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法碰撞朗诵,“诗国字曰——左书右诵”系列雅集活动谱文都之美

书法是中国汉字艺术的表现形式,朗诵则将汉字从平面变为立体,在吟诵吞吐之间赋予文字新的生命,当书法与朗诵碰撞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从11月1日至11月10日,“诗国字曰——左书右诵”文都经典诗词书法朗诵系列雅集活动在南京举行,五场主题活动碰撞书法与朗诵,谱写文都南京的文化篇章。11月8日,本次系列雅集活动的策划人周学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

图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五周年,又正值南京市朗诵协会成立五周年,这么多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正好都在今年,而且这些时间节点也都很能引发具有文学情感的人的无尽感慨和思考,所以我开始考虑能不能通过一系列的文学艺术创意活动来体现南京作为文学之都的文化特质。”谈及本次系列活动的缘起,周学表示,“有了这样的契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尝试让书法和朗诵发生关联。”

图片

本次雅集系列活动主要有五场,贯穿整个活动的是11月1日起到10日在江苏艺术馆展出的“左书右诵•文都经典诗词书法邀请展”,“我们遴选了几十首与南京有密切关系的诗词,邀请一批优秀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同时还邀请了南京市摄影协会,请他们提供了一系列拍摄南京文化地标的影像素材,又请了南京一批热爱朗诵的市民朗诵诗词,将诗词、书法、诵读与影像素材相结合发布在线上平台,从而让人文变为立体可感。”以《乌衣巷》一诗为例,在线上读者可以一边欣赏名家书法所写的《乌衣巷》,一边听朗诵者抑扬顿挫的诵读,同时还能在画面中欣赏到现如今乌衣巷的景色,诗词的情感实体化,白墙黑瓦的建筑也有了别具风味的人文沉淀。

图片

在探索书法与诵读艺术碰撞呈现文都人文历史的同时,周学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文学面向未来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做了一些公益讲座,发现很多小朋友虽然生活在南京这样一个具有文学温度的城市,但却并不太了解文学在当下时代的意义有多重要,并没有文化的自觉。”在周学看来,文学经典对当下人具有精神指引性的意义,近几年来又火起来的再读《红楼梦》就是例证,“通过反复的阅读文学经典,你可以在其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在当今的时代,有方向感是很重要的。”

图片

本次系列活动中的 “2024文都少年诵语言艺术成果展示”及“宁听新声——文都青春诗会”即是面向青少年儿童及大学生群体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不是竞赛性质的活动,周学希望能够借由这样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儿童及大学生群体亲近文化经典,传承文都精神,“未来是什么?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缔造未来的一切可能性,生活在世界文都孩子们能不能成为文都少年?每个孩子能不能做到文化自信?如何让孩子能够通过文学这跟根绳从此岸到彼岸,提升审美,从文学、文字从感受生活的美好,我想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图片

此外,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宁听新声——文都青春诗会”,汇集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这场活动也寄予了宣传、感受南京文化之美的期待,“天南海北的大学生来到南京求学,难道就走马观花在南京过个四五年吗?我不希望如此,南京是一座非常有意味的城市,这里海纳百川、不疾不徐的城市文化性格值得所有到南京来的人们来细细品读。”

图片

本次系列活动还于11月8日特邀了著名配音演员周扬举行《先成为人,再成就作品》创作观分享会,9日下午在新街口文化客厅举行南京市朗诵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还将在11月10日于建邺区文化馆举行庆祝南京市朗诵协会成立五周年“颂赞新中国,秋深情更浓” 南京、马鞍山两地诗歌朗诵交流会,11月10日下午在新街口文化客厅举行的“宁听新声——文都青春诗会”将为本次系列活动画上诗意的句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