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
请将“探照灯好书”
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送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10多年前,库兹韦尔在他那本惊世骇俗的《奇点临近》中预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将于2045年永生,引发诸多争议。学者们反驳道,任何技术发展都会出现停滞期,不可能一直向前,以为现在的发展速度能一直如此,实属妄想;况且,就算数字技术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电脑也难替代强大的人脑。10多年过去了,这本《奇点更近》却证明:库兹韦尔很可能说对了。
至少他自己认为,当年的预言皆已兑现——当大家都以为摩尔定律失灵时,人工智能的突然火爆,让神话得以继续。按这个发展速度,2030年前,人工智能将超过人脑,10年后,将超人脑千倍,到那时,人类没有任何理由,不把意识上传至电脑,使自己获得永生。这将是真正的奇点时刻,今天的一切规则都会被推翻,活在电脑中的那个“我”可以和存入其他电脑中的其他的“我”互联,社会将重组;电脑中的“我”还能直接调用人工智能,这意味着,人脑将拥有超级计算能力,意识与现实的边界将彻底模糊……
也许,能否实现这个梦想并不重要,重要是库兹韦尔设想了一种新可能:进化并没停止,人将和电脑联为一体,成为半人半机械的赛博人,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不过是走完最后几步。与人文知识分子描述的灰暗未来不同,库兹韦尔的这本书中饱含着简单、直接的快乐——技术总会给人带来福祉,生活在加速回归的场中,除了紧跟进步,没有其他的选择。这种来自技术的信心固然带有激进进化论的偏颇,却能让读者看到更丰富、更多元的未来,它同样会给心灵以滋养。
文 / []雷·库兹韦尔
如果我是生活在 1900 年的一位未来学家,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我会对当时的劳动大军说:“你们中约有 40% 的人在农场工作( 1810 年这一比例曾超过 80%),还有 20% 的人在工厂里工作,但我预测,到 2023 年,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将下降 50% 以上(降至 7.8%),而在农场工作的人的比例将下降 95% 以上(降至不到 1.4% )。”
我还可以继续说:“不过,你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就业岗位实际上会变多而非减少。新增的就业岗位将超过被淘汰的岗位数量。” 如果他们接着问我:“都有哪些新工作 ?”我只能诚实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它们尚未被发明出来。而且,它们将出现在目前还不存在的行业中。”这个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但它恰恰说明了为什么自动化会引发政治焦虑。
如果我真的有先见之明,我会在 1990 年告诉人们,不久就会出现运营网站与移动应用程序、数据分析和在线销售等新工作。但他们可能完全不明白我在说什么。事实上,尽管许多类别的岗位数量大幅减少,但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比例来看,工作岗位的数量都在显著增长。
1900 年,美国的劳动力总数约为 2 900 万,占总人口的 38% 。2023 年初,这一数字约为 1.66 亿,占总人口的 49% 以上。不仅工作岗位的数量在增长,而且从事这些工作的员工平均工作时间更短,收入更高。在美国,每个工人每年的工作时长从 1870 年的 2 900 多小时缩短到 2019 年(新冠疫情造成中断之前)的约 1765 小时。尽管工作时长缩短了,但自 1929 年以来,按不变美元计算, 工人的平均年收入增长了 4 倍多。1929 年,美国的人均年收入约为 700 美 元。由于当时 1.228 亿人口中只有 4 800 万人就业,这相当于每个工人的年收入约为 1 790 美元( 2023 年为约合 31 400 美元)。2022 年,美国 3.32 亿人口的人均年收入估计为 64 100 美元,其中劳动力人口约为 1.64 亿。因此,美国在职劳动者的平均年收入约为 12.98 万美元(2023 年为约合 13.3 万美元),比 90 年前高出4倍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平均值反映了全美总体财富的巨大增长,但年收入中位数要低得多。1929 年没有可靠的数据,但在 2021 年,年收入中位数为 37 522 美元,而平均年收入为 6 4100 美元。这些差异部分反映了少数人的极高收入,以及大量退休人员、学生、全职父母或其他未就业人员的存在。
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观察时薪,就会发现类似的趋势。1929 年,美国工人平均每年工作 2316 小时。以 2023 年的美元购买力水平计算,工人平均年收入约为400 美元,即每小时约 13.55 美元。到 2021 年,美国人的工资和薪金总收入约为 10.8 万亿美元(按 2023 年的通货膨胀水平调整后),工作时长为 2540 亿小时,每小时约 42.50 美元,是 1929 年的 3 倍多。
实际的增长幅度更大。官方工资统计数据并未涵盖某些工种,例如,高收入的自由计算机程序员。企业家或创意艺术家也不在其中,尽管他们可能从每小时的工作中获得非常高的收入。
2021 年,美国的个人总收入约为 21.8 万亿美元(按 2023 年的通货膨胀水平调整后),这意味着他们的时薪 大约是工资和薪金的两倍。但是,大部分个人收入(例如,出租房产)并不能很好地折算为工作时间,因此最准确的数字介于两者之间。这些收益甚至没有考虑,在同一时期内有多少种商品在价格不变 (根据通货膨胀水平调整后)的前提下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以及消费者可以享受到许多新的创新产品这一事实。
技术变革是推动这一进步的主要力量,它为传统工作引入了基于信息的新维度,并创造了数百万个在 25 年前(更不用说 100 年前)根本不存在的新工作,这些工作需要全新的、更高水平的技能。到目前为止,这已经抵消了之前自动化造成的大量农业和制造业工作岗位消失,而这些工作曾经容纳了绝大多数的劳动力。
19 世纪初,美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导地位。随着大量移民涌入这个年轻的国家,并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迁移,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甚至还有所上升,最高时超过了 80%。但到了 19 世纪 20 年代,由于农业技术的改进,这一比例开始迅速下降,因为更少的农民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最初,这种变化可以说是改良的植物科学育种方法和更好的作物轮作系统相结合的结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机械化农用工具成为节省劳动力的主要设备。1890 年,美国大多数人首次脱离农业工作。而到 1910 年,随着由蒸汽或内燃机驱动的拖拉机取代了缓慢和低效的耕畜,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急剧下降。
20 世纪,改良农药、化肥和基因改造技术的出现,导致作物产量爆炸式增长。例如, 1850 年英国的小麦产量为每英亩 0.44 吨。截至 2022 年, 这一数字已上升至每英亩 3.84 吨。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内,英国的人口从大约 2 700 万增长到 6 700 万,粮食生产不仅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而且还使得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加丰富的食物。随着人们获得了更好的营养,他们长得更高、更健康,儿童时期大脑发育得也更好。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多人才的潜力被释放出来,推动了进一步的创新。
展望未来,自动化垂直农业的出现可能会促进农业生产力和效率的又一次巨大飞跃。像英国的 Hands Free Hectare 这样的公司已经在努力用自动化机械取代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人工劳动。随着 AI 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以及可再生能源变得更加便宜,许多农产品的价格最终将大幅下降。当粮食价格受到人力和稀缺自然资源的影响减弱时,贫困将不再是人们获得充足、健康、营养、新鲜的食品的障碍。
虽然许多失去工作的农场工人在工厂找到了新的就业机会,但大约一个半世纪后,工厂工人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
在 19 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大约每 35 个美国工人中就有 1 人受雇于制造业。工业革命很快改变了主要城市的面貌,蒸汽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需要数以百万计的低技能工人。到 1870 年,几乎每 5 个工人中就有 1 人从事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快速工业化的北方。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在 20 世纪初将大量新的工人,主要是移民, 卷入了制造业。装配线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 越来越多的人买得起这些产品。
随着需求的增长,工厂不得不雇用大量新工人。据估计,和平时期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在 1920 年左右达到峰值,约占平民劳动力的 26.9 %。衡量劳动力规 模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们无法将这个数字与后几十 年的数字进行完美的比较,但一个总体的事实是很清楚的。除了大萧条(制造业就业人数暂时下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制造业就业人数暂时上升)期间的波动外,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有大约 1/4 的劳动力一直在从事制造业。在大约 50 年的时间里,这一比例总体上没有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随后,两项与技术相关的转变开始侵蚀美国的工厂就业机会。首先是物流和运输方面的创新,尤其是集装箱运输,使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将制造业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并将成品进口到美国。集装箱运输并不是像工厂机器人或 AI 那样引人关注的技术,但它对现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却 是所有创新中最深远的一项。通过大幅降低全球运输成本,集装箱运输使经济真正实现了全球化。这不仅让普通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大量产品,也成为美国大部分地区去工业化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自动化导致了美国国内制造业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早期的装配线需要工人在每个步骤中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而机器人的引入减少了这种需求。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趋势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变得迅猛,因为计算机的使用和 AI 使得自动化变得越来越强大和高效。因此,在更智能的机器的帮助下,普通制造业工人每小时可以生产越来越多的商品。从 1992 年到 2012 年的 20 年,随着计算机的引入改变了工厂生产,普通制造业工人平均每小时的产量增加了一倍(经通货膨胀水平调整后)。
因此,在 21 世纪,制造业产出和制造业就业出现了脱节。2001 年 2 月,就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引发经济衰退之前,美国有 1 700 万人从事制造业工作。这一数字在衰退期间急剧下降,并且再未恢复——尽管产量大幅增加,但在整个 21 世纪前 10 年中期的经济繁荣期,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一直徘徊在 1 400 万左右。2007 年 12 月,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衰退开始时,美国大约有 1 370 万人从事制造业,到 2010 年 2 月,这一数字已降至 1 140 万。随后,制造业产出迅速反弹,到2018 年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许多消失的工作岗位再也没有恢复。即使 在 2022 年 11 月,也只需要 1290 万工人就能达到之前的产量。
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这些趋势引人注目。从 1920 年到 1970 年,美国制造业劳动力占就业总劳动力的比例一直稳定保持在 20% ~ 25%。而在此后 的 50 年里,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占就业总劳动力的比例稳步下降:1980 年为17.5% ,1990年14.1%,2000 年为 12.1%,2010 年跌至最低值 7.5%。在过去的 10 年里,尽管经济持续增长,制造业产出健康增长,但制造业就业比例基本保持平稳。截至 2023 年初,美国制造业雇用了大约 1/13 的就业工人 。
尽管农场和工厂的工作岗位都大幅减少,但是自有统计数据以来,即使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自动化浪潮,美国的劳动力数量也一直在稳步增长。从早期的工业革命到 20 世纪中叶,经济发展不仅创造了充足的新工作岗位, 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还吸纳了大量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
自 21 世纪初以来,美国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略有下降,但主要原因是现在有更高比例的美国人达到了退休年龄。1950 年,65 岁及以上的美国人口占总人口8.0% ;到 2018 年,这一比例翻了一番,达到 16.0%, 导致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年龄人口相对减少。美国人口普查局预测,忽略未来几十年可能取得的任何新医学突破,到2050 年,美国 65 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 22% 。如果我的预测是正确的,即显著延长寿命的技术将在那时成为现实,那么老年人的比例将更高。然而,从绝对值来看,劳动力本身仍在增长。2000 年,在全美 2.82 亿人口中,有 1.436 亿人为平民劳动 力,占 50.9% 。71 到 2022 年,在约 3.32 亿人口中,劳动力增长至 1.64 亿人, 占 49.4%。
随着经济产业向更多技术密集型工作转变,我们一直在大幅增加教育投资,以提供相关工作所需的新技能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美国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从 1870 年的 63 000 名(见图 5-4)增加到 2022 年的约 2 000 万。其中,仅在 2 000 年至 2022 年期间,美国的大学生就增加了约 470 万。今天,我们在 K-12 教育上的人均支出(以不变美元计算)是一个世纪前的 18 倍以上。在 1919—1920 学年,K-12 公立学校的人均支出相当于 1 035 美元 (按 2023 年的美元购买力水平计算)。到2018—2019 学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 19 220 美元(按 2023 年的美元购买力水平计算)。
在过去两个世纪里,技术变革已经多次消除了经济活动中的大部分工作。尽管人们一直(且准确地)认为,主要的就业类别即将消失,但在教育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我们仍然看到了持续而显著的进步。
(本文摘自[美]雷·库兹韦尔所著《奇点更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湛庐文化授权发布)
翻译 | 人文社科 | 未来学
《奇点更近》
[美]雷·库兹韦尔 著
芦义 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湛庐文化
2024年9月
内容简介:雷·库兹韦尔,多部畅销书作者,代表作有《奇点临近》《人工智能的未来》《机器之心》《智能机器的时代》等。其中,《奇点临近》曾在亚马逊网站科学和哲学类书籍中排名前列,《智能机器的时代》曾获得美国出版协会“zui优秀的计算机科学著作奖”。全球知名的未来学家、思想家、计算机科学家,奇点大学创始人,谷歌工程总监。60多年来,他一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yin领者,准确预言了互联网扩张、人工智能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人脸识别、3D打印、虚拟现实等。
继《奇点临近》之后,雷·库兹韦尔的又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探讨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及纳米机器人为代表的指数型技术将如何推动人类走向奇点。
库兹韦尔通过扎实的论证,在书中重申了他对未来20年的大胆预言——AI将在何时通过图灵测试;人类将在何时迈入奇点;持续发展的人机融合技术将如何使人类智能增强数百万倍;人类寿命如何实现延长,超越目前120岁的生物学限制;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完善将如何满足我们所有的能源需求;指数型技术将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等。我们即将迈入认知、生活乃至生命被重构的时代,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值班编辑 | 小飞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