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平先生与古老而年轻的艺术 “中国最美古文字”——“中山篆”

◆徐青

中山国于公元前506年建立,至公元前296年消亡,历经212年。由白狄所建,它发源于陕西,经山西进入河北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因城中有山而得名。它为七雄之外的“千乘之国”,被誉为“战国第八雄”。中山国的地理位置嵌在燕、赵之间,在群雄争霸的天地间纵横捭阖,被中原国家视为心腹之患。它经历了数次灭国与复国,最终于公元前296年被赵国彻底覆灭。中山国几乎贯穿了整个战国时期,但历史上对它有着详尽记载的史书却少之又少。

图片

中山篆是指刻写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厝墓中出土的“中山三器”——圆鼎、方壶和圆壶上面的大篆铭文。由于这种书体在战国文字中独树一帜,被人们称为“中山篆”。实际上中山国遗址的考古工作是从1974年开始至1978年才全部完成的,整个遗址出土文物 19000 余件。“圆鼎、方壶和圆壶”三器均有铭文。其中,中山王鼎,又称铁足刻铭铜鼎,周身刻铭文469字。中山王方壶,又称夔龙方壶、彝壶,是中山国国王命令其相国铸造的酒器,四面腹壁上刻有铭文448字。中山王嫡子圆壶,又称胤嗣圆壶,壶腹周刻铭文共计177字(壶圈足铭文21字未计,因与腹周铭文风格不一致)。三器共计1094字,除重复者有505字。中山三器铭文字形修长、流畅自然,铁画银钩、刚劲有力。被誉为“中国最美古文字”。中山篆是2400年前的文字,但面世还不到50年,可谓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

图片

近年来关注中山篆的我国书法家郝建平先生1952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1969年参军,1986年转业,2012年退休。1983年拜时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半犁老先生为师,从颜体楷书学习书法,后逐步研习了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退休后在成都市多所老年大学教授篆隶楷行诸体书法。郝建平先生的传略先后被载入大型纪念文献《东方之子》、大型历史文献《时代足迹》、大型理论文献《中国精神文明大典》、大型系列丛书《共和国功勋谱》和《中国当代书法家艺术文献》、《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录》等国内外多部重量级的辞书之中。

图片

2023年4月20日,红旗飘飘书画院四川省分院为郝建平先生举办了一场以“秦汉古韵风,盛世中华情”为主题的篆书专题讲座。在讲座中郝建平先生指出了中山篆字体特点,“秦篆字形呈长方形、线条粗细一致、两头圆起圆收。中山篆字形更长、线条瘦硬、尖起尖收”。并现场为大家演示了秦篆和中山篆“厚德载物”,讲座生动形象,令大家受益匪浅。

图片

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为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和平艺术展”在巴黎卢浮宫开幕。来自中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葡萄牙等全球150多家顶级画廊及10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郝建平先生的中山篆“精·气·神”有幸受邀参加了这次盛大展览。这不仅是中国书法家对东方艺术的一次精彩展示,也标志着对郝建平先生书法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山国的历史研究、古文字学的研究,以及对汉字之于整个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