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渡恢复重建过程中,有7名“外乡人”身份特殊

今夏,经过紧锣密鼓恢复重建的房山十渡镇,再度对游客敞开怀抱,拒马河畔的热门景区、农家院重拾“烟火气”。然而,去年夏天的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曾经让拒马河变成“猛兽”,大量道路、桥梁、房屋、景区受损。

图片

房山区十渡镇新建成的“平急两用”社区服务中心。潘之望摄

十渡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有7名“外乡人”身份特殊——他们来自对口支援的朝阳区。去年8月17日,外界通往十渡的道路刚抢通不久,通信、水、电还没有全部恢复,他们就来到了拒马河畔。

朝阳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国庆,当时挂职十渡镇党委副书记。王国庆曾在房山工作过14年,1996年还参与过十渡镇规划编制工作。因此,朝阳区将他选为前方指挥部负责人。“一定要用最快速度把所有村庄转一遍,必须把帮扶资金、项目用到实处。”在十渡镇政府的临时驻地,朝阳支援小分队立下了“军令状”。

在十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小分队只用了3天就走完了全镇21个受灾村。去新村,开不了车,他们就把车停下,徒步进村;去五合村,路断了,他们就跟当地干部在河滩里互相搀扶着走……

利用5天时间抢修十渡镇中心小学,保证了317名学生在当年9月1日顺利开学;第一时间帮助十渡镇卫生院修建院墙,避免发生二次灾害……梳理出来的项目,具备实施条件的马上开工,用最快速度建设。

20个项目中,能够显著增强当地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救灾速度的十渡应急保障中心是“重中之重”。该项目仅用13天就完成全部手续,35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10天通过五方质量验收……如今,这座“方舟”造型的建筑,平时可以让老百姓在里面健身、听讲座;万一遇上灾害,大伙儿也有了吃饭、睡觉、临时就医的地方,电不断、水不停、通信顺畅。

朝阳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忠,在结对帮扶时挂职十渡镇城乡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十渡应急保障中心从立项、审批到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这座建筑,体现了朝阳、房山浓浓的兄弟情。”他说。

截至目前,十渡镇已有12个对口支援项目完工,另有8个项目正在谋划和选址。

朝阳区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主任孟会宾,当时挂职十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是3位挂职干部中最年轻的。他表示,在十渡镇灾后恢复重建中,朝阳区协调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以工代赈,共使用当地劳动力2000余人次、工程车近400台班。

第一批帮扶干部到期后,朝阳新一批挂职干部又抵达十渡,保障好后续帮扶项目高效开展。明年夏天,朝阳将再派出一批挂职干部赴十渡支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