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党建:探索“联”的机制,搭建“合”的平台 | 社会科学报

乡村治理


如何增强乡村整体竞争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树立全域乡村振兴的观念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问题。打破村与村产业无序竞争、发展不平衡的格局需要依靠党建引领这一柔性手段,从而将不同行政区划、不同经济基础的村庄整合在统一目标下。


图片


原文 :《联合党建:探索“联”的机制,搭建“合”的平台》

作者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陈军亚/院长、教授    李慧宇/博士生

图片 | 网络


图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角度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再次做出强调。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工程,发挥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领导作用,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题中之义。调研发现:在项目下乡的背景下,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规模效应,是欠发达地区实现振兴需破解的关键难题。如何增强乡村整体竞争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树立全域乡村振兴的观念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问题。打破村与村产业无序竞争、发展不平衡的格局需要依靠党建引领这一柔性手段,从而将不同行政区划、不同经济基础的村庄整合在统一目标下。湖北省麻城市Y镇以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活力为抓手,让地域相连、功能互补、产业相近的村庄“抱团”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创新党建引领方式,培育了团结互助型治理模式,创设了合作式治理的新框架,探索了“联”的机制,搭建了“合”的平台,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方案。


图片

发展之难:单个行政村发展的结构困境

图片

传统中国乡村一直是实行集权的简约治理,基层多用半正式的行政方法来治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以粮为纲”的政策统领下,农村表现出发展单一化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逐渐改变了集体劳动、集体统筹的农村发展方向,家户的自主性开始凸显。新时代以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提出与基层治理体制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农村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较高的治理要求与较低的治理能力成为乡村治理面临的一大矛盾。


图片

打破多元主体的边界,激活基层活力

图片

政党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可以以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调适乡村治理中“行政”与“自治”之间的张力,打破多元主体之间的边界,激活基层治理的活力。党组织是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治理实现规模效应的重要抓手。Y镇以创新党建单元为出发点,成立联村党委,充分激发村与村的合作意识,以党组织为纽带驱动合作型发展模式,增强党委的引领力和号召力。


第一,以地域相连为基础,形成联合发展的组织规模。Y镇党委通过“学习经验、加强联建、制定规章”,打破党建层级,以联合片区党委为中心创新了基层党组织引领方式。首先是明确发展源动力,规划片区范围。2020年,镇党委经过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既有经验,决定成立联合片区。经镇党委商定,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初步将乡镇20个村规划为4个片区。4个片区下辖的村树立抱团发展的意识,将村级影响放大为片区影响。其次是加强组织联建力,成立联合党支部。根据各村发展实际,镇党委将Q村、M村、Y村、Z村和X村所在的片区作为第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最后是增强组织向心力,制定规章制度。片区在坚持村级行政区域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财务管理体制不变和党员组织关系不变等“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构建“大党委”工作和服务体系。从服务和解决问题入手,科学设计和实施各类全员参与的活动,并建立五大运行机制,确保联村党委发挥应有的效果。


图片


第二,以产业相联为依托,夯实联合发展的经济规模。首先是依托文化产业塑造片区认同感。其次是依托旅游产业打造连片旅游带。最后是依托农业产业增强品牌效应。具体而言,通过集中各村的土地资源和游客资源,将村的品牌着力打造为片区的品牌,依托片区扩大农旅品牌的生存空间,带来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


第三,以战略相联为纽带,打造联合发展的认同规模。一是发展方式互补,找准各自定位。联合党委在深度分析各村产业特点和村庄特色后,明确各村产业发展定位。二是项目建设互补,争取受惠最大化。片区通过“六联”模式,统筹片区发展资源,集中办好民生实事,将资金和项目用到最关键的地方,打破项目多而成效少的局面,乡镇项目不再成为单个村的政绩。


图片

改变单打独斗局面,实现共建共享

图片

改变乡村治理中村级单打独斗的局面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和指导。Y镇通过探索党委联建的组织方式、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方式,实现了全局规划效应、主体多元效应和成果共享效应,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形成了全局规划效应,“学拼比创”行动达成。片区联合党委通过以支部为堡垒,集中统一规划发展目标、集中讨论发展路径的方式,形成了“学拼比创”的良好氛围。首先是学先进,共享了治理经验。其次是拼改变,形成了良性考核。最后是比成果,加强了激励力度。


第二,实现了主体多元效应,共管共建思路成型。多主体合作共管是保障基层党组织有活力的关键。Y镇通过以片区为单位进行合作共建,实现了村与村、党与群、干与群的“共谋共建共管共享”。一是村与村形成并列式合作。联合党委成立后,村与村形成“经验共谈、发展共谋、产业联建”的良好氛围。二是党与群形成伙伴式合作。在片区联合党委的运行过程中,联合党委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利用秀美乡村建设、公共设施管护、志愿服务活动等平台,提供党群合作机会。三是村与民形成交叉式合作。除了片区下辖各村内部合作之外,片区联合党委建立交叉合作机制,要求各村党员干部积极联络其他村的村民。


第三,形成了成果共享效应,互惠互享效果凸显。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与群众合作共建,扩大现有成果,实现多方位的成果共享。首先是政治成果共享。围绕辖区经济建设发展的目标,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质、资金、信息、阵地等方面,积极支持联合党委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其次是治理成果共享。以片区联合党委为平台,下辖各个村庄的治理实现连片。一方面以联合党委的名义共同探讨、学习,一方面以联合党委为契机带动各村集体发展。最后是建设成果共享。在现有建设成果基础上,各村发动群众为联合党委内部的特色产业做宣传。通过自行游玩、借助新媒体宣传等方式,既丰富了个人的精神世界,又带动了片区整体的发展。各村群众参与到片区建设成果共享中。


图片


图片

党建引领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路

图片

党建引领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种进路,其本质在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各治理主体、各要素共同参与治理实践。以片区联合党委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力,通过创新党建引领的工作单元和工作方法实现党对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整合。


第一,探索科学的治理单元是实现乡村治理规模效应的关键条件。党建引领是不可动摇的总方针,而如何引领留给了基层较大的创新空间。具体而言,一是要在结合自身发展状况的前提下,探寻合适的治理单元,充分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片区联合党委通过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有利于解决发展受阻的难题,为“治理三不管地带”等治理责任模糊和治理责任冲突的地方提供有益的借鉴。二是要探索合理的单元整合运行程序,既要让新的单元发挥作用,又要做到兼容原有的制度体系,防止因制度的出台出现工作“不兼容”的情况。


第二,加强区域化党建是实现乡村治理规模效应的重要基础。乡村治理并不是一个村的项目和目标,而是全域性、全局性的战略目标。乡村治理以党建引领为主要力量改变原来原子化、碎片化的乡村社会现状。区域化党建即是对党建引领方式的创新,也是对党建引领的重新认识。通过区域化党建能够树立村一级的统筹意识,从而形成“1=1>2”的治理效果,为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提供组织认同基础。


第三,灵活的引领能力是实现乡村治理规模效应的根本保障。作为一种工作方法的党建引领需要灵活的引领力,从而确保引领的权威性和亲民性。党建引领不是支部里的活动,而是融情、融心、融行的实际行动。一是要将党建与日常生活挂钩。具体而言,要让党建由组织动员向服务转变,在服务过程中凝聚人心、捕捉民意。例如,通过下基层、察民心、支部下基层等方式让党建与群众融入。二是要探索党建引领下各种组织的发展。组织建设是党建的一部分。在组织建设中既能够活跃民众、提升民众精神文化水平,又能将组织与乡村治理连接起来,让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民意联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