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有了新文创!这群志愿者在进博会非遗客厅讲好海派中医故事

图片

这两天的进博会新闻中心非遗客厅,来往者络绎不绝。中国记者前来体验百年中医非遗流派夏氏外科、海派膏方文化等各类中医文化体验活动,老外也忍不住驻足,兴致勃勃地“尝鲜”。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曙光医院连续进驻进博会的第六个年头。这支名为“海派中医健康促进医疗保障志愿服务队”的队伍,尽可能“翻花头”,让非遗客厅持续充满“鲜头”——比如中医非遗流派夏氏外科推广当天,除了流传百年的夏氏外科老物件,如百年老药箱、老号票、老处方等外,还不乏特色文创产品,凭借“颜值”萌翻了记者。

不只是夏氏外科。近年来,曙光医院的志愿者和专家大咖们把中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进进博会展厅,石氏伤科、杨氏针灸、海派膏方,中医四诊仪体质辨识、穴位推拿与导引功法练习、膏方展示与科普、经络扑克等互动和体验项目,将中医药文化生动鲜活地展示在世界宾客面前。“我们还将继续讲好海派中医故事,用中医药文化助力健康福祉,向世界宣传和推广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增强社会对中医药服务的可及度、美誉度。”活动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传统非遗有了新文创

非遗客厅内,夏氏外科第五代传人、曙光医院传统外科副主任周绍荣为参观者现场做科普介绍并展示夏氏外科消瘿散结膏、疏气解郁穴位贴等外用制剂的使用手法,并现场演示疏肝散结穴位保健手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体验学习。

夏氏外科源于浙江德清,由夏松泉创立,距今约180年。 夏氏三代医夏墨农将流派学术发扬光大,并于上世纪20年代迁至上海北京西路、黄河路一带开业行医,病人门庭若市。

图片

同步展示的还有曙光医院特色院内制剂、特色文创“疏气散结香囊”等,科学研制、小巧可爱、便于携带,备受欢迎。

曙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慧敏现场向宾客介绍并展示了夏氏外科特色疗法“耳穴压豆——中医美容”。

传统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十二经脉皆汇聚于耳。耳朵上对应着93个穴位,身体的器官组织都分布在耳朵的对应反射区域。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耳廓穴位,给予适当的捏、揉、压、按,使其产生痛、胀、麻、酸等刺激反应,通过刺激脏腑在耳廓上的对应穴位,达到运行气血、抒情达志、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实现祛痘、淡斑、抗皱等美容效果,同样吸引了众多宾客前来体验。

现场,夏氏外科文创作品非常吸睛。荣获2023“非遗新体验”国潮文创设计大赛中医药赛道最佳作品奖和最具潜力奖的“海派夏氏外科箍围药套装盒”在场馆内首次展出。“箍围法”是海派夏氏外科非遗外治法之一。箍围药粉经湿调,可辨证治疗疖肿、痤疮、丹毒等体表感染性、过敏性疾病。“海派夏氏外科箍围药套装盒”分为上下两层,分别内含箍围药粉及调制工具、器皿,并附有通俗易懂的操作文案。产品外观精美,承袭中医古药箱、药罐、文案之古风,可作为百姓日常居家操作夏氏外科非遗技术的常备物品。

冬令养生出“膏招”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曙光医院的海派膏方团队,也再次来到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非遗客厅,向世界宾客展示中医药养生智慧。

在非遗客厅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窦丹波教授详细向宾客展示膏方的细料以及膏方的制作过程。膏方作为一种中医药的传统剂型,在漫长的传承中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并最终形成一种文化,成为了人们冬季进补、养生保健的首选。2013年,“海派膏方文化”入选第四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这一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曙光医院率先成立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文化”工作室,积极探索研究与推广联动的非遗传承创新模式。10年间,工作室持续开展海派膏方文化的调查、挖掘、收集、整理,充实项目文字和图片基本档案。对与膏方历史发展情况相关的各类传承谱系、手稿、出版物、研究文献、工作记录等档案资料进行重点关注,内容丰富,拥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像和资料。同时,曙光医院在每年冬令季节都汇集众多高级职称中医学专家,开设膏方门诊,涵盖内外妇儿伤各个科室,为广大市民和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和养生爱好者服务。

图片

作为中医“体质辨识神器”的中医四诊体质检测仪是历年来在新闻中心备受欢迎的“常客”。AI、科技、健康......它能够帮助来访者借助客观化、数字化、可视化的数字中医影像读懂自己的身体状态,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碰撞的时代产物,也是中医吸收现代科技成果的创新。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晓天除了带来了明星四诊仪外,还有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针对不同体质人群创制的体质膏方更是在现场掀起一阵热潮。专家教授根据参访者的体质,现场发放和品尝适合个人的体质养生膏方。

  作者:王宛艺

文:王宛艺图:采访对象供图编辑:周辰责任编辑:苏展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