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芳草湖农场持续用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续航,激活连队内生动力,让职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十一月的垦区大地,天高云淡,秋风送爽。
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带来融融暖意。走过热闹的街头,循着一段悠扬的曲声,来到了农场的社区文化活动室。
“老狄,再唱一个吧!”狄光照怀抱三弦,坐在职工群众中间唱着迷糊戏,一曲罢,众人激动地纷纷叫好。狄光照匆匆喝了一口水,来不及休息,又抱起三弦,边弹边唱了起来。
“清早间上大街卖布换花,三六喂,三六喂,布卖了六百钱正要回家……”狄光照唱得嘹亮动听,大伙听得入了迷。
狄光照走进校园,为小演员们排练迷糊戏。李华北 摄
迷糊戏是新疆别具风格的民间乡土弹唱、说唱艺术,已有二三百年的传承历史。狄光照是新疆迷糊戏第五代传承人。
“拓荒垦田的时候,人们唱两嗓子迷糊戏,就不觉得累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哼几句迷糊戏,就不再想家了。”在寂静的荒原上,迷糊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血脉里,成为了一曲悠悠的乡愁。
2007年,师市组织力量开展对芳草湖农场迷糊戏抢救、挖掘、整理等工作,通过寻访老艺人整理了十余出戏文和曲谱,并成立迷糊戏传习所,让迷糊戏从口口传唱,开始走向文字传播。
迷糊戏,年轻人不爱听可咋办?大伙聚在一起琢磨,于是把党的好政策、职工群众的好生活写进了唱词里,通过老戏新唱,让迷糊戏绽放出了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
2022年,芳草湖农场官地小学成立了戏曲社团,一群还在校园里读书的娃娃也唱起了迷糊戏。
6月28日,在五家渠市百姓大舞台,一群扎着麻花辫的小演员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迷糊戏《大家喜欢》,获得了满堂喝彩。
芳草湖农场迷糊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狄氏家族第五代传人狄光照进行戏曲表演。李华北 摄
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推广,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支撑。“迷糊戏,是芳草湖农场的一张珍贵名片。”狄光照说,随着迷糊戏的传唱,越来越多人听到芳草湖农场的声音,看到芳草湖农场的形象,也为农场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在农场就能看到各种精彩的演出,太攒劲了!”十一假期,芳草湖农场举办“大学生音乐汇”活动,新疆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疆内外8所大学学生参演,为职工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随着歌声响起,现场观众挥动着手中的荧光棒,喝彩欢呼,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芳草湖农场职工群众观看舞狮表演。于三 高永娟 摄
近年来,芳草湖农场聚焦文旅融合发展,以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通过文艺展演、体育赛事、美食品鉴等活动,持续擦亮文旅“金字招牌”,文化活动亮点频出、文旅融合异彩纷呈、文化精品层出不穷。
5月17日,芳草湖农场第三届“依依芳草情 一起向未来”群众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开启了文化旅游季。活动中,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自治区烹饪协会评鉴,芳草湖农场凉皮被评为“新疆名小吃”。
随着文化旅游季热度攀升,由穆言创作演唱的歌曲《芳草湖凉皮子》成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旋律。
“晶莹剔透薄薄儿的凉皮子,葱花儿黄瓜丝儿油泼辣面子,韭菜叶儿面筋芝麻蒜沫子,馋得我就淌起了那个哈喇子……”
谁说“家乡味道”只是一种美食?在此背后,是一本可观的经济账。
“芳草湖凉皮子成了‘网红’,好多游客来我店里打卡品尝,我心里美着哩!”芳草湖农场居民李罗英经营着一家凉皮店,她制作的果蔬彩色凉皮色泽鲜亮、香辣可口,受到消费者青睐,今年芳草湖凉皮子“走红”,也让她家的生意“红”了一把。
10月1日,“芳草湖凉皮子大学生音乐汇”舞台上,大学生们正在演出歌曲《红旗飘飘》。于三 摄
目前,芳草湖农场凉皮店共有33家,从业人员近百人。芳草湖农场积极利用宣传平台,展示本土美食的魅力,让游客“流量”变成消费“增量”,推动芳草湖农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芳草湖农场职工蒋海清在三十一连投资190万元修建了5栋民宿小木屋,实现了在家门口创收的目标。
“我十分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蒋海清说,“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何愁民宿生意做不好?”
芳草湖农场通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丰富特色文旅品牌,推动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