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共建,超额完成“小压站”提升改造
区绿化市容局聚焦群众需求,积极发挥校区、街区、园区“三区”联动机制,依托杨浦高校资源集中及其在建筑、构造、景观方面的专业优势,与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紧密合作,充分吸纳一线基层单位及市民的诉求,积极推进“小压站”提升改造。
在属地街道、作业公司协同配合以及周边商业园区、居民区和社区居民的积极支持下,目前全区环卫管理的25座“小压站”,已完成14座“小压站”的提标改造,超额完成市局下达全年指标。
分类施策,打造环境友好型“小压站”
在改造过程中,结合周边环境实际分类施策,推行“一站一方案”的精细化设计理念,兼具实用、环保、美观三重性,重塑环卫设施形象,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小压站”。
“小压站”室内改造强化环保标准,关注邻避效应:配备除臭设备,安装有自动喷淋装置等,并采用无害的植物型药剂液除臭;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重新布局管道,设置污水沉淀池,管控水质排放;实施地面翻修平整,采用防渗耐磨材料,提升使用性能;更新、修缮老旧压缩设备,解决噪音、故障、拉臂箱体拖挂、污水滴漏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小压站”的外观改造,采用喷绘门帘的方式使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小压站”内外整体环境的和谐度与适宜性。
优化过程监管,实施信息化监控
改造过程中,业务管理部门落实专人深入一线靠前指导,依托施工监理专业单位,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文明施工措施和安全应急保障措施,确保防台防汛、消防、环保等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改造完成后,指导作业公司加强日常的管理和养护,定期组织开展深度保洁管理,保持场地整洁,压缩设备及箱体、标识标牌以及除臭等配套设施完好,进一步强化“小压站”规范化运行管理,确保“一点一档”信息管理制度不打折。
通过配备水、声、气在线监测设备,安装摄像头,在有条件的压缩站操控台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等措施,并纳入作业单位“一网统管”,实施对作业人员作业规范、作业工艺等全流程监管,规避了无证人员操作机械设备等风险。信息化监控设备不仅能够用于实时监控提供各类精准管理数据,后台远程监控系统还能够实时掌握各小压站作业时间、现场清运作业等情况。
接下来,区绿化市容局将注重“小压站”改造后基层实际使用效果反馈,持续做好“小压站”的提标改造工作,进一步强化行业指导,规范作业流程,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小型收集站的服务能级,改善环境质量,展现环卫精细化管理面貌。
文字:王歆瑜
编辑:奚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