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环环相扣,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10月29日下午两点半,淮宿蚌城际铁路工程站前3标项目部无砟道岔施工现场,身穿橘色反光服的王淑兰埋着头用杵子一下一下把压路机压不到的接触网基础夯实。10多斤重的杵子,要举上几个小时还是挺辛苦的,但这个50岁左右的女工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不累,重要的是把活干好,干工作要负责,为咱们国家的铁路贡献力量!”
王淑兰是附近的村民,早年曾去外地打工,现在能在家门口有这么一份工作,挺知足的。工地上的女工很少,一般干的都是边边角角的活,工资也比其他人低一些。“我没文化、没技术,在这里每天能挣170元,可以了!”王淑兰边干边说,“工资每个月都能准时打到我卡上,每次一发工资就给孙子买好吃的!”黄色安全帽下那张黝黑的脸上,不见饱经风霜的苦,倒带着开朗豁达的甜。
记者从中铁一局了解到,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该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自从2022年项目开工以来,我们通过农民工工资代发制度,累计代付工资1.06亿元,保障了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实现了零拖欠和零上访。”该项目部劳资专员薛涵明介绍。
专人负责,一人一档
近年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相关条例办法相继出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国铁集团则在2021年印发了《铁路建设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
如何将“保障”落到实处?该项目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农民工综合管理室,配备劳资专员。项目经理张伟告诉记者,以前干其他项目时,由技术员兼职干劳资,但往往不够细致,最后拿不出明明白白的原始记录,还是得有专人来干。
在农民工综合管理室里,有两排柜子,放着项目上所有农民工的档案。“我们为每名进场农民工建立实名制档案,包括劳动合同、健康证明、身份证复印件、进退场信息签认表、本人手持银行卡的照片等,做到‘一人一档’,累计建档2852份,规范了用工管理,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薛涵明说,档案内容还在不断充实,比如以前没有体检报告,去年开始有,今年实现了全覆盖。
为了保障工资支付,他们建立了完善的体系。比如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并为其购买保险,每月向合肥枢纽指挥部提报农民工工资使用预算表,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银行每月到施工现场集中办卡,由农民工本人设置密码,留存本人手持银行卡照片,杜绝非本人持有、占用工资卡行为。
现场考勤,三方核对
劳资专员每日到工地现场考勤是关键。基于铁路项目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的特点,为动态掌握农民工真实出勤情况,避免虚报、错报用工,项目部劳资专员桑童童和李松林这两个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小姑娘每日对所有工点的工人挨个进行现场考勤。
“目前共有12个工点、300多个工人,最远的工点距离项目部约半小时车程。”桑童童说,“时间长了,叔叔阿姨都跟我们熟了,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可热情了!遇到冷天会说‘今天风这么大你们还来啊’,遇到热天还会塞瓶水给我们解渴。”如今工地上的农民工年龄普遍偏大,大都在40岁以上,20岁出头的劳资专员称他们“叔叔阿姨”。
每个月底,劳资专员会与农民工本人以及分包单位三方核对当月出勤以及工资额,并形成工资支付单,若有疑问当月解决。“比如夏季阴雨天多,这个人一天干两个小时,那个人一天干半小时,现场管理人员有可能漏记或记错,一旦出现分歧,如果劳资专员的记录和工人自己的记录一致,就按我们的算。”李松林说,算清之后,还会把每个人当月的工资情况在工地上张贴出来,看是否有反馈意见。
在具体发放上,项目部全面推行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制度,分包单位出具代付工资委托书,项目部当月完成工资发放并建立回访制度。“我们会对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现场或电话回访,并建立回访台账。”桑童童说。
把一项项资料记录得明明白白、整理得齐齐全全,桑童童觉得挺有成就感。“虽然这些工作很琐碎,但能够帮农民工解决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
环环相扣,不折不扣,就这样扎扎实实地编织起一道“保障网”。
稳定队伍,杜绝风险
为什么下定决心要把农民工工资支付这件事做好做实?项目经理张伟坦言,这也是被“逼”出来的。
2016年他在干另一个项目的时候,工资款给了包工头,可是被挪用,农民工没能及时拿到手,于是堵住了项目部的大门,令身为项目经理的张伟非常头疼。“听到农民工拿不到工资,我也觉得很辛酸,毕竟他们干活那么辛苦。”他说,次年他就在项目部推行统一代发农民工工资制度,保证按时足额支付。
由此不但解决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而且保证了工人队伍的稳定。“让农民工干得放心、干得舒心,才能更好地促进工程建设。”张伟深有感触地说。
这一做法也延续到了他目前所在的项目部并且不断完善,其积极效应则在不断显现。比如,通过劳资专员每日现场考勤制度,项目部实现了四清管理:分包单位人员架构清、出勤工天清、工资发放清、进退场时间清,杜绝了恶意讨薪、天价索赔的风险。
“现在这个项目,有支路基队伍干了一个礼拜,说不挣钱要退场,向我们索赔25万元,我们把记录得明明白白的农民工出工记录、工资支付记录等资料拿出来,最后只赔了7万元。”张伟说。
下一步还可以怎样继续提升这项工作?张伟觉得也许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比如在安全帽上安装定位系统,替代人工现场考勤。“不过,去现场也有去现场的好处,人所能传递的温度是工具无法替代的,劳资专员跟农民工面对面地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相当于搭建起了一座项目部与农民工之间的桥梁。”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