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大河报·豫视频的相关报道为例,深入剖析如何通过小视角折射大时代,用“小切口”抓住人物的精气神,并以“轻量化”表达提升报道的可看性,使重大主题报道更加鲜活、生动,有效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感召力。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切口”与“轻量化”表达策略的提出,为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小切口”:用小视角折射大时代
“小切口”的内涵及案例。所谓“小切口”,即从小处着手,通过选取具体、生动的小故事、小人物来反映大主题、大事件,使报道更加贴近受众、易于接受。“小切口”不是事小、琐碎,而是“以小见大”。大河报·豫视频推出的微纪录片作品《麦吾兰江的“心”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23年10月30日,大河报·豫视频联合河南国际传播中心、河南日报科教卫健新闻部,重磅推出12分27秒双语微纪录片《麦吾兰江的“心”事》,从一个孩子的视角与心境的变化,讲述了这段以爱为名的暖心故事。记者历时19天,用镜头语言讲述了新疆患儿麦吾兰江的治病故事,并以细腻的视频画面,记录了这个14岁少年接受手术前后的心态变化。在新闻报道中,选取“小切口”作为切入点,不仅能够增强报道的吸引力,还能够体现报道的深度。《麦吾兰江的“心”事》这部微纪录片,便充分展现了“小切口”在加强报道深度与提升报道吸引力方面的成效。首先,通过选取麦吾兰江这一具体、生动的个体作为报道对象。观众在关注麦吾兰江个人经历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他所代表的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更能体现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该片深入挖掘麦吾兰江内心的变化和成长,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和需求。这种深度报道不仅能够引起观众的共情和关注,更能够激发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此外,《麦吾兰江的“心”事》还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画面呈现,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能了解麦吾兰江的治疗过程,更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变化和成长,提升了报道的吸引力。最后,通过广泛的传播和媒体联动,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多个媒体平台的报道和讨论,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关注先心病患儿这一群体。这种广泛的传播不仅提升了报道的知名度,也使得其深度与吸引力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小切口”与大主题的关系。“小切口”与大主题之间的关系,核心在于通过具体的、局部的、细微的视角来深入探索和展现更为宏观、广泛的主题。首先,“小切口”意味着从一个具体而微的出发点开始,可能是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细节,或者是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这种选择有助于创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具体的点上,从而更深入地挖掘和展现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小切口”是通往大主题的桥梁和纽带。大主题往往涉及广泛的社会现象、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等,如果直接从这些层面入手,可能会因为过于宽泛和抽象而难以深入。而通过“小切口”的引入,创作者可以将大主题具体化、生动化,使其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在实践中,“小切口”与大主题的关系可以表现为一种“以小见大”的效果。通过深入剖析一个具体的切口,创作者可以揭示其中蕴含的普遍性、规律性和深刻性,进而反映大主题的核心要义。这种写作方式不但具有吸引力,而且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综上所述,“小切口”与大主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巧妙地运用“小切口”策略,创作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和展现大主题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创作更加生动、具体、有深度的作品。《麦吾兰江的“心”事》这部微纪录片,便是一个成功运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的典型案例,其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情感共鸣点和新闻价值的“小切口”,成功地展现了公益救治、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等大主题。这种以小见大的报道方式,既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又能够深化观众对于大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小切口”的选取方法。在新闻采写中,选取“小切口”作为报道的起点,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艺术。关键在于如何敏锐地捕捉到那些能够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具体细节或个体故事。在《麦吾兰江的“心”事》这部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小切口”的选取策略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选取的“小切口”必须具有代表性。麦吾兰江作为新疆先心病患儿中的一员,他的故事并非孤例,而是众多患儿治疗与康复过程的缩影。通过记录他的经历,观众能够窥见整个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从而产生共鸣。其次,选取的“小切口”要具有情感共鸣点。麦吾兰江的故事中的情感波折、内心的挣扎与成长,都是能够触动人心的元素。观众在关注他治疗过程的同时,也在感受他内心的变化,这种情感共鸣使得报道更加深入人心。最后,选取的“小切口”还要具有新闻价值。麦吾兰江的故事的背后,是公益救治行动、民族大团结的大背景和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与支持。这种大主题与“小切口”的结合,既能够体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又能够展现其社会意义。
“轻量化”表达的内涵及案例。在互联网时代,“轻量化”表达成为新闻报道的新趋势。它强调报道的简洁明快、重点突出,使受众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报道的核心内容。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轻量化”表达的运用尤为重要。通过精选视角、化大为小、深挖细节、讲好故事,可以将宏大主题的“身段”降低,使其更具温情和亲和力,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和感知。以河南“三夏”麦收报道为例,大河报·豫视频通过一系列“轻量化”作品,成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2023年“三夏”期间,河南小麦收割引发社会强烈关注。面对复杂的舆情环境,大河报·豫视频推出了一条短视频——《100秒!全景看河南,战“三夏”抢收忙!》,视频观看量超过3000万,登上抖音郑州同城榜TOP2;制作了一部MV——《我要从南收到北,我还要从白收到黑》,改编崔健的《假行僧》,邀请农民兄弟乐队演唱,用视频方式“致敬‘三夏’时节每一滴汗水”,全网流量超过4500万;推出第一视角记者手记《一位95后记者眼中的三夏》……这些作品通过“轻量化”表达,生动有趣展现麦收场景,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轻量化”表达采用精练的文字叙述、精确选择的图片和配图等手段,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更能吸引人。在红旗渠精神的传播中,大河报·豫视频通过动漫H5《快来当1/100000的修渠者》等创意产品,让受众在沉浸式和互动式体验中感受红旗渠建设者的英雄气概。这种“轻量化”的表达方式不仅提升了报道的可读性,还增强了传播效果,使受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新闻内容。“轻量化”表达与报道深度的关系。首先,“轻量化”表达并不意味着忽视报道的深度。相反,它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间内,通过精准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将复杂的新闻事件或主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这种表达方式需要记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炼出核心要点,将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其次,“轻量化”表达有助于提升报道的深度。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记者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新闻事件的内涵和背景,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等方式,将新闻事件或主题呈现得更加立体和生动。这种深入挖掘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报道的质量,还能够引导受众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新闻事件或主题。同时,表达的深度也是“轻量化”表达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对新闻事件或主题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一针见血。因此,表达的“轻量化”和表达的深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新闻报道中,应该注重在“轻量化”表达的基础上追求深度报道,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深刻的思想和观点,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和期待。“轻量化”表达的误区。“轻量化”表达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选视角、化大为小、深挖细节、讲好故事等手段,可以将宏大主题变得鲜活有趣,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传播效果。同时,“轻量化”表达也符合互联网传播特性,满足了受众的阅读需求,为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轻量化”表达要避免陷入以下误区:第一,要避免过于简化内容导致信息失真。“轻量化”表达强调简洁明了,但不应以牺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代价。在进行“轻量化”表达时,必须确保所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能够真正反映事实。第二,要避免忽视报道的深度和内涵。虽然追求简洁,但报道的深度和内涵同样重要。在“轻量化”表达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对新闻事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度解析能力,确保报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第三,要避免陷入“标题党”的误区。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可能会采用过分夸张或有误导性的标题,这种做法虽然能够短暂性地提升关注度,但长期来看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因此,在进行“轻量化”表达时,必须坚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确保标题和内容相符,避免误导读者或受众。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日益碎片化,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不断探索新的表达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期待。其中,“小切口”与“轻量化”表达策略的实践成果显著,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和传播效果,探索了主流媒体的创新发展路径。“小切口”与“轻量化”表达策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实践成果令人瞩目,但未来的道路仍然漫长。主流媒体应继续深化这种策略的应用,不断创新报道理念和方式,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新闻信息服务。(作者系大河报(大河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副总经理)2025年度《新闻战线》杂志订阅工作已经开始,敬请点击下载2025年新闻战线订阅单.docx 进行填写,填好后回传至本刊发行部邮箱:xw@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