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方升创始人余洪波:产城融合将是中国产业园区的核心发展趋势

纵观各大城市发展,产业园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则为地方经济提供动力,大则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10月,成都举行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将进一步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战场”作用,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


作为一家专业的产业园区研究机构,今年6月,方升在第十届方升产业园区大会上发布了2024方升产业园区年度榜单榜单的评选标准包括产业投资能力、产业服务能力、产业招商能力以及园区产品力等产业运营能力指标,为产业园区运营商提供了明确的参考方向。‌‌


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成都当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与方升创始人、董事长余洪波进行了深度对话。


图片



图片

谈园区:产城融合将是中国产业园区的核心发展趋势

图片

产业园区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经历了40多年发展,实现了发展规模和质量上的快速成长,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重要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有力措施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大力量,成为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安全的“压舱石”。


在余洪波看来,未来,我国产业园区将由高速发展的“增量时代”向增速下降的“存量时代”转变:“传统产业园区已成为过去式,想要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相互促进,需要建设生态、集聚、完善、融合的高科技园区,这要求由原来的单一运营模式向‘产城融合’模式发展。”

图片

红星新闻:传统产业园区面临着怎样的短板?是否有相应对策? 


余洪波:传统园区更倾向于一个物理空间,企业可以自己拿地建厂房、买设备、招人生产。现在的园区更偏向于将研发空间出租或出售给企业,企业更多是为园区的种种服务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一些园区虽会提供一些服务,但这些服务未必为企业所需。原因在于,园区运营方本质上并没有脱离开发商的角色。我认为,金融、人才、科技、市场,是当下国内园区所要具备的四大要素,要克服传统园区短板,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这些对策也包括:为中早期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帮助企业招揽高层次人才,与科研院所或大企业合作实现技术突破,园区搭台帮助园区企业“找订单、拓市场”等。


图片

成都新都区航空产业园 王效 摄


红星新闻:当下,产业园区如何回应前沿产业的发展需求?


余洪波:产业园区的定位与规划,需紧跟未来城市发展诉求,不断促进园区智能化、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服务,打造创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可以援引“You do the best,we do the rest.”(你做得最好,我们做剩下的)来概括。也就是说,园区企业只需埋头解决企业发展的核心本质问题,其他事情园区帮忙解决。以华为公司为例,当地政府为企业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搞研发。当一家企业心无旁骛时,其对市场的理解、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等方面,就会远远超过其他企业。这也最终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红星新闻:对于未来产业园区发展趋势,有哪些预测和方向?


余洪波:产城融合将是中国产业园区的核心发展趋势。从原先单一产业功能出发,以打造产城综合体的模式,逐步叠加复合性的城市功能进入园区,推动产业园区综合性的城市节点转型,构建产业、人口、城市化水平良性循环。


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是形成互动、分享、高效的园区整体环境,并服务于“人”:产业园区的核心主体是在此工作的企业管理者及员工,未来的产业园区或将更多关注作为“人”本身的精神需求,通过匹配多元化、人性化的功能要素,逐步进化到生活方式的打造层面。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或许也有一些新的机会。民营企业园区离市场更近,由专业的民营企业做服务,国企来做资产管理,或许也是未来产业园区的新趋势。


图片

中德智能网联基地



图片

谈成都: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敢小看、不会忽略成都

图片

成都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实施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科技创新促转化、扩权赋能增活力、尊商重商优环境五大攻坚任务,让成都实现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


余洪波认为,地理位置、人口、营商环境等,都是成都发展产业园区的优势要素,成都可以抓住未来产业风口,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优化产业发展新生态,厚植产业竞争新优势。

图片

红星新闻:打造产业园区,成都的优势要素在哪里?对于成都产业园区发展有何建议?


余洪波:地理位置、人口、营商环境,是成都发展产业园区经济的独特优势。成都处于“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交汇点,以成都为点可以辐射整个西南市场;成都人口已超2100万,任何一个产业都不敢小看、不会忽略成都;成都营商环境非常不错,这也是成都吸引大企业的竞争力。


基于此,我建议成都要加强国资园区的招商能力。成都不缺做产业的人才,如何用一个良好的机制让这些人才最大化发挥应有的效应,这是接下来的重点。


此外,未来产业园区一大重要功能是孵化,这也是产业园区的本质。孵化的关键方向,是在某一原创、前沿细分领域做0~1的孵化,当然,也是真正被市场所需要的技术,这就对市场和需求的发现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可以大力培育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技术经理人,当他们和园区、技术衔接在一起,就能实现“1+1>2”的效果,让科技和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图片

先进医疗成果转化中心项目


红星新闻:近年来,“下大力气孵化最后企业却外迁”的事屡有发生。未来园区如何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


余洪波:从领先园区的做法来看,他们所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吸引并留下全球顶尖人才。“蛇口模式”创造者袁庚曾提到的“要把蛇口建设成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放在产业园区打造上也同样适用。


成都是创业者口中“创业性价比高”的城市之一,这些性价比囊括了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也就是说,在人才市场竞争中,成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成都要做的,就是抓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机遇,持续放大优势,将人才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聚集到园区,解决人才生活问题,让他们心无旁骛搞生产、搞研发。一旦顶尖人才留下来,产业才会真正留下来。从未来发展来看,成都一定是中国城市中不可替代的一极。


红星新闻:未来,成都的产业园区有哪些机会?


余洪波:我认为成都可在这三方面去抓机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作为全国重要的航空工业中心,成都在全国产业版图中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依托成飞、成发、中国民航二所、中航无人机、沃飞长空、腾盾等链主企业,成都可以积极争取卫星研发和运载火箭两大赛道,它们既有市场需求也是国家战略发展方向。


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首个破万亿级的产业,产业基础扎实,丰沛的高校资源又能为产业源源不断提供所需人才,这也是成都优势所在。成都可以深耕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这也是当下的热门机会。


从全国生物医药产业交易量来看,成都本身的数据交易量表现亮眼,这说明成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医药消费市场。有产业基础又有市场需求,成都可以根据市场所需差异化打造适用于西南市场的延伸产品,未来或许会极大地改变产业格局。



红星新闻:龙头企业最看重产业园区哪些因素?成都产业园区如何培育出“镇园之宝”?


余洪波:对于成熟的龙头企业而言,直接让他们将总部迁移过来比较困难。但成都有很多大院大所,它们可以培育出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企业。我们可以去挖掘并孵化真正有前景的团队,这些团队要有一个重要特征:与龙头企业产生上下游链接。未来这些企业也或将在细分领域作出成就,成为园区的“镇园之宝”。


另一方面,成都可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同时,抓住未来10年的窗口行业,如氢能、新能源车等,进行大量的投资并购,未来这些企业或许也会考虑将其研发总部放到成都。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实习生 何婧雯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