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I2024国际会议在广州召开

2024年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和智能控制技术国际会议(CEI 2024)于11月8日至10日在广州生物岛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机器人协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协办。会议围绕消费电子发展、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和智能控制技术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包括五场主题演讲和十六场学术报告。

图片

图片

来自意大利巴里理工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沙特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大学、澳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十余所国内外高校的百余名学者集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与未来发展。

会议特别邀请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教授Mohsen Guizani,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谢胜利,滑铁卢大学教授何品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敏,巴里理工大学教授Mariagrazia Dotoli 做主题演讲。

Mohsen Guizani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物联网(IoT)如何结合边缘计算、安全技术及机器学习,推动智能自主系统的发展。他详细阐述了联邦学习在数据隐私保护和降低系统延迟方面的核心作用,并介绍了该技术在多个物联网应用中的实际应用前景。此外,他还分享了其团队在优化计算和通信资源利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示了智能物联网系统如何在高效性和性能上实现突破。

谢胜利在报告中回顾了人工智能(AI)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AI的基本概念、探索路径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进展。他重点讲解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挑战,探讨了典型算法的演变过程,并对新兴的生产力引擎——尚处于成熟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深入讨论。他强调,尽管AI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许多技术和理论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如何在全球竞争中发挥技术优势,以及如何在智能化生产、智慧城市等领域推动更广泛的应用。

何品翰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3GPP框架下非地面网络(NTN)的前沿研究课题,分析了其在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和技术挑战。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大规模物联网(IoT)直接到终端的多址接入架构,该架构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和机制,旨在提升网络容量、延迟和可靠性。特别是在5G-NR(新无线技术)环境下,该架构能够有效集成空中非地面网络,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更高效的接入方式。报告提供了前沿的技术洞察,并展示了5G与非地面网络集成的多种创新机会。

陈敏在报告中提出了“泛在织物”(Meta Fiberverse)的创新概念,这是一种基于织物计算的智能系统。他强调,泛在织物的状态感知技术在实现与人类长期、舒适且不显眼的共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元织物构建的智能数字空间,能够根据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自动生成并执行支持性任务,从而提供更加自然和个性化的交互体验。报告阐述了泛在织物如何在智能环境中无缝集成,尤其在日常生活中,织物的无形感知能够动态响应用户需求,推动智能空间的无缝体验。这种创新技术不仅代表着“隐形计算”的突破,也为未来的智能空间、物联网应用和人机交互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Mariagrazia Dotoli在报告中提出,能源社区是推动现代电力系统绿色转型的关键解决方案之一。她介绍了创新的决策与控制框架,特别是基于博弈论的方法,旨在优化由多个异质参与者组成的能源社区,这些参与者通过交易与共享服务共同推动能源系统的高效运作。她强调,这些框架不仅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还能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更好集成,为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持。通过结合博弈论与能源社区的实际需求,他展示了如何在多方利益的博弈中找到最优控制策略,从而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她的报告展示了智能决策如何在绿色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来自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6位人工智能学者分别就自己的研究做了口头汇报。(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李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