机?
她是非遗土布技艺传承人沈佳慧
也是只有一件“商品”的进博“参展商”
2024年11月5日,第七届进博会如期而至。而身处进博会永久举办地的青浦人沈佳慧,却是第一次在这个时间走进国家会展中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心情还挺激动的,第一站最想去看看我的土布‘进宝’。”初进展馆的沈佳慧快步寻找着她唯一的“展品”。
“土布都是纯手工的,每一款都不一样,这个‘进宝’用的是芦席花纹,是我们青浦练塘土布结合进博元素设计的公仔挂饰。”在进博文创馆内,一席土布服装的沈佳慧,热情地向往来“客商”介绍着她的“展品”。
从青浦小乡村到进博大舞台,沈佳慧与进博的故事还要从十年前讲起。
2015年,由村民转变为村干部的沈佳慧回到了家乡练塘镇东泖村。“我们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也比较薄弱,在镇里没有名气,在区里、市里就更不要说了。但是我们村庄真的很美,农耕文化和非遗技艺也很特色。还是需要我们去做一些事情,让村民们的精神上有一点支撑,也争取在经济方面给带来他们一些帮助。”
由本村人变为“管家人”,让沈佳慧看到了不一样的乡村,也开始思考着如何为村里做点事情。一天,在走访村民的路上,沈佳慧看见一台保存完好的传统织布机被丢在路边,便上前询问缘由。“因为织布机确实很占地方,会织布的阿姨年纪又比较大,村民就想敲掉当柴火烧了。我觉得真的太可惜了,我们东泖村的土布染织技艺可是上海市级非遗项目。”
如何为传统织布机找一个“家”,让非遗土布染织技艺为村庄发展“代言发声”?作为练塘土布最年轻的传承人,沈佳慧开始为土布寻找新的出路。从组织非遗传承人定期活动,培养更多有基础的村民加入传承队伍;到与专业高校、知名企业联合制作,让土布紧跟时代潮流,在她的努力下,练塘镇东泖村的土布渐渐有了些小名气。
2021年8月,随着非遗技艺传习所落成,古老的土布染织技艺有了专属的展示空间。在这里,纺纱机、织布机有了新家,传统土布也有了不少新产品。“手机包、手拎包、公仔玩偶,还有旗袍服饰等等,这些都是我设计的土布产品,制作就是请村里的阿姨们一起来。”沈佳慧说。
如今,搭上乡村振兴和国潮文化的快车道,练塘土布也走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拓展了传播范围和销售渠道的同时,沈佳慧也为这些非遗传承人找到了新工作。“我以前就是种田的,平时织布也就是自己用。现在在这边上班蛮好的,这些小手工也很受欢迎,买的人很多。有人来参观就介绍下吾尼土布,没人的时候我就织织布,织好了佳慧会来收的。”说起现在的工作,东泖村的非遗传承人诸阿婆满脸笑容。
为土布打开了市场,让村民有了获得感,也为村子提升了名气,沈佳慧的愿望迈出了一小步,也因此有了更大的期待。“土布发展好,村民有了收入,也在精神上有了获得感,阿婆们都觉得我的东西很被市场认可,很自豪,觉得我还是很有价值的。同时,我们东泖村也有了人气,旅游团、研学团,还有一些自媒体的博主也来我们村打卡了。那我们也在思考能不能再做点什么,让更远的人、更广的市场能看到我们。”
去哪里寻找更大的市场?家门口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最好的机遇。2023年,在中国邮政上海市青浦区分公司的邀约下,沈佳慧接到了来自“进博”的订单。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也是对内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因此,“进博”每年都会征集一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创周边产品,传递中式国潮新风尚,展示传统文化之美。
然而进博产品的设计量产之路,对于非遗手艺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练塘土布质感偏硬、花纹繁多且产量较低,无论是造型设计、缝制工艺,还是面料品控、批量生产,做成挂件公仔都比寻常面料要来得复杂。“我们从2023年10月份就开始设计这款产品,一次次被否定,反反复复修改,筹备了快一年时间。”
终于在2024年8月,换上江南土布新装的“进宝”得到了官方授权,正式批量生产。在第七届进博会召开期间,2万个进博文创联名款土布“进宝”作为伴手礼赠送给国内外贵宾,并在进博文创馆及青浦邮政各网点进行销售。
2024年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首日,沈佳慧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向往已久的“更大市场”。在这场国际贸易盛会上,尽管只有一件“展品”,但沈佳慧依然卖力地“推销”着她的非遗宝贝。“看见很多人喜欢我们的土布‘进宝’,对我们的非遗技艺也很感兴趣,我真的很开心。”沈佳慧激动地说。
第一次来到进博会,除了“检验”自己产品的销售市场,沈佳慧还是来“学艺”的。“在这次展会上,我也看到了很多国家的传统手工艺品,很精美,我也想学学他们的产品设计和销售方式,希望有一天我们练塘土布也能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新时代,共享机遇。非遗土布,也要更进一步!在非遗项目传承中,不仅需要传承人守住技艺,更要大胆探索守住市场,让非遗文化与技艺在焕新升级中拥有“持续造血”的能力。
从第七届进博会上的仅一件“展品”,到走出国门的美好愿景,我们看到了练塘土布依托青浦多重国家战略集聚地和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越走越远的“初体验”,也期待着在这片“高颜值”“最江南”的土地上,能有更多非遗技艺再引潮流、焕发新生!
记者:郭苗苗(首席)
摄影:邹宇忠(首席)
视频:郭苗苗(首席)、邹宇忠(首席)、张婧(特聘首席)
编辑:胡小凡
责任编辑:孙晨(首席)
终审:贾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