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 越来越难,蚂蚁OceanBase却加速进阶

全文3137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国产数据库厂商OB在商业化运营四年后果断加速,客户数突破2000家,连续四年实现超100%增长。

02OB独立运营后,将自身定义为初创科技企业,商业拓展的两大引擎包括专有云部署场景业务和公有云部署场景业务。

03为此,OB发布面向金融、政企等行业的4.2.5LTS版本和面向企业实时分析需求的4.3.3GA版本,提升产品性能。

04同时,OB业务板块同频向海外拓展,已在东南亚和香港形成本地交付团队,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将取得长足进步。

05专家表示,OB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具备技术优势,有望在未来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市场开始收敛,唯有扎实的产品力和坚定的商业化方向能找到解法



文 | 张平平 李晨曦 
编辑 | 张静

在国产数据库市场由扩张走向收敛之际,脱胎于蚂蚁集团的OceanBase(奥星贝斯,以下简称“OB”)在商业化运营四年后果断按下加速键。
客户数突破2000家,连续四年实现超100%增长;在金融行业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分布式数据库......
今年3月,OB从蚂蚁集团独立;6月,OB完成股权重组,由蚂蚁集团上层股东、OB员工持股平台等多个股东共同持股。
反观国产数据库市场,2023年厂商新增2家,同比少增17家;近300个产品尚未形成市场头部效应和规模化发展,产品淘汰痕迹显现。
尽管行业进入收敛阶段,OB依然看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如OB公有云事业部总经理尹博学所言,所有技术型产品最大的底气是产品本身。
独立运营之后,OB将自身定义为初创科技企业,其商业拓展的两大引擎包括:面向金融、政企等行业的专有云部署场景业务,以及面向千行百业的公有云部署场景业务。
过去一年,OB专有云客户增长50%,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公有云客户超过700家,同比增长130%,构筑其第二增长曲线。
与此同时,OB业务板块同频向海外拓展。
2020年-2021年OB着手准备其全球化战略,拓展海外客户,具体包括菲律宾电子钱包Gcash、非洲电子钱包PalmPay等。2024年,Gartner云数据库客户之声报告,将OB评为亚太地区“客户之选”及全球“卓越表现者”。

图片

海外的机会多大?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不到10%。
为了更好地发展海外业务,OB在东南亚和香港已经形成本地交付团队,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将取得长足进步。
“立足中国,走向全球。这是OB的终极目标。”OB首席执行官杨冰说道。

图片双引擎加速商业化

近日召开的OB2024年度发布会上,杨冰罕见地同时发布了两个关键版本。
一是面向金融政企等行业关键业务负载的4.2.5LTS版本,强化核心系统支撑能力;二是面向企业实时分析需求的4.3.3GA版本,进一步满足云+AI时代的数据管理需求。而整体而言,OB依然采用一体化的产品设计思路,致力于简化用户使用的复杂度,用一个数据库来解决80%的问题。
从业务层面来看,二者分别对应着OB的两大引擎——专有云和公有云。发布会后,杨冰详述其双引擎战略的商业考量。在他看来,这两块业务均已行至拐点。
专有云业务,OB基本覆盖了头部金融、政企机构,走向中腰部机构的规模化复制阶段,而商业可持续成为其下一阶段展业的关键考量。
以金融行业为例,当前OB已经覆盖全部政策银行、六大行中的五家,超20家万亿规模的商业银行,预计年内将覆盖100家千亿以上规模银行。此外,还包括70%的头部保险、75%的头部证券、50%的头部基金公司。
与此同时,金融政企行业数据库国产升级正在提速。为此,除发布4.2.5LTS版本提高数据库性能外,OB还作为首批分布式数据库通过了国家安全可靠测评,拿下国家级安全背书。
公有云业务,OB选择从较为熟悉的零售、互金、智能制造等行业破局。“我们希望这三个行业的首席信息官想起数据库,无论有没有OB,他都会说,‘来,测一下OB。’”杨冰称。
近年来,在中国企业集中出海,企业自身快速成长等背景下,市场对支持多云架构的数据库需求快速增加。
以出海的消费电子企业为例,其终端消费者数据往往需要存储在海外当地的合规云设施上,但数据在多个云上存储,可能导致资源利用率乃至系统稳健性大打折扣。
由此,在不同的云上使用同一款数据库成为此类企业的核心诉求。2022年,OB推出云数据库OB Cloud,旨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致的云数据库服务。
以映宇宙(原映客)为例,其业务部署在阿里云、亚马逊云科技等多个云上,OB Cluod为其实现在多云下统一的技术栈,简化运维,降本30%以上。
数据显示,OB Cloud已覆盖美洲、欧洲、亚洲30多个地理区域的100多个可用区,支持阿里云、亚马逊云科技、谷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主流公有云基础设施。
“公有云支持多云、多模态,未来发挥空间更大。”杨冰表示,接下来OB将加大公有云业务的产研投入。

图片理性应对行业收敛

OB加速商业化之际,国产数据库厂商行业由扩张转向收敛。
《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6月,国内数据库产品提供商共计167家,其中超过70%成立于过去十年内。2014年-2016年和2018年-2022年两个阶段,国产数据库企业每年新增超过两位数。
“当前中国数据库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激烈,尤其是在金融等关键行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产升级进入深水区,明年起或将迎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加速淘汰那些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杨冰看来,国家安全可靠测评就意味着国产数据库行业的一次收敛。“它让新人进来更难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存量厂商能活得更好,现在厂商仍然很多,会再进行一次淘汰。”
谁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赛迪顾问调研显示,2019年开始,各行业针对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的信息化系统升级逐步展开,现阶段数据库升级已经从外围系统向核心系统迈进。
在选择关键业务系统数据库时,用户主要考虑数据库性能和降本增效两大方面。其中,数据库性能主要关注安全可靠性、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实时分析能力等因素。
作为100%“根自研”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经历过十数年双11和支付宝金融场景的考验,OB可实现数据强校验、极端场景数据不丢失、高可用、弹性扩展。
在前述关键版本发布后,OB性能进一步提升。“大家可以认为,它已经成为像Oracle一样强大的企业级数据库,同时,分布式架构让它拥有了更强的性能、更强的扩展性。”杨冰表示。
降本增效亦是用户刚需。为此,OB通过底层技术升级等方式实现技术降本。据介绍,在数据量为500GB到1PB的场景下,OB至少可以把客户的存储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七八十年代设计的数据库最适合数据量从1MB到数百GB的场景,”OB首席技术官杨传辉解释道,“但随着数据量增长至500GB-1PB时,OB是更强的。赛迪顾问调研发现,在200余家国产数据库厂商中,真正能参与关键业务系统升级的不多,其调研案例涉及的国产厂商仅10家,其中OB是部署更多的数据库产品。
赛迪顾问预计,数据库升级进程将明显放缓,但未来市场空间仍然很大。“尤其是在重点行业标杆案例逐渐形成的情况下,下一阶段主要是进行标杆案例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复制,后续市场空间会快速释放。”
对于拥有众多标杆案例的OB而言,后续成长空间不言而喻,但其对未来的构想远不止如此。

图片想象空间在全球

“OB的终极目标是立足中国,走向全球。”杨冰直言,“OB的想象空间不在公有云或专有云,而是在全球。如果只是在中国,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想象空间有明显的天花板。”
2023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为1010亿美元,而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74.1亿美元,仅占全球市场的7.34%。从企业市值来看,全球数据库巨头市值约4700亿美元,远高于区域性企业。
早在2021年,OB已经试点出海,并为有菲律宾“支付宝”之称的Gcash完成数据库升级。
出海过程中,OB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一方面是跟随中国企业出海。在服务新能源企业出海建厂过程中,OB业务布局向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延伸,不少海外建设方第一次听说是用OB。
另一方面是直接服务海外企业。2023年以来,OB以中国为中心,辐射亚太区域市场,一边直接输出中国的产品和实践经验,一边建设本地化团队。
杨冰称,OB在东南亚和香港已经形成本地交付团队,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将取得长足进步。“海外客户必须以本地方式去服务,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关乎信任,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OB战略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数据显示,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占全球数据库市场份额超过70%,是全球化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OB内部的路线图中,希望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发达经济体实现业务破局。当前,OB的打法是技术交流先行,通过开源社区和参与顶级学术会议建立中国技术影响力。
早在2021年,OB已将300万行核心代码开源,并发布Ask论坛,做及时响应社区。目前,OB开源集群数突破2.5万个,开源社区积累了将近10万用户,社区内有超过7万条帖子和交流。
“在发达经济体,数据库人才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他们有很好的技术鉴赏能力,也给了我们一些认可。”杨冰坦言,这个周期也很长,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时间去建立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