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栏目,精准聚焦百姓关切和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本期报道关注广州市海珠区老楼如何兼顾文物保护,进行二次供水改造的故事。
老楼长期缺水,有居民凌晨五点储水
海珠区龙庆大街14、16号是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楼,楼高8层,院内居民共有37户。近些年,居民逐渐发现,家里开始出现不定期停水的情况。然而,随着停水情况越来越严重,影响的楼层和居民也越来越多。为这栋老楼解决供水难问题,就成了南华中社区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自小生活在院里的梁小姐,住在16号楼的顶楼,她告诉南都记者,最开始出现缺水的时候,他们会在5楼的公用水龙头接水。后来,为了方便用水,梁小姐在顶楼加装了储水箱以及加压水泵,“以前在平峰期还能抽上水来,但到了前两年,凌晨一两点都没办法抽到水。”为此,梁小姐定了个早上五点的闹钟起来储水。但并非所有居民都能安装储水箱,梁小姐给记者展示了楼下邻居用了十数个水桶进行储水的照片。
居民用来储水的瓶子。
卢先生则是住在旁边的14号楼,同样因缺水极大影响了生活。他表示,水压太小,导致热水器没法正常使用。在他印象里,有时就算来水,淅淅沥沥的水流也难以满足日常需要。“洗碗也是水龙头慢慢漏水出来才行。”为此,居民希望能早日进行二次供水改造。
文物保护撞上老楼用水难,多方联手破难题
南华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巧红告诉记者,由于城市规模扩大,楼盘的增加,用水人数越来越多,水压越来越小。“但是供水管是很多年前的,调高水压就容易爆水管。”在南华中社区,这样的老楼还有不少。
据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介绍,海幢街龙庆大街14、16号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临江地段,由于供水基础设施老化,高峰用水时段市政供水压力波动时,高层住户易出现间歇性供水压力不足的情况。
在广州发布《广州市推进供水服务到终端工作方案》后,大院的居民很快就准备好材料,提交了申请。在2023年,居民们终于等来了通知,可以开始二次供水改造。
据介绍,大院所申请的供水到终端改造项目位置,在龙庆大街14、16号大院内,已闲置的值班室放置供水设备,并在旁边新设一水箱。但由于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与大院紧紧相连,大院内的空地均在文物保护红线范围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改造只好停下脚步。“用水这么困难,居民又一直向我们求助。”张巧红收到消息后,立马联系了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了解情况,同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
海幢街道团工委专职书记、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刘源表示,在了解情况后,街道参考了相关部门意见,多次到现场调研,并制定了多个方案。然而,在综合考虑后,这些方案或是改造后的效果不好,或是会对周边管网水压的不良影响,均无法采用。
一时间,情况陷入僵局。但居民的用水是大问题,为此,海幢街与海珠区信访局、海珠区水务部门、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多个部门多次进行沟通,组织召开协调会议,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此外还积极搭建平台,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居民小区开展实地调研。
经过调研和商讨,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最终认定该居民楼供水改造属于设备安装,不属于建设工程。“我们开了很多次会,也有律师、专家现场评估与诊断,最后得出结论,此次改造对“一劳大”旧址本体结构及围墙无安全影响,可以进行安装。”张巧红说。
“当时改造暂停,居民们情绪有些激动,毕竟刚看到希望,就又马上破灭了。”张巧红提到,为了安抚居民,社区工作人员采取了上门沟通、召开现场会议等方式,解释政策,并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几经波折,今年9月,大院的二次供水改造顺利完工,清澈、稳定的自来水汩汩流入每一户居民家中,彻底解决了居民们多年来的用水困扰。据了解,新供水系统日后的维修管理也顺利移交至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全面接管负责。
二次供水改造完成,居民直言“好幸福”
近日,南都记者来到龙庆大街14、16号里看到,大院与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仅一墙之隔。银白色水箱安置在门口的闲置值班室旁边,仔细观察发现,水箱并非紧贴着墙壁,“这样水箱也不会对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围墙产生影响。”张巧红介绍。旁边的闲置值班室里放置着崭新的银白色水泵,旁边是配套的供电设施。
二次供水改造装置安置在大院里,破解用水难题。
“好幸福。”提起此次改造,梁小姐脸上是藏不住的笑容,她表示,“刚开始那几天,我早上五点也会准时醒来抽水,每次经过水龙头都要打开看看是不是真的。”她回忆起刚改造完的那些天,每当邻居碰面,聊天的话题都围绕着用水,“以前水小,洗一次衣服要两个小时,一天基本只能洗一次,现在只要四十分钟了。而且现在早上也能洗衣服了,真是好多年都没这样干过了。”
卢先生对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了真诚的感谢,“改造后,洗澡很舒服,水压足够热水器正常使用,真的好感谢大家。”
多部门联合,共同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回顾整个过程,南华中社区也总结了不少经验。因用水改造工程涉及主体较多,改造任务重,南华中社区充分发挥协调中枢的作用,与海珠区信访局、海珠区水务部门、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多个职能部门紧密合作,联合海幢街道城管科、文化站等人员成立工作小组,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共同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同时,动员居民参与,共筑信任基石。为进一步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信任感,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南华中社区工作人员逐层上门张贴供水改造和确认签名通知,通过逐户做工作,跟每个居民解释供水政策,说明将会统一进行“自来水服务到终端,二次加压”供水免费改造,从以往的居民集资维修改由自来水公司免费维护,让群众深入了解政策,签写用水改造工程请愿书。
此外,搭建共治平台,协调会议促和谐。海幢街道及南华中社区积极协调水务局、自来水公司等部门,多次召集辖内缺水楼栋居民开展通水纠纷协调会,深入解读供水改造政策,广泛吸纳专业意见,促进政府、企业、居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南华中社区也坚持把政策法规作为行动指南,严格遵循关于城市供水、节水及国家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工作小组前后多次对法律法规进行研判分析,确保整个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广州自来水公司则表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以“政府主导、业主自愿”为原则,积极发挥国有企业沟通纽带作用,强化沟通机制,联合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向用户解读政策,联动设计、施工单位深入现场充分调研,优化排管设计及泵房选址方案,对水质安全隐患突出、群众诉求强烈的共用用水设施实施优先改造,全力推动供水服务到终端项目落地见效。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统筹:李欣 冯芸清
执行统筹:廖艳萍 董晓妍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廖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