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时钟指向11时,董德和他的研发团队还在加班,进行桁架机器人新产品研发。“我们正在全力冲刺‘百日攻坚战’,加快研发进度,确保产品性能更稳定。”董德说。
董德现任机械设计部部长,先后取得6项发明专利,带领团队主导多款无线桁架机器人新产品研发,为企业增收数千万元。
在宁夏苏宁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总经理赵文峰带领研发团队研发新工艺取得新进展。初到苏宁新能源,赵文峰从操作工做起,多次被破格提拔,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目前,苏宁新能源有专职研发人员40人、特聘知名专家8人,他们成为公司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中坚力量。
在宁夏工业攻坚战场上,还有许多董德、赵文峰这样的“千里马”竞相奔腾,在平凡岗位上创新创造,书写砥砺奋进的时代注脚。
厚植沃土 让更多人才“破圈出道”
工业经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产业人才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位推动,出台一系列政策和重点产业规划,将人才要素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和关键指标,广开贤路引才,形成‘创新聚才’与‘靶向聚才’的良性互动,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宁夏西云算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人才战略引领企业发展,打造丹摩智算平台,为用户的各类复杂计算需求提供了灵活的普惠算力,成为我区算力领域的“链主”企业;昇力恒(宁夏)真空科技股份公司利用自治区产业人才培养政策,培养起一支颇有实力的研发团队,打破了国外温度控制技术和隔热材料技术的垄断,产品多项技术指标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为加大企业人才支撑力度,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摸清企业人才需求,开展“三进三服务”人才需求大调研活动,精准掌握产业人才需求现状,重点摸清技术升级意向。
“我们牵头出台《加强新型工业化技工队伍建设方案》,锚定全产业链,以培优企业强化产业人才发展,强化对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优质企业资金、人才等方面重点扶持,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累计培育认定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9家。
我区工业领域围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绘制“产业人才图谱”,将人才岗位支撑、类型和现有人才数量、缺口等情况与各产业上、中、下游一一对应,变“撒网式”引才为“打靶式”引才,助力企业精准锁定目标人才。同时,制定企业柔性引才补助政策,采取“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按照引才薪酬的30%补助企业,支持企业重点引进技术研发、生产实践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一系列招才引才用才举措落地见实效,让更多人才“破圈出道”,在研发和生产一线致力攻坚,施展才华。
搭建平台 构建全周期培养体系
连日来,在宁夏新大众机械有限公司,塞上技能大师周定坤和研发团队发起科技创新“百日攻坚”,深耕农机装备领域,力求再出新成果、新产品;自治区技术能手、宁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鲍绪山扎根生产一线,持续优化生产工艺,确保安全、高效生产……“感谢有一个让我们更好施展本领的平台。”采访中,多位技术能手都发出这样的感慨。
治学问、培新人、育英才,宁夏工业领域积极搭建各类创新中心、科研平台,构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
我区围绕引才育才用才,支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国家和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10家。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打造科技研发培养平台、专业支撑培养平台、实验研究培养平台,培养技术精湛的创新型人才,9项成果完成技术许可并进入市场化转化阶段,涌现各级各类专家人才、技术能手30人。今年新聘任优秀专家5人。
“我们支持企业实施企业技术中心人才项目,对在人才培养开发、引进使用、表彰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有突出成效的给予一定资金补助。”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有好企业家就有好企业。企业家培养,是我区搭建平台育才、构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
为全面培优建强企业家队伍,我区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企业家队伍。
10月21日至25日,企业家数字信息战略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在银川举办,承办机构宁夏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采用“专题教学+现场观摩+交流沙龙”的模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数字化管理理念及能力。
今年以来,我区工业领域持续组织实施“企业家培养培育计划和非公经济领军人才素质提升工程”2个培训专项,每年举办10至15期高级研修班,培训企业家、接班人、经营管理人才1000人次左右。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400余期,培训学员3万余人次。同时,高质量实施自治区智能制造赋能工程项目,3年累计培育智能制造领域管理人才100人、首席信息官300人、技术人才600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成熟。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信厅持续推进自治区数字信息育才赋智计划三年期项目,计划培养和引进一批数字化领导、管理、专业技术人才。
产教融合 构建全链条发展体系
青铜峡市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与宁夏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加大产教融合和平台载体融合力度,破解“卡脖子”瓶颈,逐渐成长为年产7.5万纱锭新型纤维纺纱、行业研发能力强、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企业,竹纤维原材料需求量位居全国第一。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数十所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协同研发项目,共建实训基地,线上线下结合完成企业实践,在智慧教学、创客工坊、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被纳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
我区工业领域围绕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支持企业和高校每年联合建设2至3个工程师实践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汇聚企业、院校、联盟、协会等多方合力,通过工程师和教师“领”、学生深入车间“育”、校企合作“用”以及开展企业、院校互派人才挂职工作等方式,联合培养一批产业所需的卓越工程师。同时,引导企业联合院校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共同培养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已建设18个现代产业学院。(记者 丁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