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曾让许多人谈“狼”色变,它不仅会影响身体多个器官,如心脏、肺和肾脏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病情控制稳定的狼疮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那么,系统性红斑狼疮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我们又该如何科学认识和有效应对呢?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
上线大医生:张胜利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主任医师
本期话题:科学认识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因与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环境因素和激素水平有关。遗传因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一级亲属患病的风险较高。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某些化学药物和感染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此外,雌激素在疾病的发展中也扮演了关键角色,因此育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临床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十分多样且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常见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皮肤与黏膜表现包括蝶形红斑、盘状红斑、黏膜溃疡和脱发。肌肉关节表现包括关节痛、肌痛和肌无力。此外,还可能累及肾脏、心血管、肺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多个系统,出现相应的症状。
诊断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包括上述提及的多种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以及抗核抗体谱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有助于发现心脏、肺部和脑部的病变。综合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治疗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通常依赖多重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光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疟疾药物、免疫抑制药物和皮质类固醇等。光疗主要用于缓解皮肤症状。此外,患者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紫外线照射、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等。
预防与护理
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键在于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避免接触化学物质和避免盲目用药等。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按时服药,并注意个人卫生和心理健康。
预后与生活质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诊疗水平的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已经明显改善。患者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期达到长期缓解的目标。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大 医 生 介 绍
张 胜 利
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 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病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21年《强直性脊柱炎长期管理专家共识》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风湿协作组委员;福建医学会风湿病学会慢病管理学组组长;福建省风湿病协会常委兼秘;《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中青年编委;主持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火石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16年中华医学奖一等奖完成人之一;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2区4篇,最高影响因子4.93分;Medline 7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