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威海路,初名威海卫路,辟筑于1913年。上世纪60年代更名为威海路。
威海路是静安区南京西路商圈的“后花园”,查公馆、威海别墅、太阳公寓、上海国学专修馆……漫步于威海路沿线的历史建筑,仿佛一场时空穿梭。
在威海路工作的作家鱼丽几乎每日行走于“海上旧里”与新楼宇交错伫立的威海路,探寻从威海卫路到威海路,岁月在这条百年老路上留下的厚重痕迹。
文|鱼丽
威海路存影
▲威海路
彩色的街景只有在黑白影像的对比中才有诗意。这句话,于威海路也极有意味。
从地图上看,一千七百余米的威海路,用简笔勾勒,像鲸鱼弓起脊背上的那条线,头部扎在延安中路的交叉口,尾端连着黄陂北路,昂然地游着。栖居其中的人,既感受到北边南京西路的时尚,又享受到一条海派支马路的日常烟火。
二十多年前,我多次坐车从这里经过,得以瞥见汽配一条街的原生之貌;当时的文新大厦建成后,访一位老编辑,曾在大楼食堂享用过一顿午餐……再后来,自2015年来报业集团上班,这里成为栖息之地。关于大厦所在之处,曾听作家袁念琪提过三言两语,说这里曾是他小时候上幼儿园的地方……历史往往如此,唯有不断回溯,才知有着这么繁复的变迁。
不过近十年时间,威海路街景已几经变换,代之而起的是12号线地铁站、摩天大楼、整饬一新的道路……
有几年时间,我只截取威海路的一小段来行走。从静安别墅的铸花铁门穿过,顺带着将铭牌上标记的曾住名人在心中再念一遍:蔡元培、于右任、王云五、郑正秋……然后,迈着轻盈之步,踏在威海路上,眼角余光掠过精致的庐怡,细细琢磨着巧克力色的太阳公寓里有哪些故事。路过静静的民立中学,那“1903”几个字,昭示着它有着骄傲的资本与底气。沈坚强游泳馆、威海别墅,在梧桐树的掩映下,有着朴素的底色,流淌着岁月的痕迹。
今年,我行走威海路的路径,又延长了一些。向东走,延伸至石门一路、成都北路、黄陂北路,探寻隐藏于历史风烟中的细枝末节。
三月,阳气渐升。上午,找了一个时间去威海路的东段探访。走了十分钟,见到精致的查公馆。
▲查公馆
20世纪20年代,上海滩颜料巨商邱信山、邱渭卿兄弟发家时耗巨资建造了城堡花园住宅,原名“邱氏住宅”,因香港实业家查济民先生对此楼持续修缮有功,后改名“查公馆”。原为东、西两幢,邱氏兄弟两人各一幢,中间有花园相隔。40年代,豪华洋楼曾改作民立中学校舍,用以启迪心智。90年代,西楼被拆;2003年,民立中学迁入威海路新址,原先的东楼得以保存。2010年,整幢小楼从原地平移57米到现在的位置。
沿威海路再向东行。最近读到关于上海国学专修馆的一些史实碎片,说就在威海路上。快到成都北路,见一弄口,标着289号,进去,见到原上海国专联宅小楼,外立面灰色质地,山墙上赫然有只翔鹰雕塑,栩栩如生,有万物生灵自由的意象。
▲上海国学专修馆楼顶翔鹰
20世纪30年代,上海国学专修馆筹备成立,馆长是海上名儒冯明权,来自吴江黎里望族。他曾在空中开播(无线电播音)国学讲堂,鲁迅先生听过他的讲坛。在这里的国学教授,据载有一位李仲乾,能书画,会篆刻,学生中有程十发。李仲乾与他的学生所办的书画展是当时上海文化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过岁月的沉淀,百年底蕴的小楼,更显雅致清远。
为了准备一场讲座,想了解民国才女吕碧城与威海路曾有的一点因缘,特地去看旧址现状。四月的某一日,下着小雨,有点清冷。出了地铁站,很快到了石门一路(原同孚路),现太古里时尚地带。伫立在威海路与石门一路的路口,四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仿佛能听到时间汩汩流淌的声音。可风姿绰约、气质高雅的女词人而今安在?
▲吕碧城
吕碧城是社交界名人,被誉为“近三百年来第一位女词人”,在近代词坛上留下一抹铿锵的芳香。
据沪上掌故名家郑逸梅先生撰文,说吕“有清才,刊有信芳集,首列小影,作欧西装,风致娟然也……居海上同孚路,夷楼一角,位置井然,蓄犬一,女士琴书遣兴,犬即偎伏其旁”。特立独行的民国才女,跃然纸上。而据吕碧城自己描述,她所居住的这栋洋房别墅,周围植物栽种的是经冬不凋的冬青与枝繁叶茂的高槐,风貌与今有异,别有一番景致。
1924年,42岁的吕碧城将自己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住宅向南挪移到同孚路,和外交官陆宗舆、丝绸大亨庞竹卿做邻居。家里陈设富丽堂皇,钢琴、油画、洋式家具,应有尽有。除此之外,她还雇佣了大小印度巡捕为她看门,出入汽车代步,养一燕产小犬杏儿,乖巧玲珑。因为她的特立独行,她的宠物癖,竟引起相关文人与小报借狗来侮辱她,为此,她打了一场官司,以正视听。才女敢为,成为民国文坛上的一景。
时光匆匆如流水,许多东西转瞬即逝,连石门一路口的四季酒店也已停业转型。也许,只有将消失的人文街景放在历史变迁的镜头下,才能凸显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威海路的日常,少不了美食。要说威海路美食传奇,则绕不过梅龙镇酒家的初创。当年,威海卫路,地处幽静,交通便利,被梅龙镇酒家创办人相中,就在静安别墅右首的第二个门面,648号,择机开店。酒家装潢富丽雅致,经营的是淮扬名点,有镇江肴肉、鸡肉汤包、虾仁烧卖等,早市还设有茶点,每客三角,经济实惠。
▲梅龙镇酒家
开业之初,引人瞩目,3月9日的《申报》上还特地刊登广告,宣传酒家布置宜人,菜肴可口,光顾其中者,无不有戏凤游龙之感……最让人难忘的掌门人是当红女演员吴湄,她一身清素旗袍,很有范儿地在酒家招呼客人。吴湄是进步演员,在田汉领导下,演过不少进步戏剧,《女子公寓》《自由神》《阿Q正传》等。为了办好酒家,吴湄早上五点亲自到四马路小菜场采办食材,遇到剧团内的朋友到酒家小坐的时候,她总是征求点心和菜肴的意见。梅龙镇酒家后来迁至南京西路,成为沪上美食店翘楚,同时,还为地下工作者提供方便,被誉为“红色沙龙”。
威海路辟筑于1913年,以前叫威海卫路,直到1963年才更为现名。
这条路流淌的人文气息比我想象的要浓厚得多。女画家江南蘋女儿江琦老师向我多次讲过,她母亲20世纪30年代曾在张园震兴里9号住过,长达六年,与沪上的文化界往来颇为密切。后来,江家搬到富民路,五六十年代,每逢年节,母亲会带着她,花两角钱,叫一辆黄包车,坐车从威海路一路穿行,然后来到张园。一般是从威海路590弄堂口进去,到福如里4号,探望仍住在张园的大父吴眉孙一家。现在威海路590弄的这个弄口边,还挂着介绍南社诗人吴眉孙的铭牌。我曾经特地去探访过吴眉孙旧居,那显破旧的旧式里弄建筑,里面已经七十二家房客,尽管时光飞逝,但弄堂口的铭牌一直悬挂到现在,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流转。
▲张园
108年前辟筑的威海路,已是老祖母级别,却在新世纪焕发出别样的色彩。怀旧情怀与新奇探索在这里交织,感悟其中所承载的人文故事,让思绪抵达更为宽广的历史深处,也是对上海城市文化的深刻体验。
鱼丽
鱼丽,原名鲍广丽,复旦大学古典文学硕士,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会员。现为文汇出版社副编审。出版有《闺秀笔记》(全三册)、《茶经:煎茶滋味长》《上海:海上风情录》《胭脂聊斋》《风神谋士张良传》《情蒸水浒》《最美的服饰》等作品。
▲ 威海路存影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