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凤港减河上的军屯拦河闸工程现场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北运河管理处工程科副科长兼技术负责人吕颖在施工现场忙碌地穿梭,严格监督并指导工程的进展。对于工地上的每一个细节,她都了然于心,无论是混凝土的浇筑工艺还是闸门的安装流程,她都掌握得十分透彻,展现了深厚的专业功底。
吕颖在水务领域积累了19年的丰富经验,参与了榆林庄闸的改造、北运河的综合治理等多项重要工程,并投身于北京市的首次水务普查以及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她还负责整理和编纂了北运河管理处的运行管理标准化制度和操作手册,因此被纳入北京市水务局的标准化建设专家库。面对工程维护中的挑战,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取得了包括水面行走高空检修平台、智慧化管理应用研究以及自动调节式破冰泵等多项创新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她对水务事业的深厚情感和持续的追求。
吕颖(前排右一)
吕颖站在经过改造、面貌一新的军屯港沟河进水闸旁,开始详细讲述这座闸门的建造历程。
自从加入水务行业,吕颖就经常亲临施工现场,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如今,这座在不到两个月内重建,并在汛期前成功投入使用的港沟河进水闸,是她辛勤工作的成果。作为军屯闸改建工程的组成部分,这座闸门在今年的汛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保障了北运河流域中小河道的防洪排涝安全,还为京津冀地区水系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程建设中,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还要确保跨区域的国家考核水质监测断面达到标准,这无疑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过去我作为运行管理部门的一员参与工程建设,这次是我首次全面负责基础设施工程。”吕颖清楚地意识到,她肩负的责任重大,面临的压力也非常大。面对施工空间有限、工期紧迫等多重挑战,她带领团队勇敢面对困难,展现了卓越的专业能力。
细致严谨是吕颖的工作信条。作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她不断提升管理能力,主动前往市水务建设管理中心和市水利质量监督站深造,深入学习安全与质量标准,并亲自起草规章制度。她还组织参与建设各方学习管理制度和标准,主持图纸审查、深基坑、导流方案等技术会议。此外,吕颖还带领施工和监理团队外出考察,如温潮减河工程和永定河卢梁段综合提升工程,学习工地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显著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施工现场,吕颖总是忙碌而果断。她深知安全和质量是工程成功的关键,因此经常亲临一线监督施工,无论是深夜还是节假日,她总是坚守岗位。她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细致检查,从混凝土的浇筑到闸门的安装,从拆除重建到启闭调试,她都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在她的严格监督下,港沟河进水闸的建设进展顺利,质量上乘,并最终在汛期前顺利投入使用。
记者跟随吕颖一同踏入军屯拦河闸改建工程项目部,随着水利工程智慧建设管理平台的启动,一幅三维立体的项目全景图映入眼帘。
“这次工程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采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智慧水务的新篇章。”吕颖解释说,“利用这项技术我们就可以对闸站工程进行精细化三维建模,使得每一扇闸门、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线路都能实现数字化管理。这不仅让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变得可视化,还极大提升了我们的管理效率。”
在智慧工地模块中,可以查看环境监测设备的布局、车辆和人脸识别系统、施工进度的实时监控,以及施工图纸、质量评定资料、物料进场记录、材料设备检验等详尽信息。吕颖坦言,虽然这是她首次接触智慧工地,但凭借多年水务管理经验和对新技术的深入研究,她迅速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带领团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升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作为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吕颖经常起早贪黑地工作,只要单元工程、隐蔽工程等施工环节达到验收标准,她必定亲临现场,不论时间早晚。国庆假期,得知军屯拦河闸施工第一阶段基槽开挖后的重要工序——验槽可以验收,她立刻驱车50多公里赶到现场进行检查,核对基槽开挖的平面位置和槽底标高是否符合勘察、设计的要求,并仔细观察其形状和外观,确保工程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由于工程地点远离城镇,为了节省时间,不干扰施工,她自带方便面作为午餐和晚餐……她以勤奋的工作态度默默付出,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