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现“国宝凤冠”!真相居然和天津有关……

图片

图片


国宝“九龙九凤冠”到天津了?

顶流文物 顶流文创



图片

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图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不仅参观原件排大队,以其为原型设计的“凤冠冰箱贴”,三个月卖出了14.5万个,每天早上六七点就有人在排队等待购买。


图片

左图为木质凤冠冰箱贴,右图为AR金属凤冠冰箱贴(新华社发)


据说,现在更是随生产动态调整具体限购。



不对不对,
数一数还多了三条小金龙。
难道是四大凤冠的那顶
“十二龙九凤冠”!?


四大凤冠


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凤冠实物,全国也仅有四顶,都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掘的明朝定陵(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四顶凤冠分属于明神宗的两位皇后,六龙三凤冠和九龙九凤冠属于孝端皇后;三龙二凤冠和十二龙九凤冠,则属于孝靖皇后。


图片

去年年末在成都展览的十二龙九凤冠,引发观展热潮。据称,这是该凤冠首次从馆藏地定陵博物馆外借展出。




没有防护玻璃安保

还能凑那么近观赏

这是为嘛?不是原件?

但也太好看了吧

图片
现场拍摄的十二龙九凤冠。


“这是我仿定陵馆藏的‘十二龙九凤冠’,用的是绒花掐丝仿点翠工艺作品。在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举办的“艺术+文化遗产”课程群成果展暨首届民俗艺术节上,制作者武清区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果兆静,干脆端起这顶凤冠向大家介绍。


图片

果兆静在整理凤冠。


绒花?应该是这样的吧
就是过年时妈妈姥姥头上戴的那种
毛绒绒的聚宝盆、石榴花

图片

一朵朵惟妙惟肖的小绒花
如何变成富丽堂皇的凤冠呢
看果兆静介绍制作过程吧

绒花掐丝的效果需要把“绒”烫平
用果兆静的另一个绒花掐丝作品
进行一下对比 就比较直观了

图片

据定陵博物馆的数据记载,十二龙九凤冠原件重2595克,共有宝石121块,珍珠3588颗,小红宝石18块。

果兆静仿的这一顶约重1800克,自己是看了一年多,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才做出来的。

怎么想到仿制国宝凤冠的呢?

“在一次文物科普宣传中,我看到关于中国出土凤冠的介绍。”当时,果兆静就被凤冠的雍容华贵给惊艳到了,她立刻前往博物馆去看原件,“目睹‘真容’,我就决定要做十二龙九凤冠。”

“你是不是刚才排过一次队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觉得一名参观者特别眼熟。


“对,我不好意占太长时间,这已经第三回排队了。”果兆静又再次举起镜头,对准展览的凤冠进行拍摄,收集素材。


为做这一顶凤冠,果兆静几乎看遍了北京的博物馆馆藏的所有凤冠,以及和凤冠有关的或者工艺类似的藏品。


点翠材料可不好找。传统的翠羽材料属于禁止使用藏品,“我从网上找了各种羽毛,反复进行对比,从中找到了合适的。”


图片

活动现场,果兆静的凤冠作品,一直是大家追拍的“热点”。


其实,在制作绒花版十二龙九凤冠之前,她还仿制出孝靖皇后的另一顶三龙二凤冠,但使用的是绣片工艺。


制作绒花版十二龙九凤冠骨架,在进行内外布料缝合时,因为有的地方是盲绣,“可扎了好几回手了。”果兆静说,组装时,更是对耐心要求极高。


2023年,完成制作的这顶凤冠,先后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集展示等活动,每一次都引发大家围观。


坐前面来一场“错位拍摄”,成为好多漂亮小姐姐打卡绒花版十二龙九凤冠的最佳方式。


图片



那这样的技艺是怎样练成的呢?


给网友做演示,不一会,头上就戴满了三尾小凤、海棠花围、小金鱼、红果耳坠……这还一边指着花解释,“瞧,红红火火、金玉满堂、鸿运当头、子孙满堂、岁岁福禄……各种美好的寓意就都有了,我妈妈觉得过年时候的我——最漂亮。”

手里还没停,拿着绒条、镊子等,没两三分钟,一朵红色百合就在手里盛开,整理着花瓣造型还念叨“这代表和和美美。”

图片

这是果兆静的日常直播。

小时候做花 能赚足1年的零花钱

天津是绒花历史上重要一脉,不仅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也是目前全国传承春节喜事佩戴绒花习俗的城市之一。

果兆静的家在武清区曹子里镇前街村,曹子里镇有着中国“绢花之乡”的美誉,绒绢花制作技艺已经流传300多年,如今的前街村更是当地六个绢花专业村之一。

图片
做好花瓣后,开始攒朵。

“童年记忆,就是爷爷奶奶做花,爸爸做绒鸟。”果兆静说,自己是在“花团锦簇”的氛围中长大的,听着大人们讲述着制作技艺和民俗故事,“放学回家,家里都是绒花做的各种花与小鸡、老虎、仙鹤等,看着就特别开心。”


过年时,红花戴满头,更美了,“当时海棠花围的绒花都是单层的,后来我自己做时,设计成了双层。”



会做绒花,几乎是当地家家户户必备技能。


“我们小时候就能靠‘手艺’赚钱了。”就光粘珠子穿珠子粘光片,果兆静一次就能赚100元,“当时冰棍才2分钱一根,我这都是自己挣的零花钱,随便花。”关键是,还练出了做花的基本功,“拿着镊子,心里想的东西,手里就能做出来了。”


家传傍身技有了更高的追求

果兆静出生于1979年,在8岁时,因为一次意外的车祸,落下肢体的残疾。之后,家人更加注重了对她制花技艺的传授,“他们担心我的身体,希望我能有一技傍身,将来不为衣食忧愁。”

大专毕业后,她曾在医院、幼儿园工作,最终,她放弃相对稳定的工作,专门从事绒花制作。

“父辈更多地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奔忙,做更好看的花、卖出更多的花。”现在,传承的意义更加凸显。

“我们做一年的红绒花,在年前的2个月销售。”果兆静介绍,年货市场一直是绒花的最大销售渠道,“盈利足够一年的挑费了。”

图片
平日,果兆静多是在做一些诸如故宫等博物馆馆藏簪花饰品的“复原版”;或是参加各种展会,展销自己的绒花制品;应邀出席各种讲座,向不同人群讲述相应的文化历史、展现非遗技艺……

在直播中,她又做花又卖花又讲花,“得想着怎么做得好看、怎么戴着好看,这么戴有什么寓意。一朵纯手工制作绒花,是制作者技术、审美等综合因素的展现。”

“纯手工的制作,首先注定无法量产。”果兆静说,繁琐的步骤、市场需求萎缩等诸多因素,让很多传统技艺没落甚至消亡。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要让文化流传,通过文化的传播,“唤醒”市场和吸引顾客。

图片
果兆静的很多绒花作品都是用古法染色,这款御黄色,就是她跑了十来里路,挖掘野生地黄回来。一周的时间,不过收集几百克而已。

触类旁通,果兆静积极向其他门类艺术汲取营养,比如葫芦烙画、剪纸等,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从技艺到审美,都可以用在绒花制作中。

今年,通过在天津大学京津冀传统技艺非遗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研修班学习,更拓宽了果兆静创作、营销思路。

果兆静暂时没有出售绒花版“十二龙九凤冠”的想法:“目前还想把另外两顶凤冠(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三龙二凤冠)的绒花版也做出来,让更多人能看到绒花技艺创造的艺术。”


姑娘要花 小子要炮
红绒花也叫“喜花”
这些戴花的天津老例儿
您知道吗

婚俗中——
头上喜花一人一个样
新娘妈妈戴大凤 新郎妈妈戴大龙
新娘戴凤也配龙 龙凤呈祥龙护凤

年俗中——
女子买聚宝盆给长辈
家中要是子女多
母亲婆婆姑姑大姨小姨
头上都能戴满了
老话讲“谁买谁发财
长辈护佑 晚辈孝敬 全家和睦


图片

取材传统,果兆静的喜花样式更加繁多。这款“聚宝盆”,集中各种美好寓意。葫芦上的藤蔓,是用红绒线缠上去的,是天津讲究的谐音“万代”——葫芦“蔓带”,福禄万代。


“石榴花” 要先扔纸的再换绒的
除夕夜时先戴纸做的石榴花
守岁到零点
扔掉纸石榴
叫“撇邪扔灾”
换上红绒石榴花或聚宝盆
成“纳福进财”


您喜欢哪种式样的绒花

还知道哪些戴花的天津风俗

欢迎评论区里留言


采写 拍摄 / 记者 单炜炜 张艳
编辑 / 单炜炜

值班编辑 / 隋寅伟
审校 / 窦怀国
责校 / 王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