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别名胡蒜,是百合科葱属植物,发源地是中亚,种植历史已达5000年,深受国内普通消费者的青睐。
因它的营养物质丰富,味道独特,能起到增味改味的效果,抑制病菌成长,灭除病菌的效果,而被广泛应用。
虽然国内大蒜的种植技术日臻成熟,但仍然部分地区的栽培管理措施还很落后,致使蒜株的产量质量不符预期,经济效益受损,挫伤种植生产者的积极性。
特别是当蒜苗出全,部分基层生产者就认为高枕无忧,忽视基本水分、养分和温度管理,进而造成寒冬腊月天冻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加重。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大蒜植株的相关越冬管理就要提前进行准备,以为蒜株提供相对舒适的过冬环境。
忌无水分管理
大蒜种苗出齐全至封冻前这期间,是苗期成长的关键,决定着蒜苗是否茁壮,是否能拥有较强悍的抵抗低温冷害袭扰的能力。
而是否浇灌,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看墒情。种植完大蒜,降雨量稀少,田间干旱,就要及时浇灌,补充水分,能有利大蒜越冬;
种植完大蒜,降雨量丰沛,田间潮湿,墒情质量好,就要降低浇灌量,甚至不浇灌,避免水分过量,温度过低,冻伤蒜株根系。
要看苗情。时有四序,物有荣枯,蒜株的成长同样要遵循规则。前期选地合理,科学施肥追肥,再加上温度适宜,蒜株旺长,就别再浇灌水分,避免旺长问题加重;
前期选择的土壤贫瘠,基肥追肥的施用量不足,养分供应不足,蒜株长势缓慢,就要补充肥料和水分,促进长势改善。
要看天气。大蒜越冬水要选择夜冻日消阶段浇灌,既能为植株返青打基础,还能灭除部分蒜蛆虫卵,减轻虫害。
要注意的是,墒情和苗情差,要适当提前浇灌,浇灌时间过晚,温度低,浇水成冰,冻伤根系。
忌盲目跟风中耕
大蒜中耕,是由气候和生长阶段决定,别只是没有目标的盲目跟风进行这类管理。
根据实际经验,中耕分两大阶段:为避免土壤板结,提高疏松透气性,促进根系深扎,苗期株高10-15厘米,视情况进行第一次中耕。
为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给花芽和鳞芽的分化创造条件,即来年的春季,大蒜返青完,抽薹期的这段时间进行第二次中耕。
要注意的是,没有覆盖地膜的大蒜,要谨慎中耕,即使选择中耕,时间都别太晚,深度都别太深,这是因为:
当蒜株根系附近的土壤被中耕,虽然能起到改善土壤的效果,但是土壤内的水分流失速度也要加快,蒜株周边温度就要降低,有碍越冬。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漏风”,就如同在见冰见雪的正腊月天,蒜株盖了层破烂不堪的棉被,漏风漏雨,根系就要遭遇冻害。
忌错误养分管理
科学的进行施肥和追肥是植株获得营养物质的关键,蒜株想要度过寒冷的冬天,除前期充足的基肥外,还要视情况追肥。
正常情况,大蒜苗期需要养分量不高,前期基肥充裕,就别再进行追肥,过度过量追肥,大蒜植株外强内弱,抗寒能力差。
前期基肥的使用量不足,蒜株长势差,可选择浇灌越冬水期间,随水冲施少量的复合肥,为安全过冬打基础;
浇灌越冬水期间,还能喷施小量的磷酸二氢钾,补充磷钾元素,或者其它类型叶面肥,喷施过程要适当添加助剂,促进植株吸收养分。
要注意的是,如是随水浇灌有机粪肥,要确保粪肥是充分腐熟状态,避免病菌和虫卵趁机会进入田间,伺机而动,威胁植株的健康成长。
忌忽视温度管理
虽然大蒜,植株的抗冻能力强,深冬时节,只要根系不被冻伤,春季随着温度升高,植株都能返青复绿,但这不意味着不用进行温度管理,常见的温度管理措施:
覆盖秸秆。大蒜,种植面积小,且有充裕的秸秆,待浇灌完越冬水,就能使用草粪、豆叶和麦秸秆等覆盖至大蒜植株。
这样做,能起到保墒效果,还能起到保温效果,提高地温,缺点就是秸秆能隐藏病菌和虫害,大蒜返青过程如不及时挪开秸秆,病害和虫害就要随着滋生泛滥。
覆盖双膜。大蒜覆盖双膜,既能避免寒冷天造成的冻害,还能在春天促使蒜株提前返青,缩减蒜株的休眠期。
覆盖双膜的时间别太早,也别太晚,太早膜内的温湿度高,蒜株旺长,阻碍越冬,太晚温度过低,实际损伤已经造成,相对合适的覆膜时间为当地温度持续低于0℃3至5天时间。
覆膜需要根据蒜畦宽度选对应薄膜,沿蒜畦铺开盖土,盖土别盖在大蒜幼苗上,能避免被大风吹跑,冬天要定期检查薄膜情况,封漏堵洞。
盖双膜的缺点是,若当地温度太高,容易出现马尾蒜;若遇到暴雪天,大雪压过植株茎叶受损,雪开化形成水,再遇到降温天,就冻成冰块,植株就要遭遇冻害。
因此说,大蒜的冬季管理无小事,过冬前就要把握水分、养分、温度等事宜,为蒜株过冬提供全面切实的护航措施。