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成色几何?最新披露!

“2023年10月以来,人民币贷款新增19.0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1.9万亿元;沪深北交易所共有118家企业发行上市,融资808亿元;企业和政府债券新增融资12.4万亿元……”2024年11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受国务院委托作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披露了前述数据。

业内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这显示出融资总量合理充裕。整体来看,金融支持总量稳、结构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更稳、更实。

总量稳定
更趋优化

综合运用降准降息等传统总量工具和买卖国债、买断式逆回购等新设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促进房地产市场回稳……过去一年以来,人民银行注重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支持经济和物价水平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其中,“五篇大文章”指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事关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未来,得到了更多金融资源的支持。

在本次报告中披露的数据和列举的诸多政策正是有力证明。科技金融方面,2023年10月以来,新上市企业中行业企业占比92%,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5650亿元,科创票据发行5258亿元;绿色金融方面,出台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2023年10月以来累计发行绿色债券6254亿元;普惠金融方面,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举措,对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放宽到单户授信2000万元,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养老金融方面,有序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商业养老金等业务试点发展,延长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实施期限;数字金融方面,加快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也相应增减调整。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信贷需求整体收缩,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虽然短期内难以补足信贷增长的缺口,但也在加快补上。”有机构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一些机构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发力五篇大文章的受益者。前不久,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芜湖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携带TD550共轴无人直升机等产品亮相。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金融资金的有力支持,“无人机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现已顺利完成30%的建设进度,并陆续投入使用。珠海某医疗器械公司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支持下,迅速升级了3000万元产值厂房,并引入新设备以解决产能受限问题,为后续销售端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上述案例绝非孤例,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增长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缩影。根据《金融时报》记者从央行了解到的数据,截至10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企业贷款余额为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此外,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资金空转”等治理不断规
挤水分”后金融支持更实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前述成绩是有效融资需求偏弱、金融数据“挤水分”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多重挑战因素下实现的。

“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M2余额已分别突破390万亿元、300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也超过了250万亿元,存量金融资源都处于高位,要保持新增量高速增长难度越来越大。”有业内人士表示,尤其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继续要求作为社会融资规模主要组成部分的贷款总量高速增长并不现实,一味求量反而可能加剧资金空转等各种虚增问题。规模影响下,企业行为出现变异、脱离主业搞金融的情况较为突出。

回顾过去一年,央行也一直在积极推进治理“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给记者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整治手工补息后,有更多企业将闲置存款用于支付上下游企业,盘活存量资金;此外,某大型企业在银行的协定存款下降了40亿元,用于支付上下游企业货款……

“这些例子显示,企业以存款偿还贷款,会导致存款、贷款同时减少,反映到统计数据上,就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信贷等同步减少。”该业内人士解释,除了企业减少了些利息收入,银行减少了些利息支出,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受到实质影响。而且,大型企业占用上下游中小企业资金来存入银行的行为减少后,回收资金的中小企业不需要再找银行贷款或偿还了原有银行贷款,虽然存贷款等金融数据出现相应减少,但整个链条所涉企业相互之间的客户关系更为稳固了,实际上更符合上下游企业的诉求。

此外,2024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核算方法优化调整后,冲高存贷款的压力明显减少,过去虚增和不规范的存款在提取、贷款在偿还、票据在出售,势必带来货币供应量、贷款总量的同步减少,类似撇去水面的“浮沫”;但长期来看,这也意味着货币信贷总量和金融业增加值数据的增长将更实,资金循环周转的效率将更高,有利于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五篇大文章”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

从前文不难看出,在货币政策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下,金融资源正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下一步工作,提出,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着力点,激励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其中,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被视为重中之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建议,通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有效落实好存续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使用进程,加快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建议。

此外,本次报告中提到,要壮大耐心资本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这也是近一段时间来外界所关注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提出,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要发挥耐心资本作用。其中,他特别提到,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应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各类资本摒弃“急功近利、快进快出、挣快钱”的浮躁心态,坚持做长期投资、战略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

田轩还提到了考核机制的作用。在其看来,要改变以年度为单位的考核机制,根据投资全周期进行绩效评估;避免单个项目考核,而是实行项目“打包”考核,更好适应创业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更好激活政府引导基金参与创投的效能。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要完善和创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如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等特点,探索以人才、技术、业务模式和市场前景等作为评价要素,以商标权、专利权作为质押物,加快引入外部增信措施,让不符合传统授信标准的企业轻松获得融资。

此外,围绕养老金融等领域,董希淼建议,应推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加强联动,探索构建客户养老金融“全景视图”,推出更多养老储蓄、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兼顾稳健性和收益性,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