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区当通讯员这十年

2024年是我从事文字工作的第十年,也是我成为矿区通讯员的第十年。10年里,我写过他人的优秀事迹,也多次站上舞台讲述过他人的故事。今天,站在时间的渡口,回首往事,有喜悦、有泪水,更有收获。

2013年7月,我从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同年10月入职东山煤电集团王封煤业有限公司。从23岁到34岁,我将11年的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坐落在太原万柏林区大山里的这座历史悠久的矿井。

过去的11年,我在安装队当过工人,读懂了矿工的不易;也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端过茶、倒过水、打扫过卫生,读懂了接待员的不凡。而最令我有成就感的要数通讯员一职。身为矿区的一名通讯员,即便单位没有给过补助,我仍然乐此不疲地坚持了10年之久。

故事还要从我在安装队当工人时说起。有一次,我无意中在队组的会议室里看见一张东煤集团报(东山煤电集团所办报纸),在阅读了报纸的内容后,当即一种想投稿的冲动涌上心头。于是,我便把自己在安装队的切身感受写成文字投稿,满怀期待能够发表,但也做好了石沉大海的心理准备。没想到,《在安装队的日子里》真的发表了。那篇文章刊发后不久便引起矿领导的注意。紧接着,负责宣传的领导找我谈话,问我在文字方面行不行。我实事求是地回答“上学的时候语文成绩还凑合”。他又问我愿不愿意当通讯员,日常为矿区写一些新闻报道。我再次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说“写不了”。本以为事情会就此画上句号,没想到下班后领导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一些当时我还听不太懂的人生道理,临走时还把一堆报纸和关于写作的资料送给了我。

当时矿区娱乐设施还很匮乏,而我又对打游戏、打扑克之类的活动不感兴趣,晚饭过后就把那堆本打算束之高阁的报纸拿过来翻阅,以打发无聊的时光。在翻阅了所有的东煤集团报后,我发现,除了我的那篇稿件之外再找不见任何一篇关于王封煤业的报道,顿时一种强烈的为企业争光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于是,第二天我找到那位领导,说我愿意当通讯员。自己都没有想到,当时可能只是意气用事的事情,我却坚持了10年之久。

为了让“王封煤业”四个字出现在东煤集团报上,非科班出身又毫无写作基础的我可谓下了一番功夫。每天在忙完本职工作以后,我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读报纸、研究新闻稿件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凭借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阅读、摘抄、练笔”的锻炼,几年后写作终于顺手了。我写的稿子也在多家报刊上发表。

写文章这个工作不同于其他,必须静下心来,所以我所有的稿件只能放在下班以后来完成。看似简短的一段文字,实则往往需要打磨好几个小时。为了使宣传方式更加多元化,我还不断更换像素更高的手机进行拍摄,并学着剪视频。如此一来,每晚凌晨1点之前能睡下对我来说成了一种奢望。

这样的工作模式也给我的身体敲响了警钟,眼镜度数从最初的100度升至现在的600多度;膝盖由于长时间保持弯曲,疼到不能站立。在体检中,我还查出了中度颈椎病。即便如此,我依然没有停下写作的脚步,更没有和领导说过我的身体状况,因为我觉得做好王封煤业的宣传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从第一次落笔到今天,我写过的稿件,长长短短累计起来,几千篇应该不在话下。每当家人、朋友或同事看到我一沓一沓的草稿后,都会感叹一声:“不容易啊!”我想也正是因为那样的“不容易”,才让自己在很多的征文比赛中获得肯定。

每每看着那一本本烫金的证书和纷至而来的荣誉,我都为自己当年的选择和至今的坚持感到无比欣慰。我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煤海,用手中的笔为现代化矿井立传、为新时代矿工画像,努力书写发生在矿区的美丽故事、努力创作深入人心的好作品、努力奏响新时代的煤炭之声,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声音。

这就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作者:王斌
来源:中国煤炭报11月9日八版 原标题《在矿区当通讯员这十年》 责任编辑:刘玲玲
编辑: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