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效果图
城市老小区规模化改造样本、杭州首个自主更新小区——“浙工新村”13幢多层危旧房原地重建7幢小高层项目迎来最新进展,上周末,小区502户居民业主陆续完成抽签选房。
“浙工新村”同时是浙江省第一个城市危旧房有机更新试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11月11日上午在该项目施工现场看到,7幢小高层均已结顶,工人们正在进行安装铝合金窗户等后期施工。据工程概况牌公示,项目建筑面积8.1万余平方米,建设单位是杭州市拱墅区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按照计划,重建后的“浙工新村”将于2025年竣工。
项目施工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谢春雷 图
按规划,业主原有住房面积部分按1350元/㎡出资,每户最多可扩面20㎡,扩面部分价格约3.4万元/㎡。新建的7幢11层楼的小高层共有548套房,全部安装电梯,实行人车分流,配建450多个地下车位,供有需要的业主购买。小区还新建“一老一小”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小区绿化率提升至25%以上。
危旧小区更新是城市发展进程中都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浙工新村”重建中,住户自筹投入资金占危旧房改造项目总投入的八成多,这样的做法全国少见,该项目的每一步进展都备受关注。
根据规划,“浙工新村”户型从大到小依次有117㎡至65㎡不等的7种户型,每户业主可选的户型面积提前确定。
抽签选房现场。潮新闻客户端 图
为公平起见,选房采取抽签形式进行:业主要进行两轮抽签,第一轮抽出选房顺序号,再按序号先后上场抽取具体的房号,楼层、位置好不好,全凭运气。
上周末的两天,502户居民业主按户型面积分成7组,分组抽签产生了每一户业主的房号。其余46套房属于单位业主所有,不参与抽签。
拆除前的“浙工新村”。拱墅区城市发展集团公司官方微信公号 图
“浙工新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高校宿舍。1993-2014年间,小区多幢楼房被鉴定为危房。2015年,小区所在地政府部门提出对13幢房屋进行成片改造,因民意调查未达“全小区90%同意”的启动比例而搁置。2023年5月,杭州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居住区综合改善、产业区聚能增效、城市设施提档升级、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持续优化建成区内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年内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项目。当月,“浙工新村居民主体的城市危旧房有机更新(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公告”发布,经居民申请、街道申报、区政府批准,13幢房屋将实施危旧房有机更新。去年7月,项目启动。
“浙工新村”位于杭州市中心,与浙江工业大学南门仅隔一条马路,周边老旧小区的二手房成交单价约2.9万元,附近知名房产公司开发的楼盘次新房价约6万元/平方米。
据拱墅区政府官网公开资料,在项目改造过程中,以“一楼幢一代表”为原则,成立居民自主有机更新委员会,通过公告、报名、联审、公示等程序产生代表13名。项目所在的朝晖街道多次开展小区服务日、民情恳谈会等,搭建民情交流、志愿服务平台,13名代表配合开展政策宣讲、意见收集、沟通协商,对存在政策疑虑的居民,联动法律服务机构上门释疑;对老年群体租房困难问题,帮助筹措临近的小区房源;安排专员与85岁以上老人结对并提供个性化过渡方案;为有资金困难的居民对接金融机构提供方案等,最终赢得绝大多数居民的认可。
“‘浙工新村’的拆除和重建,最大的突破是将危旧房改造原来的政府主体责任转为居民主体责任,是可持续、可复制的实践路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徐林曾向澎湃新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