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人均消费额同比增长超过10%,民艺为啥这么好磕

全文2504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淘宝大数据显示,双11期间民艺类产品人均消费额同比增长超过10%,越来越多的民艺品牌在各大文旅活动中展示。

02第十二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期间,杭州“王的手创”快闪摊位吸引了众多游客,展示了民艺的新潮流。

03“王的手创”主理人王丹青表示,民艺DIY是一种精神疗愈方式,能让人们掌握一门传承千年的艺术。

04除此之外,民艺中心在全国各地兴起,如长沙地道民艺馆、山东手造体验中心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05专家认为,民艺的兴起是现代人渴望回归本土生活的情感表现,城市拥抱民艺有助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希林 周丰 通讯员 吴夏璠

图片

一个纸鸢形状的冰箱贴、一把余杭纸伞、一个琉璃杯……含民艺元素的商品,成为消费者购物车里的新网红。

淘宝大数据显示,“双11”期间,该平台上民艺类产品人均消费额同比增长超过10%。线下,越来越多的民艺品牌也在各大文旅活动中做快闪。第十二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期间,记者就偶遇了“王的手创”快闪摊位。

民艺,究竟有多好“嗑”?

做一个文创香囊花几十个小时,“超治愈”

“王的手创”是钱塘区创意设计领域的头部企业。近期,“王的手创”线下首店在白洋桥青潮园开业。在社交平台,该店把自己定义为“传播民艺新潮流”的文化空间。

迈入“王的手创”大厅,记者首先看到的是明星们拿着各类“王的手创”产品的国潮照片墙。最靠近大厅入口的一排货架上,陈列着和电视剧《永夜星河》、电影《大鱼海棠》及国家博物院的联名手作首饰等。再往里走,有爆款文创陈列区、国潮装置合影区及传统文化体验区等。店铺还会不定时邀请艺术家来做互动,比如书法家黄陵野鹤来快闪写书法等。此外,“王的手创”主理人王丹青也会组织粉丝们来一起学习手作。“刚开业的时候,店里一天的销售额就到一万元以上。”店员牧川告诉记者。

图片

王的手创《大鱼海棠》联名首饰

江苏网友“二斤蜜水”,是“王的手创·钱塘”的忠粉,曾在小红书上报名参加过该品牌组织的预开业探店活动。“我先入坑了串珠手作,今年6月又入坑了‘王的手创’布艺制作,来打卡线下店就是了解它的品牌理念。” “二斤蜜水”最感兴趣的就是店内的“发现龙”系列diy材料包。“这批材料包的色泽很鲜艳,材料包有的用料来自于非遗,有的细节处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比如该店线上销售量排名第二的“龙颜大悦”香囊材料包,设计灵感来自于南宋的《盘龙图手卷》,小小的龙眉毛,都要用盘金绣技法去完成。说到在手作上的花销,“二斤蜜水”表示投入的金钱少,一个diy材料包就60元至70元,但花费的时间超多。“比如‘龙颜大悦’,我一天花五六个小时去绣,也要1周左右才能完工。”入坑近半年来,“二斤蜜水”已经一口气做了四五款产品了。

爱上民艺diy的原因是啥?“二斤蜜水”说,这就像老一辈人盘手串、做文玩一样,是自己特有的一种精神疗愈方式。“特别是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民艺后,我感觉自己掌握了一门传承了几千年的艺术。”玩民艺,意味着上手有难度,但这也带给了她成就感和分享欲。“这个过程就像我做出了一道道有难度的数学题,而我又有美的成品可以分享。”

一款皮影礼盒月售近5万套,很热门

民艺,可以简单理解为民间艺术。它指的是发源于民间、同时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艺术品或工艺品。

杭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林敏告诉记者,“民艺一部分是从古到今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一部分是当代民间艺术家创作出的艺术。”他又说,“一个手工艺人织了一块土布,但灰扑扑的不好看,它就只是个民间技艺。但如果有个设计师把它爆改成了一个国潮手帕,那么它就变成了一个民艺商品。”设计师加持、修缮、锡补朽木、旧物再造……在国潮风盛行之下, “民艺商品”正迅速走红。

苍南人张书雁,2015年创办了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公司,团队以寻访民间艺术为主,到全国各地拍摄纪录片,发现民艺产品,并帮助乡村手艺人推广。团队作品更是频频出圈:2020年底,“自然造物”推出了“戏出东方”和“八仙过海”两款年味礼盒,巧妙地将皮影零件嵌在腰封上,让年货包装在皮影元素的加持下多一份热闹。礼盒推出不到一个月,销量就接近5万套。

同年,“自然造物”落地线下,在余杭瓶窑镇打造了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去年11月,该中心还被评为2023年度“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今年8月,位于瓶窑老街方家弄1号的自然造物·民艺材料研究中心,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我们做产品,只是用一个落地点来表达想法,为相关联的民艺复兴提供一种可能。如果再造的民艺作品不能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它的复兴将没有太大益处。”此前,“自然造物”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提到了团队“民艺复兴之路”的规划:找到“失落”的中国传统民艺,再用惊艳设计为传统民艺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王的手创”,同样想将全新再现的民艺引入市场。2014年,“王的手创”淘宝店订单开始多了起来,远超了供给。团队嗅到民艺文创的商机,开始挖掘贵州、四川等地的手工艺人,组建起全国范围内的专业手工艺生产供应链。在“王的手创”一款非卖品麒麟刺绣文创旁,记者就看到了一张介绍卡片,制作这件作品的是一位来自贵州黔东南台江县南宫村的35岁绣娘。

“2020年疫情期间,线上订单量骤减,团队终于有时间去往大江南北的乡间村落,走访当地知名的民间手工艺人,再以产品合作的形式与他们建立深度联系。”牧川告诉记者,如今,参与“王的手创”制作的手艺人约5000余位,年销售额超千万元。未来,“王的手创”将进一步帮助更多手工艺人走向台前。

图片

香囊旁有绣娘的卡片介绍

从小众爱好到产业化,民艺正被世界看到

不仅是杭州,放眼全国各地,一个个民艺中心正在兴起:今年8月,“地道长沙民艺馆”在长沙太平老街开业迎客。开馆1个月份客流量便达到了12万人次;2022年开业的山东手造体验中心,凭借“永不凋谢的牡丹花有多绝”“山东小伙5000小时复刻古代凤冠首饰”“水浒108将生动再现屏风之上”等微博热搜话题推广了琉璃、陶瓷、花丝镶嵌、漆器修饰等馆藏的多种非遗,总阅读量超2亿次;江西景德镇,整个镇子都是陶瓷艺术体验点。今年1月至8月,景德镇共接待国内游客4162.45万人次,同比增长18.97%;旅游总收入478.68亿元,同比增长13.76%。

民艺,也正在进一步被世界看到。今年自然造物与杭州国际工艺周联合开展第二届全球手工艺创新发展交流研讨会,来自各国的文创协会代表、艺术家,也被邀请到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及自然造物·材料研究中心,去看各地鲜活的非遗:河北蔚县剪纸、河南浚县布老虎、北京绒花、浙江余杭油纸伞、湖北云梦县皮影……有千年历史的民间手艺被制作成伴手礼。

日本工艺振兴协会理事松泽齐之,在参观完材料研究中心后表示:“在材料研究中心居然可以一次性看到这么多的材料,在日本还没有。这不仅可以丰富知识,也为来访者提供许多灵感。”爱尔兰玻璃艺术协会负责人,还主动提出想把民艺带去欧洲。“中国不只有机械和工厂的产品,还有如此温暖人心的手工艺制品,我能从中看到中国当代设计对手工艺的理解。”

图片

各国的文创协会代表、艺术家参观中 图源:自然造物供图

“从游客的角度来看,爱上民艺,本质上是想回归乡土、亲近自然,解压放松的同时,也能体验不一样的手工艺的机巧和智慧。”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首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王其全认为,当下民艺的“火”,是现代人渴望回归本土生活的情感表现。而城市主动拥抱民艺,既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在地文化,也能进一步丰富当代城市文化的内涵,增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与亲和力。

从文化空间到“文化出海”,民艺在推动海内外手工艺领域的协同发展与创新融合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