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进博会|专访Inditex集团大中华区CEO白晨铭:“关小店、开大店” Zara调整开店策略以适应中国市场

第七届进博会期间,Inditex爱特思集团携旗下品牌Zara连续五度亮相。11月9日,Inditex爱特思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白晨铭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Zara出现“关小店、开大店”的现象,是由于品牌正在不断调整优化门店,以适应中国市场新的消费需求,“当下的中国和二十年前甚至五年前比都有着巨大的变化,我们要不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调试”。

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Zara位于南京新街口的亚太区全新旗舰店正在规划中,计划明年开业,该门店会有不少中国首发;今年9月,Zara在上海安福路开设了一家新的限时概念店,通过定期推出全球联名系列和首发首秀等,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新的购物体验。

图片

调整单店规模 多渠道发展

在2024年进博会中,Inditex集团宣布Zara全新亚太旗舰店将落户南京,该旗舰店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将通过全新的店铺形象和创新技术,为顾客带来独特的购物体验。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快时尚品牌们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对于Zara在门店方面的调整以及城市选择方面的策略,白晨铭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对当地市场的评估和对潮流趋势的把握。中国是一个非常具有多样性的国家,今天的中国跟二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我们要不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调试”。

“举例来讲,今年9月,Zara在上海安福路开设了一家限时概念店,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打造的新形象。”白晨铭表示,“不仅如此,呼和浩特的一个门店上月末也刚刚重装亮相;深圳的一家重要门店也计划马上重装;另外,Zara位于南京新街口的亚太区全新旗舰店也在规划中,计划明年可以开业,这家店会有很多的中国首发。”

Inditex集团财报显示,2020财年至2023财年,Inditex集团的门店数量从6829家缩减至5692家,但门店平均面积从707平方米提升到801平方米。Zara品牌的店均面积更是从2018财年的1500平方米增加到了2023财年的1600平方米。

不仅线下有所调整,Inditex集团也实现了线上渠道的多元化。“从去年开始Zara就进驻了抖音直播,直播的方式是秀场直播形式,也受到顾客和业内的好评。我们也将这样的形式推广到了国外,欧美市场正在做的ZARA STREAMING,原型就是来自中国的秀场直播。Inditex旗下另外一个品牌Massimo Dutti在今年5月也入驻了京东,集团正在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的方式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这些都是我们根据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

时尚领域专家张培英指出,“品牌选择开更大的店,主要是增加购物的体验。由原来单纯的商品买卖,演变为如今的沉浸式消费,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另外,因为受到电商等多渠道的冲击,现在小店存在的意义已经减弱,而大的旗舰店不论是在空间还是品牌形象上,都能够更好地增强客户体验”。

行业竞争加剧 加强本土化合作

快时尚赛道正在变得拥挤。据晚点财经报道,2023年,SHEIN实现约40%的收入增速达到322亿美元,超过快时尚品牌Zara和H&M。与此同时,中国国潮服装也正在不断崛起,《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9.44%,预计2028年将突破3万亿元。《2023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显示,高达78.5%的消费者更青睐国产品牌。

对于如何面对竞争对手带来的挑战,白晨铭则坦言,“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包括我们的时尚主张、质量以及设计能否最快地回应消费者需求。因为时尚行业也是高度分散的行业,我们欢迎所有的友商进入行业内,一起相互学习。但对我们来说更加关注的是自身应该如何改进,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白晨铭进一步表示,“中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但我们非常欢迎这种竞争,中国不仅是我们销售产品的市场,也是我们获取灵感的市场。公司的全球系列产品在设计时,会考虑到各地市场的趋势,也会反向向全球输出我们在中国市场中观察到的趋势和事物,直播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在适应中国市场方面,Inditex集团正在加大本土化合作。在本届进博会的开馆仪式上,Zara官宣与中国本土品牌“AO YES 凹是”的合作,计划于2025年中国新年推出以“中国节·中国结”为灵感的联名系列,展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东方美学魅力。

对于Inditex集团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张培英则认为,“首先是旗下品牌的设计和创新等,要更能够结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审美标准。此外,就是供应链和库存管理问题,这也是快时尚行业整体需要面对的重要环节”。

张培英进一步指出,“最重要的是要不断维持它们的品牌形象,当下中国消费者个性化消费趋势明显,同时因为可替代产品众多,本土化竞争激烈,所以在这方面更应该下足功夫”。

北京商报记者 蔺雨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