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活动中心,灾时避难场所!北京乡村建成一批“平急两用”设施

平时是体育活动中心、社区服务站,一旦遇到灾情,迅速变成应急避难场所,可为周边的村民提供食宿、医疗等服务,实现“电不断、水不停、讯通畅”……在灾后重建阶段,统筹发展和安全,本市乡村已建成一批“平急两用”设施。

房山十渡,这个曾经的京郊旅游大镇,在去年汛期拒马河山洪的袭击下,不少民房被淹,多个景区受损。经过紧锣密鼓重建,十渡陆续恢复了烟火气,多个景区在今夏开始试营业。九渡村山坡台地上,一个着眼于“平急两用”的项目——十渡应急保障中心拔地而起。

图片
房山区十渡“平急两用”社区服务中心。安旭东摄

该项目采用“方舟”设计理念,由朝阳区援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由两栋建筑组成,象征朝阳和房山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十渡镇副镇长艾山江,亲历了十渡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全过程。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的名字被印在了工程竣工永久性标牌上。他说,这里室内部分可以安置200多人,如果加上停车场、停机坪区域,可以安置500到1000人。

“电不断、水不停、讯通畅”是如何实现的?以十渡应急保障中心为例,屋面铺设了约1000平方米光伏板,一旦发生停电,光伏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下来,供应急使用,如果当地连续阴天,保障中心还可以启用柴油发电机;中心内部安装了反渗透净水机,可以保障受灾村民的日常饮水;值班室卫星电话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时候,也能和外界取得联系。

图片
房山区十渡“平急两用”社区服务中心。安旭东摄

房山北部深山区佛子庄乡的文体活动中心,现在也被改造成了“平急两用”房,能满足200多人7天左右的基本生活需求。据统计,房山已经在山区建设19个类似的安全应急空间。此外,通信企业和属地还计划在房山佛子庄、十渡等地联合建设9座新型抗灾堡垒基站,堡垒基站的设备机房,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比较强,还配备了自启动柴油发电机和大容量高稳定蓄电池动力系统,可以极大提升山区通讯能力。

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村的村委会,如今也已成为可以安置100人的“平急两用”场所。储物间内,整齐码放行军床、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今年汛期几次演练,全村老少已经可以熟练地在村干部的引导下第一时间响应、转移。还会有专人定期检查物资是否有损耗,并及时更换。

韭园村中央,一根白色的杆子顶端,装着四个喇叭,朝向东西南北四面,喇叭上方还有一块光伏板,旁边有一个接收器,接收器另外一侧是一个摄像头……这是韭园村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增设的应急广播,在市电和光伏供电都中断的情况下,这套系统可以保证三四天正常运行。这样的应急广播系统,在门头沟区的村、镇中已不鲜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陈强,张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