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六年来,长三角城市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持续提升协同发展水平。今年上半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长三角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员,南通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周年之际,南通广电传媒集团策划推出“媒体观察”系列报道“风起长三角 扬帆长江口”,今天推出第三篇《携手共谱长江口“绿色发展”协奏曲》。
总策划:张栩龙
撰稿:周杨、张栩龙、凌晨
王艳霞、陈嘉蕾、吴潇雨
“这是一场特别的马拉松,不仅竞技氛围好,还能沿江堤欣赏‘潮平两岸阔’的壮景,甚至可以远眺对岸的崇明岛,这样的体验只有在南通才有!”11月10日上午,首届南通海门马拉松燃情开跑,上万名国内外跑者齐聚“张謇故里”,感受自由奔跑带来的快乐。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海马”线路串联起謇公湖生态公园、謇公湖植物园、沿江生态景观带、之琳湖等自然景观,打造成一条独具江风海韵的“生态赛道”,尽显长江入海口的江海生态之美、绿色发展之美。绿色,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鲜明底色。如何在“一体化”进程中推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用“一体化发展”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答卷?长江口城市之间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跨江携手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整治,取得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前面商船,我是长航1509,请你停船,配合我们接受检查。”7月18日下午,在长江下游沪苏管辖水域交界处,来自江苏南通、苏州、泰州以及上海的11艘执法艇、110名执法人员联合开展长江水域“清江行动”,通过跨区域、全覆盖巡查,打击整治长江非法采砂行为。
长江口,长江、黄海、东海三水交汇,是万里长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也是禁渔重点管理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一些犯罪嫌疑人利用交界处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的特点流窜作案”,长江航运公安局南通分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叶挺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跨区域、跨部门的配合,对一些案件的事实认定会有遗漏或者重复,不利于定罪,长此以往,就难以彻底打击这类犯罪。”为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破解交界水域执法难题,南通跨江牵手长江口沿线城市深入推进流域共治。2020年8月,海门、启东、崇明三地渔政部门签署《长江渔政联合执法工作备忘录》,通过建立渔政工作合作机制、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联合执法行动机制,实现三地长江禁捕“时间同步、空间覆盖”。2021年起,南通、苏州、泰州、上海四地签订省、市、县三级联合执法协议,构建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共治的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联合执法平台,有力破解了“部门各管一摊、地方各管一段”的执法难题。至今,“两岸四地”联合行动已常态化开展 30多次。不仅是执法协同,近年来,长江口城市还在立法、司法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展开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协作。去年以来,长航公安南通分局牵头长江沿线四地八家检警单位,联合启动长江干线刑事司法协作机制,为构建齐抓共管的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格局提供了法治保障。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以跨区域的“一体化”举措变“单打独斗”为“联防联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格局。叶挺透露:“今年以来,长江南通段水域非法捕捞的刑事案件发案率较2020年同期下降84%,非法采砂已经连续三年零发生。”在如东沿海,占全省1/10的86公里海岸线曲折绵延,这里有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群。数百台风机昼夜旋转吸风吐电,总装机规模超563万千瓦,占江苏近1/4,其中海上风电装机483万千瓦,约占全省的41%,如东也被业内誉为“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岸边104万亩滩涂上,深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借“光”生“金”,创造“阳光”收益。截至今年10月,如东县光伏装机规模达170万千瓦,2023年全年突破140亿千瓦时,占全县全社会用电量的160%。海上陆上“风光无限”,水下地下“电流涌动”。每天,由风机产生的“绿”电通过深藏在水下70米的“巨龙”——特高压苏通GIL管廊渡江南下,驱动机器运转,点亮万家灯火,完成“海电陆送”的“跨江之旅”。在如东离岸15公里的阳光岛上,中石油、国信、协鑫汇东、华润等四个LNG接收站“吞吐”着来自海外的天然气,年接卸天然气超2000万吨,到“十四五”期末,接卸能力将达到2500-3000万吨/年,成为保供长三角乃至全国居民用气的重要能源枢纽。以一域“风光”,为全域添彩。近年来,南通充分发挥滨江临海“绿电”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为全省绿色转型发展注入“清洁动能”。截至去年底,南通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14.5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598.3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61.9万千瓦,均列全省第一。随着“绿色能源”在江海大地澎湃涌起,“绿色发展”理念也早已深深嵌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当视线从如东的海上转移至岸上腹地,“风光大道”两侧,江苏丰储储能电站、中国天楹重能发电项目等配套储能消纳项目毗邻而居,上海电气、九鼎风电、江苏海力风电等主机、风叶制造、塔筒、单桩加工等企业扎堆集聚,形成了百亿元级的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带装备、以装备成配套。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和港口优势,目前,南通已形成了包含风电开发运营、施工运维、整机和配套设备制造以及技术研发、物流运输、海洋保护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风电产业链成为全市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板块。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南通全市风电装备制造产值达685.7亿元,较2022年增长12.1%。在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的同时,南通也正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南通制造“含绿量”更高、发展更可持续。今年,《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提出重点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六大行动,构建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涉及上海崇明、江苏南通两地,位于北端的海永镇与启隆镇正是两块“长”在岛上的“南通飞地”,与上海崇明区构成了“一岛双城”的特殊格局。以往,两镇卫生院的医疗废弃物都要运回南通处理,在院临时存储时间长、安全风险大。在江苏省、上海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推动下,去年底,启隆、海永与崇明签署联合监管合作协议,在长三角率先实现医疗废物跨省处置,根据“定人、定时、定车、定路线”原则,由上海方每48小时点对点收运处置。“据测算,就近处置医疗废弃物后,卫生院节省了每次往返的摆渡费3000元,每年花费的处置费用都降至2万元以下,同时也省去了过江运送的周折和风险。” 启东市启隆镇卫生医院院长陈忠说。这样“跨省联运”医疗废弃物的模式不仅是全省首创,也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提供了实践案例。
崇明岛资料图
同饮一江水,同住一座岛,同圆一个梦。近年来,围绕将崇明岛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岛”目标,两镇一区携手推进“一体化治绿”,同心协力打造长江口“生态绿心”。
为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崇启海三方建立跨界河道协同共管机制和联合河长制,由跨界河道属地镇分管领导担任河长,组建生态环境巡查队伍,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和监测数据共享制度,跟踪处理跨界或边界附近倾倒遗弃废物,共同应对和处理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推动形成“共护岛屿水环境”的浓厚氛围。既要下好共保联治“一盘棋”,更要画好绿色发展“一张图”。南通方面结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配套出台了《启隆海永两镇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了与上海方协同发展的工作任务。两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腾退了一批“散乱污”企业,转而发展绿色文旅产业。“助力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不是拆掉工厂、守好生态就行。”启隆镇党委书记倪雄说。近年来,两镇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面向长三角短途旅游度假市场,积极发展文旅产业,向绿色要效益,变生态“高颜值”为经济“高价值”。启隆镇着力塑造“星空绿岛”旅游品牌,着力招引嘉仕有机、崇启花卉城、农道有机、玲珑源生态度假村等农文旅企业,打造“四季旅游线路”。海永镇则以“花香海永·生态小镇”为发展主格调,重点发展“精致农业、高端文旅、创意会展、康体养生”四大产业,“忘忧花园”、福美农场、千亩奇异莓、东洲月季园、乐颐小镇等农文旅项目擦亮了产业发展的绿色底蕴。“这既是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应有之义,也是海永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海永镇党委书记袁卫涛说。如今,在海永、启隆两镇的农园里,常能见到成排的“沪”牌小汽车,崇明岛成为众多“长三角市民”休闲度假的“江心花园”。仅今年“五一”期间,启隆镇共接待客流5万余人次,全镇客房住宿营业额约200万元,餐饮营收约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