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岭南影响力·2024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开幕,活动围绕创新发展、全球布局、能碳管理等主题,探讨高质量发展机遇。
世界银行副行长陈广哲在接受南都·湾财社“湾区金融一线·大咖谈”栏目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世行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双方合作项目注重示范性和低碳化,未来希望将中国经验分享给更多国家。同时,在谈到ESG时,他认为,中国的ESG标准体系建设应向国际标准看齐。
11月10日,世界银行副行长陈广哲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
【人物简介】
陈广哲,自2023年初起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主管基础设施业务。在此职位上,他领导世行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建设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全球工作,并支持推动世行集团的战略优先事项,如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私人资本动员与促进工作;负责管理世行能源部门、交通部门、城市发展部门,同时致力于通过公私伙伴关系促进能源转型、低碳交通、宜居城市、灾害风险韧性、土地管理、优质基础设施服务等工作。世行基础设施投资组合约达1100亿美元。
当前全球交通面临多个新挑战
南都·湾财社:近两年,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您如何看待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陈广哲:技术变革一直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AI的发展日新月异,必然会影响到各个行业。
从全球层面来看,虽然高科技发展在很多方面,比如能源转型,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发展的平衡问题,因为很多低收入国家连基本的电力供应都无法保障,不可能去享受高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
所以,要把高科技转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比如说减碳,可以通过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去收碳,然后把它封存起来,这其中就需要高科技来作为。
南都·湾财社:您一直致力于建立可持续交通体系,可否分享一下世行在可持续交通领域的投资数据和接下来的规划?
陈广哲:我们去年在交通方面的投资大约是80亿美元。当前,全球交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世行也在努力应对。
第一个就是物流问题。俄乌冲突对全球物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产品运输都受到影响。我们也在探索,在地缘政治冲突之下,如何将物流走向设计得更加具有可行性。
第二,除了能源部门以外,交通部门是碳排放量第二大的部门,低碳交通刻不容缓。
第三,很多不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因为规划做得不到位,一些城市出现拥挤或污染严重的情况。我们希望支持这些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发展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污染和碳排放。
去年,我们在塞拉加尔开展了一个BRT(快速公交系统)项目。一方面,这个项目可以减少小汽车或三轮车出行,使这部分人群向公共交通运输转移;另一方面,我们帮助他们引进电动巴士以减少碳排放和污染。此外,在项目实施中,我们还采取公私合作方式,即我们去投资BRT的基础设施建设,由私人机构引进法国一个基金来购买和运营巴士。
除了上述三大挑战,交通领域的另一个挑战是,全球每年有14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因此,我们也在提供努力帮助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安全和可持续出行,减少悲剧发生。
11月10日,世界银行副行长陈广哲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
中国ESG标准建设应向国际标准看齐
南都·湾财社:在能源转型方面,世行与中国合作情况如何?开展了哪些典范项目?
陈广哲:世行近年每年在中国的投资大约是10亿美元,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它更重要的是起到示范作用。
比如,去年我们在山西做了一个供热减碳项目。在中国的北方,每年供热用煤量非常大,我们在这个项目中探索供热转型以减少碳排放。如果项目效果好,就可以将经验复制到中国的其他省份,甚至是其他国家。
当然,我们也会将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带到中国来,因为供热减碳并不只是中国的问题,我们在东欧很多国家也做过类似项目。总之,在合作中,我们更多是带来技术方面的支持。
南都·湾财社:近两年ESG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您觉得在这方面,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陈广哲:中国政府对ESG非常重视,最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生态平衡。但生态平衡首先需要有一套规范的ESG标准体系,在这方面,中国需要向国际标准看齐。这需要一个过程,我觉得对中国来讲不是问题。
另一个挑战是,中国有很多资金投资到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在投资时能否把关于ESG的相关标准“搬”到那些国家去?因为那些国家的规章制度没有中国这么完善,执行能力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中国的投资不要妥协,不要降低标准。
11月10日,世界银行副行长陈广哲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
希望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
南都·湾财社:中国是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从曾经的受益者变为支撑者,您认为中国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陈广哲:对,中国是世行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世行有两大类基金,一类是优惠性的商业贷款,另一类是软贷款,即国际开发协会(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IDA),这个基金每三年筹资一次,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也从这个基金里获益,从17年前开始,中国已经成为IDA的重要捐助国之一。
另外,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很多积极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教训,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快速发展时对环境的破坏。现在中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汲取教训,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仍有很多国家还没走到这一步,怎样让这些国家不走弯道?中国的经验就很重要。我们希望用我们这个平台,将中国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更多国家。
在项目方面,世行与中国的合作注重创新性、示范性和低碳化。比如,去年我们在湖北宜昌开展了一个交通项目,将城市公共交通电气化,我们希望打好“样板”后可以在别的国家、别的城市进行推广。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