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生存率提高,创新疗法引领肿瘤进入精准医疗时代

恶性肿瘤是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1月9日在南京举办的“至爱生命 臻善同行”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第八届金陵肿瘤年会中,CSCO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叔逵教授,CSCO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作为大会主席携肿瘤学领域多位大咖齐聚一堂,就中国恶性肿瘤总体情况以及肺癌、乳腺癌、妇科肿瘤、姑息治疗等四个分领域,多角度深度剖析了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医学从业者和广大国民提供了临床诊疗新思路。秦叔逵教授提出,肿瘤治疗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崛起的免疫疗法,蓬勃发展的靶向用药,不断演进的放、化疗方案,引领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医疗时代。与会专家希望更进一步实现“关口前移”,让新的治疗药物/方案能在新辅助、辅助治疗和围术期治疗中发挥作用,从早中期入手增加患者的治愈机会。

图片

过去10余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国家癌症中心披露,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数已达482万人,肿瘤仍然是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与会专家披露,在虽然肿瘤发病率在持续上升,但总体上肿瘤5年生存率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达到43.7%,这也意味着我国在多数癌种的治疗和控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图片

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及死亡病例占全球的一半数量。 秦叔逵教授表示,目前肝癌除了手术外,术后辅助治疗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常见肝癌术后辅助治疗包括放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介入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的抗病毒药物等。近年来,系统治疗或局部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在晚期肝癌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这也为肝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肝癌治疗领域的发展将着眼于在基础研究上找到突破。”秦叔逵教授说,目前肝癌治疗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未来将更加注重提高临床价值的创新、医研企的紧密合作、转化医学能力的提升等,这些趋势将共同推动中国肿瘤创新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马军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上升至43.7%,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受制于源头创新不足,医保支持力度以及人口众多等因素,我国创新药的发展依然面临重重困难,需要国家在体制、政策以及经济上大力扶持,也需要有更多临床医生参与,持续加强基础生物制药与临床转化医学的结合。

每年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肺癌在男、女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顺位中均位居首位。其中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发病速度更快,且容易出现远处转移,使得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且具有很高的复发风险。据肺癌分会场专家介绍,以往小细胞肺癌复发后二线治疗方案选择较少且疗效不佳。如今我国小细胞肺癌已经实现从一线、二线到后线治疗的全线突破,从广泛期到局限期的全人群覆盖。其中用于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治疗的新产品注射用芦比替定在香港、澳门获批,并落地大湾区,且获得CSCO指南推荐。

作为连续八届金陵肿瘤年会的协办方,绿叶制药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合作积极开发创新产品,近年来在肿瘤领域接连上市5款新药,协同形成更为丰富的治疗矩阵,为提升肿瘤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贡献力量。

图片

专家提醒:

癌痛不要忍,应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疼痛是各类癌症患者最常见且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疼痛在晚期癌症患者的发生率达到60%~80%,其中1/3患者为重度疼痛。 CSCO支持和康复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指出:“由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往往伴随止痛治疗的全过程,是一种严重且无法耐受的并发症,甚至导致部分患者减少或停用镇痛药。包括服用泻药等现有治疗方案对于便秘症状的缓解效果均十分有限,患者存在非常迫切的治疗需求。”目前在管理癌痛时,既有多种可选的经典药,也不断有创新药物涌现。潘宏铭教授说,“如米美欣作为羟考酮单方缓释制剂的‘升级版’,通过与纳洛酮发挥联合作用,能够同时兼顾强效镇痛与便秘的预防、改善,并可大量减少泻药的使用,为患者提供更简化的疼痛管理方案,改善其生活质量。”

“疼痛也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重视和治疗。”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杰军教授表示,疼痛作为慢性病,需要重视和治疗。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下,癌痛的有效管理能够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同时也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新药的出现对于癌痛治疗中不良事件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肿瘤支持性治疗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医务人员及社会对疼痛的认知教育、提高疼痛筛查率、鼓励肿瘤患者主动报告疼痛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推动癌症相关的疼痛全病程规范化管理很有必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